“抱歉,我跟我爸不熟”

“抱歉,我跟我爸不熟”


這世上最讓人落淚的是親情,最令人糾結的往往也是親情。年前靠“硬核佩奇”刷過一波熱度的導演張大鵬,新作再次揭開了中國式親情的心酸。你曾以為無所不能的人,其實只是因為你才無所不能。愛而不言,是中國父母最大的毛病,尤其是父親。

中國式親情,就這樣把真心話都藏在謊言裡。我們大部分人都習慣於在外面的世界左右逢源、如魚得水,對朋友、同事、領導、客戶八面玲瓏、表達得體,而回到家面對家人時,總認為家人不需要表達就能理解自己,對家人交流甚少、表達不暢,從而導致家人之間的隔閡甚至衝突。





愛到深處細如絲,亦韌如絲

“抱歉,我跟我爸不熟”




有多少親子親情相消在沉默裡

沉默不語,是中國式親情最普遍的存在形式。沒有溝通必然的會帶來誤解,就算最後知道是誤會一場,也只能被迫接受這種愛的感動。

視頻中老張女兒所表現出來的急躁、缺乏同理心、甚至交流方式的粗鄙,在現實生活中,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老張作為父親角色,在教育過程中、在子女成長過程中傳遞給她的人格烙印。

很多年前,紀錄片《幼兒園》曾經對此有過一段簡短的採訪。被採訪的孩子都是長期寄宿在幼兒園的孩子,他們和父母的接觸非常少。

第一個接受採訪的孩子,聽到記者提問“什麼時候會說我愛你”,孩子一臉茫然地說不知道。記者又問他“說沒說過我愛你”,孩子搖了搖頭。

問到第二個孩子“聽沒聽過媽媽說我愛你”時,孩子面無表情地說沒有。記者問他“想對誰說我愛你”,孩子害羞地笑了,說不知道。

記者又問第三個孩子“你會對什麼人說我愛你”,他說不好意思說,“因為那個噁心”。

到底是什麼原因才能讓天真可愛的孩子覺得說“我愛你”是一件噁心的事情?因為在大多數人的思想觀念裡,向家人表達愛意是一件很怪異的事情,可是只有我們在生活中去引導孩子看見愛,感受愛,表達愛,孩子們感覺自己浸泡在中愛中,他們才會回饋我們愛。

父母善於表達愛,孩子才有安全感

孩子本不應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但孩子卻經常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考驗父母: “爸爸媽媽愛我嗎?”當父母採取過激行為時,孩子同樣在心裡問:“爸爸媽媽,你們愛我嗎?”父母的愛,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的愛,他會萬分珍惜的。父母的言行可以表現愛,而孩子也會對他們的愛作出反應:如果他們得到了真正的愛,他們會回報這種愛,無保留的愛會得到無保留的回報;而有條件的愛,孩子的回報也是有條件的。

孩子對父母愛的感知,決定了孩子的心理情緒是愉快、樂觀還是孤僻、膽怯、憂鬱或是其他。父母的愛育助於孩子的成長和獨立,使孩子正確對待他人,形成健康心理。

父母如果都不善於表達,不會把謝謝,對不起,我愛你這些詞語掛在嘴邊。孩子可能需要花了20年才理解到他們的愛,但是這過程一定會讓孩子覺得很疲憊。內心的不安全感,猜疑,自卑,對自己得不肯定,不懂得如何向喜歡的人表達愛意甚至好感這些問題會伴隨他們的。

如果你不說出口,對方又怎麼能知道呢

“抱歉,我跟我爸不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