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眾多科創板企業,誰有真正的創新基因?

自從上交所接受科創板申報以來,已經有50家左右的公司提出申請。股民也開始從這些公司身上,一窺未來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真容。

股民的期望,當然就是希望這些備選的企業,能夠在上市之後表現出"高成長性",給予股民豐厚的回報。而高成長性的關鍵,在於企業是否有創新基因。

掃描眾多科創板企業,誰有真正的創新基因?

據一些媒體報道,這幾十家已經受理的公司,普遍存在一個特點,就是高學歷員工多,學霸滿地走,而且員工年齡普遍年輕,研發人員比例也顯著高於傳統企業。

這些媒體據此認為,有這樣的人才結構,就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在未來能夠持續創新,具有良好的發展勢頭。

真是這樣嗎?

這讓龍城君想起一個笑話。春秋時代有個人叫伯樂,善於識別千里馬,有弟子問他千里馬有什麼特徵,他回答說千里馬一般腦袋大、眼睛鼓、嘴巴寬、腿粗。

結果伯樂的弟子找了一隻癩蛤蟆回來,說是符合腦袋大、眼睛鼓、嘴巴寬、腿粗的特徵。伯樂氣得兩眼翻白。

掃描眾多科創板企業,誰有真正的創新基因?

同樣,一個企業是不是"千里馬",不能光看員工學歷是否高,年紀是否小。這些外在特徵無法斷定企業是否有創新基因。

比如學歷吧,從來沒有哪個理論把它與創新能力掛鉤,因為反例實在太多了。比如天文學家哥白尼其實是個醫生,第谷其實是個律師,遺傳學家孟德爾其實是個牧師。

他們都沒有自然科學的學歷,卻在科學領域做出了極大貢獻,完全是對科學的熱愛支撐他們去探索和發現。

還有大家都知道的比爾·蓋茨,大學沒畢業就輟學創業,創立了微軟公司。

而創立了通用電氣公司,並擁有2千多項發明專利的愛迪生,只有小學學歷,而且讀書時還被老師稱為低能兒。

掃描眾多科創板企業,誰有真正的創新基因?

創立微軟的蓋茨

創新需要的是想象力和創造力,而學歷只能證明某人在學校學習過,至於有沒有應用知識的能力,是否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統統看不出來。

由此可知,創新與學歷的相關性是很低的。

再來看年齡,有人覺得越年輕,創新能力越強,是很大的誤解。

在創新前,需要學習大量的知識,進行大量的實踐,才能在前人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這需要大量的時間,所以並不是越年輕越好。

軟件專家蓋茨和股神巴菲特,嶄露頭角時都是三十多歲,看似比較年輕。但你知道嗎,蓋茨12歲就開始學習編程,巴菲特11歲就開始炒股,都是學習、實踐了二十多年才成名。

掃描眾多科創板企業,誰有真正的創新基因?

股神巴菲特

普通人一般在20多歲才開始進入專業領域,就算有蓋茨、巴菲特的天才,也要40、50多歲才可能成功。

宏觀來看也是如此,比如老齡化很嚴重的日本,平均年齡超過44歲,但卻是東亞創新能力最強的國家,知識轉化成果比其他東亞經濟體加起來還多得多。

又比如全球創新能力最強的美國,平均年齡38歲。而平均年齡20多歲的南亞國家,甚至不足20歲的非洲國家,創新能力是非常的低。

由此可見,創新能力跟年齡有一定的負相關,絕不是越年輕越好,因為知識、經驗和技能,需要時間去積累。

那麼,怎麼去發現科創板哪些公司有創新能力呢?

掃描眾多科創板企業,誰有真正的創新基因?

還是回到伯樂相馬,伯樂認為,真正的千里馬特徵非常的模糊,很難識別出來。最準確的辦法是讓馬兒們一起跑,其中跑得又快又穩,不會揚起塵土的,就是千里馬。

同理,有創新能力的公司,很難通過外部特徵發現,最準確的辦法就是讓它們在股市上公平競爭,千里馬自然會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