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要“火燒慶功樓”?

用戶58375186027


有人火燒慶功樓,有人杯酒釋兵權。

最近老想黑朱元璋,這次覺得他不如趙匡胤;

①杯酒釋兵權是指北宋乾德年間,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下屬將領也被迫“黃袍加身”,起兵篡奪新生政權,通過酒宴方式,威脅利誘,要求高級將領交出兵權的事件



②火燒慶功樓又叫火燒功臣樓、炮轟功臣樓,是民間傳說明朝朱元璋為了殺害功臣製造的一場慘劇。



據史學家考證,杯酒釋兵權多半是真的,趙匡胤通過和平手段消除了高級將領的兵權,大大強化了北宋的中央集權;

而火燒慶功樓多半是傳說,但朱元璋在統一帝國後,確實殺了不少人,明初四大案就是朱元璋一手炮製的;

不同的兩個時代,不同的兩位開國皇帝,對待開國功臣也是不同的態度,一個柔和,一個嗜血。

一、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趙匡胤生於五代十國,在結束了這個亂世,建立了大宋之後,趙匡胤首先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使唐末以來長期存在的藩鎮局面不再出現;二是如何鞏固新生王朝,使之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

朱元璋也生於亂世,元末的亂世,他反元的口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所以建立大明後,第一個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防止蒙古人反撲;第二個要考慮的問題是,保證帝國在朱家的掌握之下。

從格局上看,倆人其實差不多,都是要穩定,要集權。只是趙匡胤選擇了 杯酒釋兵權,朱元璋選擇了“火燒慶功樓”。

和平解決問題永遠比打打殺殺要難,兩個手段孰優孰劣,高下立判。

二、為什麼會有區別?

原因只有一個,他們創業初期的境遇完全不同;

就像《如果這是宋朝》中所說,“回顧這二十一年,這期間三個朝代彼此更替,五個皇帝你死我活,其中連契丹人都到他家門口到此一遊,而趙匡胤居然毫髮無傷,這太不容易了,稱得上是個奇蹟。更加重要的是,連同他的家人,也沒有一個人在這些翻天覆地的劇變中死亡——連受傷致殘的都沒有。”

是的,趙匡胤的家人在亂世中毫髮無傷;

“試想,如果一個強悍得足以在亂世中開天闢地,創立國家的男人,曾經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親眼目睹他的親人死於戰亂,或者凍餓至死,再甚者他本人流離失所,備受欺凌,他會變成什麼樣的性格,習慣於怎樣處世?”

朱元璋,1344年,朱元璋16歲,在5月至6月的三個星期之內,饑荒奪去了他家的大部分成員:他的父親、母親,以及長兄相繼餓死;

而朱元璋在當和尚的那段時間,也備受排擠;

這種境遇下成長起來的朱元璋,不嗜血反而會奇怪。


暢讀歷史


火燒慶功樓是子虛烏有的傳說,無恥文人黑化朱元璋而杜撰的。

民間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坐穩天下後,為了避免自己死後,朱家後代無法駕馭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那些開國功臣,而兔死狗烹、大開殺戒。其中就有火燒慶功樓的傳說,《大明英烈》等評書、小說裡有繪聲繪色地描寫,甚至被改編成晉劇《火燒慶功樓》等。那朱元璋到底有沒有通過火燒慶功樓,殺掉跟他出生入死、建立功勳的弟兄們呢?

小說、評書這種文學作品並不像正史那樣嚴謹,可以在現有的史實基礎上進行自由發揮,甚至可以完全脫離史實編造一些子虛烏有的故事情節,只要編寫得精彩、能吸引人就可以了。因此,為了搞清火燒慶功樓這件事是否存在,需要先看正史中是否有相關紀錄。

翻遍《明史》,根本找不到火燒慶功樓的記載,要知道《明史》可是清朝修訂的,如果有對明朝不利的史實,絕對不會漏掉的,何況還是和明朝開國皇帝有關的。雖然清修《明史》的公允性值得懷疑,但是畢竟是官修史,在既有的史實上做些手腳還矇混得過去,莫須有的事如果硬加進去就顯得太赤裸裸了。既然火燒慶功樓在《明史》中也沒有,那基本上可以確定這件事不是事實,只是個傳說而已。這個傳說能廣泛傳播,評書《大明英烈》功不可沒。

那這個傳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皇明英烈傳》產生於明朝時期,原本是歌頌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話本小說。到了清朝時期,一些無恥的文人為討好新主子,就篡改了明本《皇明英烈傳》而編成《英烈傳》,對朱元璋進行黑化。

古代人識字率很低,但是市井老百姓也有學習和接收知識的途徑,那就是聽評書。這在電影電視作品中經常出現,茶樓裡來壺茶,來盤花生米,聽說書先生來一段評書,是非常愜意的事情。評書經過說書先生的潤色,更加繪聲繪色,更能吸引人,在坊間得以廣泛傳播。這就是為什麼原本不存在的火燒慶功樓能夠廣泛流傳的原因。

有人可能會說:無風不起浪,朱元璋應該是做過一些事,才讓人有的放矢吧。朱元璋晚年確實殺過功臣,但是如果仔細看看那些被殺的功臣,其實很多都是因犯罪而被殺的,像藍玉、胡惟庸、李善長等人大都是貪贓枉法而獲罪。

朱元璋是窮人出身,當了皇帝以後對老百姓是很不錯的。他可以說是最勤政的皇帝,對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進行改革,但是對大臣是極其嚴厲的,而有些功臣名將仗著跟朱元璋打天下的功勞,就胡作非為或者放任家屬、部下作奸犯科,被治罪也不冤。但是刑律過嚴,難免會造成一些人被誤殺而無法伸冤。這也是朱元璋被詬病的地方。

謊言如果全是假話,很容易被人分辨出來,真真假假的話往往最容易迷惑人。火燒慶功樓也是類似,雖然真實的歷史中並沒有慶功樓,但是朱元璋確實讓人在京師南京造過一座樓,而這座樓也恰好著過火。這座樓就是忠勤樓,在宋濂的《張中傳》中有記載,是朱元璋與文武大臣商討國家大事的建築。忠勤樓裡面曾收藏有火藥、火炮,被一次火災引發爆炸,但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這應該就是火燒慶功樓的原型了。當然,這事本身有多面性,可以被附會成朱元璋想殺功臣,也可以演義成有人想謀害朱元璋,或者是純屬意外都可以。

汪廣洋曾寫過關於忠勤樓的詩《登忠勤樓聽久孚賀架閣彈琴》,非常美的意境。

畫棟棲朝霞,層簷宿秋霧。

振衣坐前楹,援琴寫中素。

幽泉鳴澗深,落花蕩春莫。

油然聞至音,令人起遐慕。

另外還有《忠勤樓諸老夜直予時守省作詩二章寄之》等,可見有關忠勤樓的記載應該是可信的。汪廣洋就是給朱元璋獻“高築牆廣積糧”策略的牛人,有大才和李善長是明朝唯一可被稱為丞相的兩人。汪廣洋被封過忠勤伯,但是後來因明哲保身,“與奸人同位而不能去”,被問罪。

火燒慶功樓的傳說中不但慶功樓是子虛烏有的,而且被燒死的功臣也都是瞎編的。傳說中只有徐達聽了劉伯溫的話死裡逃生,其餘的都葬身火海。實際上的情況並非如此,明朝開國初眾多的功臣如劉伯溫、徐達、常遇春、李善長、湯和、胡大海、傅有德、沐英、藍玉等等,所有的這些功臣名將沒有一個是被火燒死的。

再就是雖然明朝已經取代元朝,大局已定,但是北元殘餘勢力逃往漠北,從朱元璋死後,朱棣通過靖難成功上位,還進行了五次北伐就可以看出北元的威脅並未完全清除。不論從國家安全,還是大明江山的穩固考慮,朱元璋也不會貿然地通過一把火殺掉所有的功臣。

雖然晚年的朱元璋變得多疑,為了穩固江山,朱元璋殺過功臣,但並非全是濫殺,有些人是目無法紀、咎由自取。因此,讀書要勤于思考,不人云亦云、以訛傳訛才好。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火燒慶功樓”大概說的是明朝建國後朱元璋建了一棟慶功樓,建成當天朱元璋宴請開國文武功臣,暗地裡卻埋好大量火藥和乾柴準備燒死這些人。宴席喝到高潮的時候,朱元璋找機會離席下令放火,只有劉伯溫機警看出破綻逃過一劫。最終赴宴功臣以及侍衛宮女數千人,全部葬身火海。

實際上“火燒慶功樓”出自清朝時流傳的《英烈傳》評書裡,是滿清當權者為了自身政權合法性、妖魔化明朝歷代皇帝的產物。在書中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被寫成了冷血無情、殺戮功臣的惡人,完全就是汙衊。

真實歷史中明朝的主要開國功臣有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李文忠、鄧愈、朱文正、湯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興、廖永忠、傅有德、馮國用、馮勝、沐英、藍玉等17人。

其中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文忠、鄧愈、湯和、馮國用、沐英都是病死的;胡大海在明朝建立前死於降將的暗算。

真正被朱元璋下令殺死的僅有8人,而這些人都有取死之道。這些開國功臣位高權重,以鄉黨、姻親為紐帶結黨營私,大肆侵吞民田、強搶民女、貪汙納賄、縱奴殺人等等,嚴重影響了新建立明朝的穩定。再加上後來胡惟庸、藍玉等人在政府、軍隊中無視朱元璋權威、架空皇權,嚴重威脅朱家江山。朱元璋能忍了那麼多年才殺人,也算仁至義盡了。


當狗容易做人難


南京鼓樓崗的山坡上,從前有個功臣樓。這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登基以後,下令建造的。 

 聽到造功臣樓,凡是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打下江山的開國功臣,無不深受感動,稱讚太祖英明。只有軍師劉伯溫憂心忡忡,來到皇宮,見了朱元璋,懇求說:“如今王業已成,臣責已盡,但願辭官歸田。”朱元璋忙說:“軍師隨我辛苦半生,如今正當享福,為何就要歸隱屍劉伯溫說:“朝中政事勞神,臣年老力倦,只想過個清閒的晚年。”朱元璋再三挽留不得,便取出許多金銀送給劉伯溫,親自送出宮外。  劉伯溫出了皇宮,來到徐達府上,向他辭行。臨別,劉伯溫握著徐達的手說:“徐兄,小弟走了。有一句話望你牢牢記住:功臣樓慶宴之日,你要緊隨皇上,寸步不可離開。”徐達一時不明白,想問個究竟。劉伯溫說:“照此行事,日後便知。”

  功臣樓建成了。這座樓,坐落在鼓樓崗的山坡上,樓身又寬又矮,看來很結實;窗戶又高又小,看來很安全。朱元璋擇定日子,邀請所有功臣前來赴宴。這一天,日頭剛落,功臣樓裡一片笙歌,燈燭輝煌。赴宴的功臣們互相恭喜、道賀,好不熱鬧。徐達心裡記著劉伯溫的臨別贈言,哪有心思與眾人寒暄。他舉目望望樓頂,雕樑畫棟,縱橫相連;低頭看看地面,方石成格,平滑如鏡。忽然,他把耳朵緊貼牆壁,用手對牆敲了幾下,覺得聲音”咚咚”發嗡,他的臉“涮”的一下,白得像紙一樣。這時,只聽一聲喝道:“皇上駕到!”百官肅立,躬身行禮。朱元璋昂然走進大廳,笑容滿面,來到席前,忙叫免禮。眾人紛紛直起腰來。

  酒宴大開,熱鬧非凡。徐達平日酒量不小,今天卻怎麼也不敢多喝,一直盯著朱元璋的一舉一動。酒正吃到興頭,朱元璋忽然站起身來,向門邊走去。徐達連忙隨後跟上。朱元璋發覺身後有人,回頭一看,見是徐達,便問:“丞相為何離席?”徐達說:“特來保駕。”朱元璋說:“不必不必,丞相請回。”徐達哀慼他說:“皇上真的一個也不留嗎?”朱元璋暗暗一驚,心想:好精明的傢伙!我的機密已被他識破。徐達見皇上不言語,又說:“皇上如果執意,臣不敢違命,懇望日後妻兒老母得以照拂。”說畢,轉身欲回。朱元璋忙說:“丞相隨我來。” 

 他倆剛走出幾百步,突然,“轟隆隆”一聲巨響,功臣樓瓦飛磚騰,火光沖天,可憐滿樓功臣,全部葬身火海。原來,朱元璋為了永保朱姓天下,才設下這火燒功臣樓的毒計。  徐達從功臣樓死裡逃生,回到家裡,整天飯不想吃,門不敢出,沒有多久,憂鬱成疾,背上還害了個瘩背,人瘦得脫了形。 

 一天,兩名太監帶人抬著一隻清蒸公鵝來到徐達府上,說:“皇上聞知丞相貴體不佳,特命小人前來問安。”徐達知道,公鵝是發物,害了瘩背,再吃公鵝,豈不要命,這是皇上賜死啊。想著想著,兩行熱淚潸然而下,上前謝恩,收下了公鵝。沒有多久,他就含恨死去。


旅行中國


正史沒有記載,明朝開國元勳多數死於病死老死犯法死。


常遇春:在北伐途中病死。

鄧愈:建國前死。

朱文正:因違法被囚禁,病死在牢中。

李文忠:建國後病死。

傅友德:因賞田被朱元璋賜死。

胡大海:建國前死於降將暗算

朱亮祖:建國後犯法而死。

廖永忠:被朱元璋以逾制理由殺死。

馮國用:死於勞中。

馮勝:坐藍玉案賜死。


朱元璋坐了皇帝后整天提心吊膽,生怕被人害了生命,奪取他的江山。普天之下唯有那些當初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將帥功臣。這成了朱元璋的眼中釘,心中刺。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殺胡惟庸九族,並連及三萬多人,最終成了大冤案。洪武26年朱元璋又借藍玉謀反,再次大開殺戒。兩個案件幾乎將開國功臣誅殺殆盡。朱元璋大肆誅殺將帥功臣,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強化鞏固皇權。


“火燒慶功樓”最早見於清朝流傳的《英烈傳》評書裡。由於書中屢稱朱元璋為真龍天子,承應天地之命。令滿清統治者不滿,乾脆命人將《英烈傳》進行篡改,加入了許多醜化朱元璋的朱明皇室的內容,火燒慶功樓就是其中杜撰的一部分內容。



清朝人編修的《明史》並沒有任何火燒慶功樓的記載。據明朝大學士宋濂的《張中傳》記載,朱元璋的確曾經在南京城建造了一座樓,每逢興兵作戰的時候,他常常和身邊的謀士將帥們在這裡討論軍國大事,樓裡的確藏有火炮跟火藥。宋濂在他的文集中提到該樓有一天意外發生火災,引起爆炸,聲音大如打雷。而該樓又與官府大樓相近。朱元璋運氣好,那天並不在樓上。這個大概是“火燒慶功樓”的原型吧。



文軒春秋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是清朝詆譭、妖魔化朱元璋的產物,但故事雖假,道理是真,朱元璋為保江山永固,剪除開國功臣是真實發生的歷史。

傳說朱元璋剪滅群雄,一統四海,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防自己死後,開國功臣生出貳心,威脅大明江山,就命人建造了一個華麗的城樓,取名慶功樓,宴請開國功臣在樓內飲酒作樂,待大家酩酊大醉時,一把大火燒了慶功樓,這些功高震主的臣子全都報銷。

這個故事當然是完全編造的,因為朱元璋雖然少了不少功臣,但不是一把大火就燒死的。如果他有這麼“聰明”,也犯不著以後還要想出種種藉口去殺掉那些功臣。

明初主要開國功臣有: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李文忠、鄧愈、湯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興、廖永忠、傅有德、馮國用、馮勝、沐英、藍玉、郭英等。

我們不妨看看他們的最終結局:

  • 魏國公徐達:洪武十八年二月,病死。
  • 鄂國公常遇春:洪武二年七月,因病死於北伐途中;
  • 誠意伯劉伯溫:洪武八年四月,病死;
  • 韓國公李善長:洪武二十三年五月,坐藍玉案被殺;
  • 曹國公李文忠:洪武十七年三月,病死;
  • 衛國公鄧愈:洪武十年十一月,病死;
  • 信國公湯和:洪武二十八年八月,病死。
  • 越國公胡大海:至正二十二年,死於降將暗算;
  • 涼國公藍玉:洪武二十六年二月,謀反死;
  • 潁國公傅友德: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因請賞田被賜死;
  • 郢國公馮國用:至正十九年,病死軍中;
  • 宋國公馮勝:洪武二十八年二月,坐藍玉案賜死;
  • 西平侯沐英:洪武二十五年六月,病死於雲南;
  • 武定侯郭英:永樂元年二月,病死;
  • 永嘉侯朱亮祖:洪武十三年九月,坐罪死;
  • 江夏侯周德興:洪武二十五年八月,以兒子亂法連坐死;
  • 德慶侯廖永忠:洪武八年三月,以逾制死。

由此可見,明初開國功臣的死期和死因各不相同,從建國前就死掉的常遇春,一直到永樂元年才死掉的郭英,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十年,“火燒功臣樓”這種一網打盡的情形並不存在。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朱元璋沒有火燒慶功樓,那是民間小說評書。不是歷史,瞎編的。

朱元璋打壓甚至殺功臣,有歷史必然性。1.明承宋制,推行文官治國制度。2.武將功臣打天下有功,手握重兵,不服管住,守天下就是國家安全隱患,比如後來的寧王之亂。3.功臣自身因素,以藍玉為代表的武將集體,以胡惟庸為代表的文官集團,被殺說他們謀反可能是冤枉的,但他們死的都不冤,胡惟庸以權謀私,貪汙腐敗,結黨營私,弄權害人。藍玉自肆攻高,目無法紀,以權謀私,擅權,傭兵自重,納元朝妃子。4.淮西武將集團,浙東文官集團黨爭,嚴重威脅了皇權和大明的穩定。明朝滅亡與萬曆朝開始的黨爭是分不開的。5.明初功臣並不都如演義小說裡一樣都是被殺的。常遇春,徐達,劉伯溫,郭英,李文忠等多人通過專家研究分析史實,並不是朱元璋殺的,直到明朝中後期,很多開國功臣後代仍然在朝為官。6.開國功臣被殺的多數貪贓枉法之人,和結黨擅權之人。入朱元璋親侄兒開國功臣朱亮祖不僅貪贓枉法,還誣陷地方清官良隸。7.朱元璋出身社會最底層,他和他的家人深受貪官汙吏迫害之苦,所以對於貪官汙吏格外痛恨。8.朱元璋夢想建立儒家經典下的理想盛世,以儒家禮法治國,文官治國,沒有貪官汙吏,皇權集中的理想國家。9.朱元璋重用文臣儒臣,太子朱標和太孫朱允炆都請大儒按儒家經典要求培養儒家君王,太子朱標的去世,傳位太孫,都要求不能有,桀驁不馴功高震主的權臣存在。10.朱元璋雖然殺了很多功臣,但這些人多數也是腐敗的違法亂紀的權臣。更多的是貪贓枉法之人,亂世用重典。再有有很多是民間藝人和滿清政府誇大醜化的成分。


人生如夢zhw




而朱元璋坐了天下後,開始變得神經質,對自己極不自信,論出身這些以前的兄弟,那個不比自己強,而且他們功勞又大,說不上哪天就把自己拿下了。於是他十分擔心開國功臣們會篡奪自己的江山,對他們必欲除之而後快。於是便有了‘火燒慶功樓’。



其實這也是封建社會帝王們的正常做法:打天下當然要大家打,坐天下當然只能我一家坐。而且要將所有可能威脅到我江山的人全部剷除,不留後患。只有這樣,才能安心享受我的美麗江山哪!


奮鬥是幸福的410


史書上一直找不到“朱元璋火燒慶功樓”類似的記載。而民間小說《大明英烈》、《明英烈傳》等評書裡卻有類似的故事。

這個說法最早出現在《英烈傳》評書裡。當年明朝人民群眾為了歌頌朱元璋開國創業,便流傳下了小說《皇明英烈傳》。而滿清皇帝為了抹黑前朝,對老朱同志更是不遺餘力地醜化,妖魔化(誰叫你再百姓心中威望如此之高),授意一些無恥文人篡改《皇明英烈傳》,加了火燒慶功樓的曲段,並將“皇明二子”去掉,傳下這本《英烈傳》。所以說,“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的事情根本就是無中生有的事情,一點都不可靠。可是民間百姓不知真假,相互傳頌,影視劇也時常上演這一幕,從此之後,老朱同志的光輝形象就這樣被徹底毀滅掉了。

那麼真實的歷史到底是怎樣的呢?

其實,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后,對當年追隨自己建功立業的文人、武將確實進行了論功行賞。當時一共封了6人為公爵——魏國公徐達、韓國公李善長、鄭國公常茂(常遇春的兒子,常遇春去世較早)、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還有28位大將軍被封為侯爵。

朱元璋對這些開國功臣們不僅許以高官厚祿,給了大量的封地,還給了他們一樣神物——免死鐵券。有鐵券者,本人或子孫犯罪,可以免死數次。可是有些開國功臣們得到鐵券者,有恃無恐,在地方上霸佔土地、逃稅漏稅、姦淫婦女、無惡不作,加速死亡。

總而言之,“朱元璋火燒慶功樓”和“朱元璋送蒸鵝毒死徐達”等事情均是子無虛有的,是滿清政府為了妖魔化朱元璋而杜撰出來的,不值得相信!


清風明月話歷史


火燒慶功樓是中國坊間一直傳聞的朱元璋殘殺功臣的事件,但是事件的真實性歷來一直受到質疑,民間傳說的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的版本是這樣的,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和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一樣,都擔心大臣會謀權篡位,因而就一把火把群臣在慶功樓裡面都給燒死了。

實際上在清朝主持纂修的《明史》當中,我們沒有發現任何關於火燒慶功樓的記載,以清王朝纂修《明史》的出發點來看,如果明朝真的存在這樣的醜陋事件,清朝在纂修明史的時候是一定會把它揭露出來的。

而群臣到底有沒有在慶功樓中被燒死,實際上這在現在是很好查詢的,常遇春:因病死於北伐途中;李文忠和鄧愈都是在明朝建立前就病死了;朱文正則因為違法被囚禁,最後病死於監獄;朱亮祖:建國後犯法而死;胡大海則是死於降將的暗算;周德興:以兒子亂法連坐而死;廖永忠被朱元璋以違背規制的理由殺死;傅友德因為邀功被朱元璋賜死;馮國用死於軍中;馮勝因牽涉藍玉案而被朱元璋賜死。當然還有胡惟庸、李善長、藍玉等被朱元璋以謀反罪處死,徐達則是吃了燒鵝舊傷復發而死,可見這些開國功臣中沒有一個是被燒死的,因而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的故事或許就是民間杜撰出來的。

因為朱元璋的形象一直不佳,所以後世關於他的不好的傳聞比比皆是,特別是關於他殘害開國功臣的事情,一直受到詬病。

根據宋濂記載,朱元璋的確在南京曾經建過一個樓,並且也經常和群臣在樓裡面商討軍國要政,並且這個樓也的確失過火,但是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失火的時候燒死過人。

因此,小編認為關於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的往事應該是民間傳說最後杜撰出來的,除了黑朱元璋以外,並沒有其他實質性內容。戲文裡面的故事不能當真,當真你就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