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共和国同龄丨70岁谭雅玲:曾是第一批"上山下乡"的知青,在讲台上一"站"就是40年

70岁的谭雅玲是第一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对那一段知青岁月,依然记忆犹新。

她经历过“下地干农活挣工分”的日子,也因为文采出众而被选为当时公社的小学老师,走上了从教之路。

与共和国同龄丨70岁谭雅玲:曾是第一批

谭雅玲(受访者供图)

她是第一批下乡的知青

1949年,谭雅玲出生在长沙。父亲在当时长沙火车站工作,母亲是一位家庭妇女。

解放初期,父亲因为成分问题以及一次误会事件而被判刑,几年后出狱,在长沙一家工厂进行劳动改造。

这样的家庭背景和父亲的遭遇,让谭雅玲一家在“文革”开始后,经历了许多苦楚。此时,谭雅玲还在读初中,受此影响,她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可以寄宿,也失去了许多学习机会,但她志向高远,总要求自己比别人做得多,做得好,她会在半学期时把整学期的课程自学完,在学习上,她一直出类拔萃。

正当她一心想要读高中时,被告知因为成分的问题不能再深造。当年,刚好是1968年,毛泽东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她告别了高中梦,成为第一批“上山下乡”的青年。

她下乡的地方,就在渌口区平山乡泉塘村,当时称之为平山公社泉塘大队。她记得,当年第一批共有10多个人,都是十几岁的小伙子和小姑娘,大伙儿坐着车摇摇晃晃穿梭在田间,经过一天的颠簸,到达了目的地。此后,她开始了4年的知青生活。

与共和国同龄丨70岁谭雅玲:曾是第一批

曾有过返城机会

在公社,谭雅玲开始整日忙于田间,生活的艰苦难以备述。

当年,她和妹妹一起,住在一个晒谷坪上一处简陋的茅草屋里,冬冷夏热,外面一下雨,屋里就漏,漏到地面涨水,把鞋子漂起来,还长出青苔。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她每天要早起赶工干农活,晚上才能回屋子,再抽空看看书。农忙时,一个人就要收割几亩地的稻田,用她的话形容,就是真正的过上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

谭雅玲也想通过工厂招工再回到城里。在下乡后的第二年,同一批下乡的知青,因为工厂招工陆陆续续回去了。她有过一次机会,当时,市里一家工厂来到大队招两名工人,因为学历不错加上写得一手好字和文章,她很快脱颖而出,却在政审阶段时,被另外一位要好的朋友给顶替下来。“大概跟我成分有关,又或许有别的原因,当时没有人告诉我”。

这件事情后,让谭雅玲的心里平静许多,她除开忙日常农活外,也花了更多精力用来看书和写文章。

因文章出色被推荐当老师

在“招工插曲”后的几个月,谭雅玲被茅草屋里的蜈蚣咬伤了。她记得当时正和妹妹熟睡,屋子里出现了蜈蚣,蜈蚣顺着床沿爬到了谭雅玲的嘴边,惊醒了熟睡中的她,她顺手打死蜈蚣,手上也被咬了一个大包,变得又红又肿。

虽然“蜈蚣事件”并没有打消她干农活的积极性,但大队考虑到她的手伤,便要她帮公社出宣传栏。

出宣传栏,谭雅玲可谓得心应手,除了公社最基本的宣传之外,为了丰富内容,她还将自己的文章誊抄上去,渐渐地,她的文章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这其中便包括了公社书记。

“书记很喜欢我的一篇文章,把我叫到办公室,还跟我谈到了公社学校师资缺乏的问题,问我愿不愿意做代课老师。”谭雅玲说,当时,她内心愉悦而又紧张,也隐隐地带着期待。

公社学校的代课老师,成为谭雅玲从教生涯的起点。她记得,当年,全校也就几十个学生,她和其余几名老师一起,要教全科,孩子们单纯、可爱、好学,而她也喜欢上了教学。1972年,在公社的推荐下,她前往株洲师范学校深造,三年后分配到了白马垅附近的一所中学。

从学校毕业后,谭雅玲一直教初中语文。从教40余年,她是第一批获得株洲市高级教师资格的老师之一,从教40余年,桃李满天下。她很骄傲,自己和祖国同岁,也很感谢那些年的知青岁月对自己的磨练。“没有那几年的经历,也没有我的现在,我很感谢那段时光。”

与共和国同龄丨70岁谭雅玲:曾是第一批

株洲晚报 记者/夏天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28681062

与共和国同龄丨70岁谭雅玲:曾是第一批

与共和国同龄丨70岁谭雅玲:曾是第一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