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半邊瘋”是怎麼回事?菜農要小心!這些防治要點你要知道!

茄子是為數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見的家常蔬菜。在它的紫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P,這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的。茄子屬茄科,一年生蔬菜。原產印度,我國普遍栽培,是夏季主要蔬菜之一。茄子黃萎病與綿疫病、褐紋病在我國北方菜區並稱為茄子的三大病害。茄子發生黃萎病後,往往莖部維管束變成褐色,有時全株發病,有時半邊發病,植株明顯矮化,導致植株枯死。那麼,茄子黃萎病什麼原因?茄子黃萎病用什麼藥?由於茄子黃萎病日益加重,常常造成高達20%以上的產量損失,做好該病的防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茄子黃萎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茄子黃萎病的病發症狀

茄子黃萎病是一種土傳性維管束病害,在茄子整個生長時期均可發生,一般在5~6葉開始發病,結果時期發病最為嚴重。病害發病初期葉片的葉脈間或葉緣出現不規則黃綠色圓形斑塊,並逐漸擴大,可佈滿兩支脈之間,通常情況下只有半邊葉發病,因此茄子黃萎病也常被人稱為“半邊瘋”。

茄子“半邊瘋”是怎麼回事?菜農要小心!這些防治要點你要知道!

初期病株在午間強光照射導致葉片萎蔫,早晚可逐漸恢復,若長時間強光照射不再恢復,葉緣部向上捲曲,葉片變褐色,並不斷由下向上發展,最終導致整株枯死,繼而葉片脫落。發病植株莖節間距縮短,病株根部和主莖的維管束逐漸變成深褐色,發病嚴重的植株分枝、葉柄和果柄的維管束也變成深褐色,植株結果率少,果實小、表皮褶皺且質地堅硬。

茄子“半邊瘋”是怎麼回事?菜農要小心!這些防治要點你要知道!

二、茄子黃萎病的發病規律

1. 病原

本病病菌為半知菌亞門輪枝孢屬真菌。病菌分生孢子梗直立,細長,上有數層輪狀排列的小梗,梗頂生橢圓形、單胞、無色的分生孢子。菌絲體初期無色,老熟後褐色,有隔膜。菌絲體有時胞膜加厚成為褐色的厚垣孢子,卵圓形,可形成許多黑色微菌核。

2. 發病因素

1) 氣候條件:溫度是影響病害發生的重要因素。一般氣溫20~25℃,潮溼多雨發病重。氣溫在28℃以上,病害受到抑制。從茄子定植到開花期,日平均氣溫低於15℃的日數越多,發病越早越重。因此,低溫是病重的主要因素。

2) 栽培條件:地勢低窪、土質粘重、鹽鹼地、多年連作、地溫偏低、定植傷根、栽植過稀、冷水澆灌等,均可加速黃萎病的發生蔓延;若施用未腐熟的農家肥、缺肥、偏施氮肥也可使病害發生嚴重。

茄子“半邊瘋”是怎麼回事?菜農要小心!這些防治要點你要知道!

三、茄子黃萎病的發病時間

黃萎病菌主要以休眠菌絲、厚垣孢子和擬菌等形式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存活8年甚至10~20年。致病菌從根部的傷口或組織幼嫩處侵入植株,通過皮層逐漸進入維管束導管,一段時間後,致病菌在導管中大量繁殖,並慢慢侵入植株的各個器官。另一種傳播途徑是致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形式在種子內越冬,播種時進入茄子幼苗,從而引起發病。田間再侵染的途徑主要為雨淋、風吹、灌水以及農事操作等。我國北方露地茄子多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門茄坐果前後表現症狀,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盛果期病情急劇上升,8月下旬達最高峰,以後病勢又漸趨緩。施用各種藥劑的防治區,病情也呈同樣趨勢,只是病情指數較低發病偏晚而已。

四、茄子黃萎病的防治措施

以選用抗病品種為基礎,堅持栽培措施防治和藥劑防治相結合,是防治茄子黃萎病的有效措施。

茄子“半邊瘋”是怎麼回事?菜農要小心!這些防治要點你要知道!

1. 選用抗病品種

凡葉片長圓形或尖形,葉緣有缺刻,葉面茸毛多,葉色濃綠色或紫色的品種較抗病。如郭莊長茄、黑紫茄王、種都墨茄等較抗黃萎病。

2. 栽培管理

茄子生長前期由於氣溫較低,應當儘量少澆水。高溫季節澆水要注意做到少量多次,使土壤不幹不裂,儘可能地保持土壤表層溼潤,減少傷根的機率,以達到控制病害發生的目的。門茄坐果後可適當追施葉面肥2~3次,或每畝追氮肥10~15公斤,使植株健壯,增強植株的抗病性。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收穫後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集中燒燬。

3. 實行輪作

有條件地區種植茄子應選擇排灌方便的砂壤土地段,深翻平整。對於發生過黃萎病的地塊,要與非茄科作物實行4~5年輪作,以選蔥、蒜類為宜。溫室、大棚等設施栽培可在夏季種植一茬水稻,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茄子“半邊瘋”是怎麼回事?菜農要小心!這些防治要點你要知道!

4. 物理防治

病原菌在溫度高於30℃,低於5℃條件下可喪失活性,可對種子進行60℃經10分鐘處理,殺滅種子表面病菌;在晴天高溫環境下覆蓋深色地膜10天左右,可有效殺滅土壤中的病原菌;苗床也可通過燒土、烘土來殺死病原菌。

5.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提倡噴灑20%二氯異氰脲酸鈉可溶性粉劑300~400倍液,隔10~15天1次,連噴2次或澆灌60%多菌靈鹽酸鹽可溶性粉劑600倍液、50%多菌靈磺酸鹽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每株灌對好的藥液100毫升,5~7天1次;或650%琥膠肥酸銅可溼性粉劑350倍液,每株灌對好的藥液0.5升;或用12.5%增效多菌靈濃可溶劑200~300倍液,每株澆灌100毫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