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哈尔滨新区就指这里丨只是画了个“圈”?!可没那么简单


原来哈尔滨新区就指这里丨只是画了个“圈”?!可没那么简单


PIC/国际在线黑龙江


4月24日上午,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关于哈尔滨新区行政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草案)》。

该《决定(草案)》一经审议通过,新区管委会将直接管理松北区全部事务,同时采取托管的方式,管理呼兰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平房经济技术片区共享新区政策,省政府有关部门在新区内派出机构,接受派出部门的管理和新区管委会的监督指导。

与此同时,《决定(草案)》第二部分对新区范围进行明确,即“哈尔滨新区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呼兰区、平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

自此,哈尔滨新区迎来了它的3.0时代。


原来哈尔滨新区就指这里丨只是画了个“圈”?!可没那么简单

原来哈尔滨新区就指这里丨只是画了个“圈”?!可没那么简单


纵观我国国家级新区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深圳特区的设立。而我国真正以国家级新区命名的第一个新区诞生,则是12年后的事儿了。

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这一年,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国家级新区元年”。如今,国家级新区总数已经达到了19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3个是2014年1月之后国务院批复成立的。

哈尔滨新区在“家里”排行16,它的故事,始于2015年的冬天。

2015年12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的批复》。根据《批复》,哈尔滨新区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以及呼兰区、平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

原来哈尔滨新区就指这里丨只是画了个“圈”?!可没那么简单


新区用地规划图 PIC/同济规划TJUPDI

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和最北部的国家级新区,是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战略支点。

原来哈尔滨新区就指这里丨只是画了个“圈”?!可没那么简单


哈俄全面合作指引图 PIC/同济规划TJUPDI

原来哈尔滨新区就指这里丨只是画了个“圈”?!可没那么简单


哈尔滨新区在哈长城市群中的区位 PIC/同济规划TJUPDI

原来哈尔滨新区就指这里丨只是画了个“圈”?!可没那么简单


哈尔滨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区位 PIC/同济规划TJUPDI


原来哈尔滨新区就指这里丨只是画了个“圈”?!可没那么简单

原来哈尔滨新区就指这里丨只是画了个“圈”?!可没那么简单


此后,整整两年多的时间,哈尔滨新区统一规划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发挥功能区体制、政策、效率优势……

在发展方向上,科技创新引领是哈尔滨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科技创新城位于哈尔滨新区核心区,是东北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全区拥有各类研发机构215个,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及实验室91个。现有23所高等院校、9个国家和省市人才基地、42个专业科技孵化器。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25户,占全市69.2%,占全省45.7%。

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哈尔滨新区成为对俄合作以及辐射拉动东北亚发展的桥头堡和发动机,两年多来,哈尔滨新区把“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作为主攻方向,不断提升新区对俄全面合作的承载功能。

与此同时,新区持续简政放权,释放改革发展红利:

  • 推行两区合署办公;
  • 设立产业引导基金;
  • 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 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
  • 施行区街管理体制改革;
  •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改革;
  • 开展经济功能区改革试点;
  • 实施户籍制度改革;
  • 推行灵活选人用人制度;
  • 启动网上审批平台和“黄金十条”……


原来哈尔滨新区就指这里丨只是画了个“圈”?!可没那么简单


PIC/哈尔滨新区(松北核心区)网上办事大厅

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哈尔滨新区发生。

原来哈尔滨新区就指这里丨只是画了个“圈”?!可没那么简单

原来哈尔滨新区就指这里丨只是画了个“圈”?!可没那么简单


积沙成丘,集腋成裘。

2018年6月7日,哈尔滨新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标志着哈尔滨新区建设步入新的阶段。10个月后,《关于哈尔滨新区行政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草案)》出台,哈尔滨新区迎来了它的“3.0时代”。

新的机遇正在向哈尔滨新区招手,美好未来仿佛触手可及。但哈尔滨新区还远远不算完美,在前进的路上,我们还没有资格沉浸在喜悦里。

原来哈尔滨新区就指这里丨只是画了个“圈”?!可没那么简单


江北片区局部整鸟瞰图 PIC/同济规划TJUPDI

2017年4月,《城市建筑》杂志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了一场“国家级新区”主题沙龙。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中法海绵城市研究中心技术顾问、助理研究员张昊哲对新区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读:“如果说浦东新区的建设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跨越,那么现今的新区建设则是从过往的城市增长模式向更高端的‘新常态’下的发展模式进行跨越。这是时代所赋予的‘新跨越’含义。”

张昊哲认为,“新跨越”至少应在如下六个方面加以体现:

“新模式”

很多专家都提到新区建设应该对生态、交通、城市特色问题等给予更多的关注,这些都是从“正向”途径对新区土地利用模式提出的有益建议,但我们是否更应该增加一些“逆向”途径去思考这一问题呢?

有的国家级新区建设并不尽如人意,出现了很多问题。辩证法认为,人类的活动既伴随有正面效应又伴随着负面效应。相信所有新区建设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带来的效应未必都是积极的。科学的风险预判和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借鉴他处的“经验”,规避这些经验的消极因素,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哈尔滨新区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建设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和模式。


“新驱动”

这是关于新区发展驱动力选择的问题。

“无工不富”的传统思想导致城市发展初期对“工业”都异常重视。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新时代下如何看待和理解“工业”以及对“工业”的培育呢?

“工业”可能仍是发展的驱动力,但是商贸、旅游、文化等产业也同样可能是新区发展的驱动力。新区不一定只是又一个“工业区”,它可能是一个“多产业体系化发展”的地区。


“新居民”

这里的居民包括两类,一类是自然人,一类是法人。

很多国家级新区的建设(包括哈尔滨新区)都提出了面向全球招募“英才”(自然人)和“企业”(法人)的雄伟目标,并对这些“外来人”给予大量的优惠政策。对于招募“人”的策略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外招募人才也并无过错,但是新区在面向全球的时候,是否有效地利用好了自身已有的人才呢?

哈尔滨新区本身占据着十分雄厚的人才储备,而又被自身人才不断流失的问题所困扰,事实上更应该在招募外来人才和本地人才方面制定内外兼顾的合理政策。


“新自信”

这里的“自信”指的是新区体现出来的精神形象。这一精神形象是由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所支撑的。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也是很多后工业化社会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国外很多发达地区的城市提升吸引力的途径并非体现在对潜在利益的让渡方面,而是着重通过环境、制度、服务等提升本地社会的自信,树立良好的精神形象,进而吸引外来人、财、物的落户。

精神形象的树立过程是一个“隐形”的过程,但是如果考虑到新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话,这是必由之路。


“新时间”

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是需要时间的。我们经历了太多气势磅礴的“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的目标。多年前计划经济刚刚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压抑已久的市场力量突然爆发。市场有这样一个建设需求,城市有这样一个建设可能,地方政府领导有这样一个行动意愿。在那个时候这种快变、大变的目标是容易实现的,而且也是有必要实现的。

但是,在新常态的经济情况下,这种宏伟的目标是否还应该是新区建设的一个常态化情境,有待再次思考。


“新更新”

新区的建设与原有城市并不应该是割裂的,“辐射带动”往往是新区建设的主要职能。

新区依托的老城区应该是“辐射带动”的首要受益对象。新区的建设与老城的更新应该结合思考,老城区升级对内部某些功能的“推力”与新区建设的对外部功能的“吸力”应该相互配合。

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区的各项规划工作应该带来老城区未来发展战略的更改,也必然带来老城区更新策略的变革。


六个“新”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学者对哈尔滨新区的思考。每时每刻,这样的思考都在哈尔滨发生着。

我们很荣幸地看到,从专家学者到普罗大众,哈尔滨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人们正为新区的未来发展操着心。在不断地思辨与尝试当中,生而奋进的哈尔滨新区正在一切向好,也将越来越好。

原来哈尔滨新区就指这里丨只是画了个“圈”?!可没那么简单


  • 论国家级新区 郝寿义 曹清峰 南开大学
  • “国家级新区建设”主题沙龙 邹广天 于亚滨 李明 程文 夏子康 潘玮 张立新 荆涛 吕飞 张昊哲
  • 关于哈尔滨市打造国家级新区的对策研究 曹凤刚 刘滨伟 马瑞秋 葛英伟 杨波


补充说明:

  • “进击:哈尔滨新区的3.0时代”中引用内容主要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中法海绵城市研究中心技术顾问、助理研究员张昊哲在2017年4月“国家级新区”主题沙龙上的发言,版权归张昊哲本人所有。


原来哈尔滨新区就指这里丨只是画了个“圈”?!可没那么简单


图文来源 | 黑龙江头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