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坳村:特色產業敲開群眾致富門

近年來,萬山區謝橋街道龍門坳村不斷髮展特色亮點產業,為當地及周邊農戶敲開了致富門,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升,幸福指數不斷攀升。正值農忙時節,走進龍門坳村,放眼望去,山坡上到處都是群眾忙碌的身影,他們有的拿著鋤頭在刨土,有的在挑肥料.....走近一看,只見有五六十人的田野間群眾在種植他們的致富產業——竹蓀。

龙门坳村:特色产业敲开群众致富门

據瞭解,龍門坳村2019年發展竹蓀2000餘畝,其中魚塘鄉和高樓坪鄉分別發展竹蓀620畝和700畝,龍門坳村發展竹蓀680畝,該村通過“村兩委+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實現農戶利益聯結,不僅讓本村的農戶得到了就業,還輻射到周邊的鄉鎮、村寨的農戶前來就業。“我今年70多歲了,在家也沒什麼事,平時就接送兩個孫子上下學。在這裡種竹蓀一天有80元的收入,我在這裡做了將近一個月,感覺還可以,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離任村幹部劉和林說道。

種植竹蓀產業,不僅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還讓老百姓學到了技術。每年通過這樣的方式,平時上班80元一天,年底還可以分紅。“竹蓀繁殖率強,生長速度快,土壤肥力要求高,種植過程也尤其小心。”王大娘邊向工作人員講解竹蓀種植過程中的有關注意事項,一邊示範栽種技術。

龙门坳村:特色产业敲开群众致富门

正是通過這樣的就業方式,龍門坳村實現了戶戶有產業,人人有增收的局面,通過產業扶貧,該村實現了貧困村到產業村的華麗蛻變,2018年順利迎接國家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驗收。

在龍門坳村不僅有竹蓀產業,還有高山刺葡萄、大棚蔬菜種植、“泥鰍+”模式套養、精品水果系列等特色產業,讓全村的老百姓就業、致富有門路。

龙门坳村:特色产业敲开群众致富门

近年來,龍門坳村牢牢把握農村“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總體思路,不斷深化“民心黨建+‘三社’融合促‘三變’+春暉社”改革,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村容村貌,讓這個富有活力的村在鄉村振興這條道路上更加闊步昂揚。(田鵬 銅仁日報融媒體記者 楊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