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歷史可以發現,歷史上有很多密謀和祕密行動,史官們是怎麼知道的?

楚無塵901204


其實這是好多朋友對中國史書的成書過程和創作意義不瞭解才提出的問題,小編簡單說一下。

皇帝們身邊都有一個太監和宮女,隨時記錄皇帝的一舉一動,最後裝訂成冊,叫做起居注。武則天剛入宮就幹過這事。起居注是需要專人審核的,那些能記,那些不能記,怎麼記,都有講究,不是瞎記。朝堂大事則有文書檔案,藏在檔案館,有專人負責管理。


皇帝駕崩,新任皇帝就要組織專人把這些檔案和起居注整理出來,編訂成冊,叫做實錄。實錄顧名思義,就是上一任皇帝真實的記錄,大到國家大事,小到生活瑣事,都記。比如李世民下班大罵魏徵農民,要殺了他,長孫皇后穿著朝服出來慶賀,這就是起居注的內容。實錄也有專人審核,皇帝也要看的。

一個朝代結束了,新朝就要給前朝修史,講述前朝的是非功過,來龍去脈,人物軼事等等,唐朝修隋朝的,宋朝修唐朝的,元朝修宋朝的,明朝修元朝的,清朝修明朝的,民國修清朝的。修成的史書新朝皇帝也要看。



我們現在看到的歷史,就是這麼出來的。至於好多密謀和秘密行動,由於在當時就是特級絕密,幾乎連記載都沒有,後世更是無從得知,所有的修史者也只能展開想象的臂膀,從各種史料中推測出當時事件的大概情形。覆盤或者模擬,給出合理的結果。事實上,他們跟咱們知道的一樣多。咱們也可以模擬當時事件是怎麼發生的,並不違背歷史。



所以胡適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個人,就包括你。


唐風宋月


正兒八經的官方編寫的歷史,其實是沒有什麼密謀的內容的,大家去看二十四史,只有史記、漢書、三國志這三部好看,其它的二十一部,基本上就是隻有史實,沒情節,乾巴巴的不好看。為什麼?


因為史記、漢書、三國志不是官方主持編寫的,是司馬遷、班固、陳壽自己在工作之餘的業餘愛好,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補充一些情節,比如模擬一下歷史上的人物的對話,描寫一下他們的心理活動等等,這些內容,其實完全是作者腦補出來的。特別是一些密謀的事情,說實話,既然是密謀,那就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是不可能被史家知道的。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所謂密謀,都不是真正的密謀,真正的密謀,已經消失在歷史中了。

其實,寫進歷史的所謂陰謀,要麼是野史編的,要麼在歷史上本來就是“陽謀”。那麼什麼叫陽謀呢?主要有幾下兩種:

一是手下給老大出主意,看似是密謀,其實手下人有時會把這些想法寫成奏摺或者回家記個日記之類的,他們的想法就會被留下來了成史料了,另外古代的皇帝身邊是有“起居注”的史官的,見過什麼人,說過什麼話,都是有記錄的,有些秘密一般人不知道,但是在史官的檔案裡是有的,史官以後寫歷史就可以把這些密謀寫進去,所以這些密謀對於當時的人而言是密謀,對於“歷史”,那不是什麼秘密。

舉個例子吧,歷史上有兩個宰相,一個叫甲,一個叫乙(什麼時代具體叫什麼名字我都記不清了,但不影響這個例子的價值)甲老是認為乙沒什麼水平,平時從來不給皇帝出謀劃策,國家都是自己撐著的,後來乙死了,甲負責整理乙的檔案才發現,乙給皇帝寫了很多奏疏,出了很多主意,甲於是覺得很慚愧。所以,密謀雖然當時的人不知道,但是是會被“歷史檔案”記下來的。

二是密謀和密謀行動成功以後,會成為一個社會事件,成為熱點,大家都關心,於是關於這個事情的小道消息就會冒出來,一般還講得繪聲繪色,但是不是真相就很難說了。不過有些小道消息可能本來就是密謀者自己放出來的,比如魏明帝死前,劉放、孫資密謀扶植司馬懿,甚至偽造遺詔讓曹爽和司馬懿輔政,這個密謀的詳情的消息來源是孫資的後人寫的孫資的“別傳”,“別傳”是跟“列傳”相對的,實際上就是後代幫祖上寫的yy小說,給《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雖然引用了孫資的別傳,但是也感嘆說孫家人自己寫的東西,肯定是不靠譜的。


只愛潘多拉


大部分的密謀都是事情發生後才被當代人們所瞭解的

你想啊,歷史上的密謀事件都是極為機密的,只能被極少數人所知道,如果這事被史官知道了那還能稱之為是秘密事件嗎?顯然不是,所以,我國五千年的歷史也遺留下了大量不為人知的秘密。在我國古代王朝,史官有著非常高的地位,而且在一般情況下就連皇帝都不能對一件發生的歷史事件進行改正。因此古代史官也成為了一個獨立於王權的官職。

古代史官是如何記載歷史的呢?

<strong>在古代每當一件歷史事件發生之後,史官會對其進行一個全面的描述,史官秉承與對歷史負責的觀念會對它的影響和發生過程進行極大程度上的還原。其實古代帝王都希望自己在歷史上能夠留下一個好名聲,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能干預史官,難道歷朝皇帝和大臣都如此敬重史官嗎?也不是,其實史官的地位和名聲完全是由他們自己自己爭取來的。

齊國權臣叛亂殺掉齊莊公,他不想讓史官記載這件事情,但是史官沒有理會他,他被氣得夠嗆於是連殺數人洩憤,但是古代史官都是世襲制的,他們的子嗣接手之後為了捍衛史官的尊嚴依舊跟之前一樣寫這位權臣“叛亂殺君”。權臣無奈,只好作罷。

史官雖然對歷史極為負責,但還是避免不了事情被更改

有一句話叫做“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可能有人問,前面不是說史官地位極高,就連皇帝也無權干涉嗎?情況確實如此,但這只是唐代之前的現象。

唐王李世民上臺之後,極大的摧殘了史官獨立於王權的現象,他親自下令唐代史官所記載的歷史事件必須要跟隨時代主流並依附於君王,因為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之變”上臺的,他對自己殺掉當朝太子“李建成”這一件事耿耿於懷。因此之後也出現了剛才我們所說的事件。

雖然李世民是一位偉大的君王,但是他也極大程度地改變了史官對歷史絕對負責的態度,這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也說不清了。


湯姆貓談歷史


這個問題我也說不好,水平有限,但是我還想說兩句,歷史的故事發生,需要有人記錄歷史的迴旋,和發生的故事,司馬遷寫史記,記錄了很多故事,我們知道,有的寫歷史,不知道怎麼發生,但是,中國有一古話,隔牆有耳,還有一句話,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句話是有道理的,老百姓,還一句土話,紙裡包不住火,所以說,比如說在古代,明朝時期,馬娘娘,也就是朱元璋的老婆,和付嗎韓金虎,第一次商量,在酒裡下毒,害死,開國功臣,挺巧,在開國元勳中,有個能飛簷走壁,個小的,叫徐芳,練功,飛上了,養心店,正好聽到了,馬娘娘,和,駙馬韓金虎,酒裡下毒,害死開國功臣,這件事,被徐芳聽到了,於是,心慌告訴了開國功臣,於是,開國功臣之子,長茂,胡德濟,大鬧皇宮,大鬧午朝門,才有,餘金彪之子,射死了,皇太子,朱標,所以說,第一次,想害,開國功臣,沒害了,所以說,有些事,是瞞不住的,在生活當中也是,隔牆有耳,你朋友當中有我,我朋友當中有你,有些事是瞞不住的,所以說,歷史也是一樣,謝謝大家


北斗星3557


個人推向:密謀的話是一件很見不得光的事,知道的人越少,是密謀者必須放在重要位置,史官是記錄真實的事件,難道密謀者要把史官請來,告訴他他們現在在密謀什麼嗎?這絕對不可能,除非史官參與其中,那史官就算參與其中,怎麼治記錄別人,而不記錄自己呢。在一個就是密謀成功,然後把事件說出來,如果是名正言順、為國為民的還豪說,要是拿不到檯面上來說,那絕對是不能說的,因為密謀之後,即使成功了,可是名聲壞了。那個成功者會這麼做。

另外一點就是,密謀失敗,另一方且勝;另一方說出了密謀的者的事,讓天下人知道,自己如何戰勝了密謀者的陰謀,彰顯自己的功績和才能。那麼失敗的一方能說出真實的一切嗎?

史官記錄的都是從別人口中得來的,真實的有幾分,不能去驗證;而史官看到的,都不一定按真實來記錄,何況是秘密的東西。

所謂成王敗寇,一切都是有勝利者來書寫。不貶低失敗者,何以彰顯成功者的光環。

所以我認為;史官不是親眼所見,親自所為,書寫的密謀和秘密行動都是他人口中得來。當然不全是。


歷史戲語


其實這就跟如何寫好一部史書有關了!

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綿延五千年而不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歷史和文化的偉大傳承。每一個朝代建立後都會命史官去編撰修訂關於前朝歷史的書籍,有斷代史,有通史,有紀傳體也有國別體。其中像《史記》《資治通鑑》等史書更是達到了非常高的文學藝術水平,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一大特點。


史書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價值,離不開每一位史學家的嘔心瀝血。要想寫成一部史書,不僅僅靠自身的才華和文筆,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恆的堅持和態度。歷史不同於文學,需要很高的真實性,可以沒有華麗的詞藻,優美的文筆,但一定要真實。

每一位史學家在編撰一部歷史著作的時候,需要做到三件事:

第一,整理史料,尤其是通史就更需要注重這一點,先蒐集和整理前朝的檔案記錄,文獻圖書,比如像劉邦進咸陽後,手下大臣紛紛去搜刮財物,而蕭何卻是先去搜集秦朝文獻。史學家在蒐集好這些資料後,逐一的將其歸類統計,分析整理,然後列出歷史著作的一個大概綱要,這便是第一步。


第二,歷史不僅僅侷限於前朝文獻資料的記載,畢竟前朝統治階級不會留下對其不利以及影響不好的文獻,這是封建王朝的通病,而且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記載出每一件事。這時候就需要史官們的調研和查訪了,比如說去事發地點考古採集,向當地民眾詢問探聽,從而對歷史事件有一個更透徹的瞭解。

第三,史學家在整理好各方面的資料和查詢結果之後,如果還有疑問怎麼辦呢?這時候就要考慮和借鑑一些野史著作的內容,甚至稍微的加一些自己的主觀論斷,從而讓整部史書更加全面和詳細。最後分工編撰,抄寫刊印,一部史書才算是大功告成。


所以我們在看完一部史書的成書過程後,並不難發現,為什麼那些密謀行動會被史學家發現並記載。原因就在於史學家對於成熟過程和內容真實性的刻苦認真。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一件事只要真的在歷史上發生過,那麼必定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而史學家在成熟過程中進行了仔細的訪談查詢後,總是能找出一些線索,再結合隻言片語的文獻記載,也就不難得知歷史事件的真相了!


史韻丶


第一次深思這個問題,發表一下個人己見。

我們是通過閱讀和學習歷史書籍才瞭解的歷史,我想只有被史官們記錄的密謀和秘密行動,我們才會知道,沒有記錄的我們是不會知道的。

那麼史官們是怎麼知道並記錄的?

個人認為這就要分析密謀和秘密行動的問題了。密謀是一個秘密的計劃或是計策,秘密行動是一個有著實際動作的事件。既然是計劃和事件,那之後必定會有結果。這個計劃、這個行動成功或者失敗,都在之後的結果中表現出來。那麼結果表現出來之後,史官們就可以判定是密謀或是秘密行動了。

當然,被記錄進史書的都是有結果表現出來的,而沒有結果的,或是之密謀而沒有實施的,那麼史官們也就不得而知,以至於我們後世也不會知道。


飄零列車T



125878215蜂獾


同現代一樣史書是當政者寫的與不當權者寫完全是兩碼事。正確應正史與地下野史相結合,那是百分之九十正確了。


蕭湘居士__


封建王朝君主為加強統治會設置特務機構,這是主要消息的來源。還有一點封建王朝的歷史有些,經不起推敲,這說明,史官記載歷史都帶有一些個人觀點,通過撲風捉影彙編成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