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無好壞?多吃肉也無妨?《Circulation》早知道你們在傳謠!

胆固醇无好坏?多吃肉也无妨?《Circulation》早知道你们在传谣!

最近又有一項“驚人研究成果”在朋友圈四散開來:

胆固醇无好坏?多吃肉也无妨?《Circulation》早知道你们在传谣!

哈大夫也是被標題黨吸引的人,點進去看了看, “膽固醇無害”“降脂藥濫用”的字眼很快映入眼簾。

也看到沒有醫學背景的老百姓看了這篇誘人的“研究成果”後拍手稱快:

“膽固醇高點也無妨?這下可以放心地痛快吃肉啦~”

胆固醇无好坏?多吃肉也无妨?《Circulation》早知道你们在传谣!

好在有識之士很快指出:“這要是被患者看見,也太危險了!”

然後這則報道就被在臉上刺了“謠言”二字,正式“光榮”地被收入了“謠言收容所”:

胆固醇无好坏?多吃肉也无妨?《Circulation》早知道你们在传谣!

不過民間高手的揭發總還是有些力不從心。恰逢其時,國際權威醫學期刊《Circulation》在最近專門刊出了一項有關肉類攝入與缺血性心臟病的關係的研究:

胆固醇无好坏?多吃肉也无妨?《Circulation》早知道你们在传谣!

所以今天哈大夫想通過這則研究來好好講講“肉”與心臟病之間的恩仇。

一、打破“多吃肉無害論

判斷一項研究是否具有權威性,一大標準就是納入的研究樣本量。這篇文獻的標題深諳這一點,用7198個缺血性心臟病事件與409885位研究對象的數字先發制人——這可比微信朋友圈可信多了~

其實,這項發表於頂級期刊的文章源於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產生的疑問:

肉類中含有膽固醇,牛奶、雞蛋中也含有膽固醇,既然天天說膽固醇攝入過多不好,那多吃肉和多喝牛奶、吃雞蛋是不是都不好?如果都不好,哪一個更不利於健康?

胆固醇无好坏?多吃肉也无妨?《Circulation》早知道你们在传谣!

這個問題在以肉蛋奶作為主要食物的歐洲更為突出。研究者抓住這一看似矛盾的點,進行了12.6年的隨訪,結果發現:

每天多攝入100g紅肉或精加工肉類,缺血性心臟病相對風險會由1變為1.19;

而每天多喝100g酸奶、多吃30g奶酪、多吃20g雞蛋則會使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由1降至0.93,0.92,0.93;

禽類、魚類、牛奶的攝入則顯示為“無功無過”。

這項調查結果一出,多吃肉無過的論調就毫無立足之地了。

二、多吃肉 VS 多喝酸奶

那為什麼吃紅肉和精加工肉類就會增加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而同樣含有膽固醇的酸奶、雞蛋則不會呢?

胆固醇无好坏?多吃肉也无妨?《Circulation》早知道你们在传谣!

可能有以下這麼幾個解釋:

  1. 紅肉、精加工肉類會提高人體內非高密度膽固醇、總膽固醇的含量及血壓水平;

  2. 喝酸奶往往代表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多吃雞蛋降低心臟病,這條因果關係可能是反過來的——也可能是因為那些有心臟病的人減少了雞蛋的攝入量,這就顯得那些沒有心臟病的人吃雞蛋多了。

三、肉蛋奶這樣吃更好!

那麼到底怎麼吃才更有利於健康呢?

過去有很多食物攝入與心臟病的研究,但此類研究一大弊端在於無法精確定義一類食物,因為烹調方式在食物與健康的相互作用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所以這次在攝入肉蛋奶方面,哈大夫總結出了幾個特別的注意事項:

1

儘量用禽類、魚類代替紅肉、精加工肉類;

為了追求口感,精加工肉類往往會選擇脂含量高的部位(比如五花肉、排骨),這裡面就包含了紅肉對健康危害的最大來源之一——飽和脂肪酸。

2

即使吃紅肉,也要選擇健康的烹飪方式和瘦肉多、肥肉少的部位;

避免高鹽醃製、烤制等烹調方式。高鹽的危害無需多言;煎炒烹炸的高溫加工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多環芳香烴類物質和雜環胺,這些均具有致癌作用。

3

根據《柳葉刀》在今年一月份發表的一篇研究,每天吃14g的紅肉是最佳選擇!

精瘦肉中的脂類主要是磷脂,作為細胞膜的主要組成部分,磷脂可不像膽固醇一樣是個壞傢伙。

4

那雞蛋、牛奶呢?雖然被證明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但對於已經有高脂血症、冠心病的患者來說,也要適可而止,儘量使用低鹽、清淡的烹調方式。

看了以上內容,您對肉、蛋、奶是否有了新的認識呢?

文丨高明陽

覺得好看,請分享和評論哦~

胆固醇无好坏?多吃肉也无妨?《Circulation》早知道你们在传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