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關於歷史的冷知識?

重新來過你的世界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小老婆),到了唐太宗去世之後,她又嫁給了唐太宗的兒子李治,李治就是歷史上的唐高宗。

唐高宗對武則天很好,還把武則天給立為了皇后,武則天也沒有辜負他,一連給他生了三男兩女。而且武則天在中國也是十分傳奇的一個女人,她竟然在後來當上了皇帝。

中國歷史上,也僅僅只有她做到了,自己是皇帝,老公是皇帝,自己的兩個兒子先後也當上了皇帝。

因為她篡奪過李家的江山,最後又還政給自己的兒子。所以,在她死後,後人不知道怎麼來評價她,就給她立了一個無字碑。

因為她的一生,太過於傳奇了,所以沒有人能評價的了她,那就留給後人來評價吧,這就是武則天無字碑的來由。

唐玄宗有一個十分寵愛的妃子叫楊貴妃,可是,這個楊貴妃本來不是她的妃子,而是他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

到了唐玄宗晚年,他敢到十分孤獨的時候,就看上了這個叫楊貴妃的兒媳婦,然後讓楊貴妃的丈夫李瑁和她離婚。再讓楊貴妃嫁給他。

這時候的楊貴妃已經和李瑁過了五年的夫妻生活了,雖然李瑁有一些不捨得,但是,皇帝有命,父王有命,他不得不從,就和楊貴妃分開了。

楊貴妃就這樣來到了唐玄宗身邊,兩個人在一起後,竟然還十分的恩愛。

唐玄宗還專門找來李白給楊貴妃寫詩,雲裳衣裳花裳容.......。就是這一時期寫出來的。

你看他們李家人的生活是不是很有意思。

再說一個關於周亞夫的冷知識,漢景帝晚年,他想把周亞夫處死,但是,又沒有合適的理由。就在這時候,周亞夫的兒子為了給父親準備後事用的陪葬品,就私自制造了一些盔甲。

無論哪個朝代,私自制造盔甲武器什麼的都是犯罪。

這件事被漢景帝給知道了,漢景帝命令獄吏把周亞夫給抓起來,反正是要找個事由,把他給處死。

這個獄吏也是人才,他竟然辦到了,我們看看他是如何辦到的?

周亞夫被關進監獄,獄吏嚴刑拷打他。

獄吏,聽說你造反了。

周亞夫,我沒造反。

獄吏,那你們傢俬自制造盔甲幹什麼用?

周亞夫,那是我的陪葬品。

獄吏,陪葬品,那就是說你活著不想反,想死後在造反了。

周亞夫一口老血差點沒有吐出來,他只好閉口不答,最後絕食而死在了監獄之中。


史學達人


先講個小說《水滸傳》裡的冷知識。

在小說《水滸傳》第二回: 王婆笑道:“老身自從三十六歲沒了老公,丟下這個小廝,沒得過日子。”

第三回: 潘金蓮問:“大哥今年多少年紀?”王婆道:“那廝十七歲了。”

那麼王婆多大年紀呢?書中記載:“老身也活了六七十歲,眼裡真個不曾見這般好針指!”

王婆36歲死了老公,到60多歲時孩子17歲,很顯然孩子並不是王婆老公的。

1.中國最牛的諸侯國是衛國。衛國立國前後共計907年,傳41君,是生存時間最長的諸侯國,也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

2.張飛其實是帥哥,書法寫的好,還擅長畫美女圖,其書畫作品均屬上乘,是一位具有文士素養和氣質的武將。他的兩個女兒都當了皇后,史稱大小張後,估計這兩個姑娘基因不錯,如果醜的話劉禪會要麼。

3.紀曉嵐其實挺欣賞和珅的,因為和珅有他年青時的影子,正史裡和珅是1750年生,比紀曉嵐小26歲,比乾隆小39歲。現在的狗血電視劇太糟蹋人,和中堂當年是美男子一枚,倒是紀昀其貌不揚。

4.文成公主是松贊干布的小老婆。小喬也不是周瑜的正妻,只是一名妾室。

5.屈原不姓屈,姓羋(mǐ)姓,他的後代也不姓屈,姓熊,跟羋月是本家。

6.還是衛國,秦始皇滅了六國,但並未統一中國,因為當時還有一個衛國。衛國是秦二世滅掉的。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我來說一個很勁爆的。

古代皇帝第一個臨幸的可能會是自己的奶媽。

我們知道中國史上的皇帝結婚年齡一般不超過18歲,清代更是幼年成婚。但幾乎所有的皇帝、小皇帝、太子在正式結婚之前都已臨幸過不少女人,他們有著豐富的性體驗。北魏文成帝17歲結婚,但他13歲時已臨幸了宮女,14歲即做了父親。到結婚的時候經驗可以說十分豐富了。 漢代宮中明文規定,皇帝婚前,先由宮中精選四名年齡稍長、品貌端正的宮女供皇帝臨御。臨御也就是說和妃子的作用是一樣的,清代增至為八名,目的是取得房事實踐經驗,以便在和皇后結合時駕車就熟。說起來皇帝還是很糜爛的啊

皇帝婚前必須與哪些女人發生性關係?這在中國的歷代宮廷中,並沒有規定,只能說這個全都靠皇帝青春期的衝動來決定,所以那些什麼穿越成皇后什麼的,估計還是先穿越到小太子身邊我日久生情好一點。

但總體上說,最可能成為性伴侶的則是其身旁的侍女,而固定性夥伴的角色,皇帝乳母也不可排除。因為乳母和侍女在宮中都沒有名分。宮女如果被臨幸和得寵,則會取得名分,從而改變其卑微低下的地位。所以宮女勾引皇帝的事常用,相信也很多人經常看見電視劇裡宮女因為勾引皇帝被處死什麼的。乳母則能自由出入宮禁,即使被臨幸,其乳母的名分也很難改變。


明代憲宗皇帝朱見深和他的第一個女人萬貞兒就是他的乳母萬貴妃4歲就成為宮女,在英宗的母親孫太后宮中服侍,英宗的長子憲宗出生不久便被立為太子,萬貴妃被調去服侍太子。憲宗逐漸成長為一個少年,但命途多舛,故而日久生情,不久萬貞兒成了少年朱見深的性伴侶,也就是說,萬貞兒成了太子的監護人兼情婦,最終晉升為皇貴妃。也就是說這個乳母成為了皇貴妃,所以說乳母成為他的性伴侶是真的有可能的。


明神宗朱翊鈞16歲時在慈寧宮“私幸乳母楊氏後得到了性啟蒙。接著又臨幸了宮女王氏和劉氏,抱孫心切的慈聖太后不僅沒有怪罪反而非常高興。明朝臨幸乳母的事還是多的啊。

明熹宗朱由校與其乳母客氏也是這樣。史載客氏美麗妖冶,風騷嫵媚,客氏夜夜進人熹宗的寢宮乾清宮暖閣侍寢,與熹宗朝夕不離。

所以,這個消息是不是很多人不敢相信


月亮上的後生仔


應該不算冷知識,但是還是忍不住跟大家分享下。

某一天閨密跟我開車:

……你知道玉體橫陳的其中一個典故嗎?(閨密蜜汁猥瑣微笑)

南北朝的有個皇帝叫高緯是個昏君。有一天穆皇后獻上了她的侍婢馮小憐。

她可是一個美人,膚若凝脂,貌若天仙,聰慧又多才多藝,彈得琵琶,能歌善舞。

這麼一個大美女,高緯肯定愛不釋手啊。他愛不釋手就算了,還搞出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玉體橫陳的典故就是這件事了。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高緯認為馮小憐這樣的美人,不能他一人獨享。。。

於是乎,他下了一道旨,讓馮小憐脫光光,躺在朝堂的案几上時不時做出性感撩人的動作,以千金一視,讓大臣們排著隊輪流觀賞。

就這樣,在朝堂上上演了一場高尺度直播,難怪北齊亡了。。。

當然這只是傳說,可信度一般,其實更靠譜的一個典故。

玉體橫陳傳說中的另一個典故是源自李商隱的《北齊二首》原文如下:

北齊二首

其一

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

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譯文:君主一旦為美色所迷,便種下亡國禍根,用不著到宮殿長滿荊棘才開始悲傷。擁有玉體的小憐進御服侍後主的夜晚,北周軍隊進佔晉陽的戰報已被傳出。


嘆麋蕪


關於一些歷史冷知識分享給大家:


一、東漢三國時代的孔融,是孔子的嫡傳二十世孫。可他居然說過:“親爹有啥可孝敬的,當時他不過是為了解決自己的性慾罷了;親孃也沒啥特別的,不過是個裝東西瓶子,東西出來了,跟那個瓶子還有啥關係?”——你能想到他就是七歲讓梨的那孩子嗎?

二、張飛其實是帥哥,書法寫的好,還擅長畫美女圖,其書畫作品均屬上乘,是一位具有文士素養和氣質的武將。他的兩個女兒都當了皇后,史稱大小張後,估計這兩個姑娘基因不錯,如果醜的話劉禪會要麼。

三、唐中宗李顯身世顯赫,自己是皇帝,父親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兒子是皇帝,侄兒是皇帝,更要命的是母親還是皇帝,於是稱他為:六位帝黃丸。

四、陳世美確有其人,但是人家是忠臣,人家夫妻感情好得很呢。陳是湖北人,有個老鄉想找他開個後門,但被陳正直的拒絕了,於是這個老鄉很陰險的寫了陳世美拋妻棄子的一齣戲,還到處演,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硬是把個好人汙衊成了個歷史罪人,真冤。

五、中英鴉片戰爭中,清兵和英兵的傷亡比例是600:1。

六、老師常用'吾生有崖,而知無崖’教育我們要好好讀書——其實……原文是“吾生有崖,而知無崖,以有崖求無崖,殆哉矣”……完全相反。

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其實寫的是戰士之間的約定,說要一起死。後面還有兩句是說現在和我約定的人都走了,我可怎麼活啊,現在成夫妻關係的了。

八、在大陸有幾個中國人知道8月15日對這個百年來飽受屈辱的國家意味著什麼?也許我們對那場戰爭都已經遺忘的差不多了。七十年過去了,蔣介石曾動用70萬國軍發動了淞滬會戰。在會戰中,國軍空軍炸燬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炸沉日本海軍第3艦隊旗艦,國軍陸軍為補充戰損而五次發佈動員令,超過半數的團職以上高級將領以身殉國。淞滬會戰未能阻止日軍佔領上海,卻改變了日軍在中國戰場的戰略部署,還為上海資本向西轉移贏得三個月時間。

九、茶葉剛到外國的時候,洋人煮好後把茶汁倒掉,然後用鹽啊胡椒粉啊之類的把茶渣拌著吃,嗯,挺好的一盤老虎菜。

十、邁克爾.喬丹每年從耐克得到的收入多於馬來西亞的耐克工廠工人的薪水總和。



一天一個結構化


說實話關於歷史上的那些冷知識其實挺多的,今天我們就以清朝為例,稍微舉幾個和清宮劇背道而馳的冷知識:

1、康熙作為二十五史中的“千古一帝”,又是當代的明星皇帝,其給人的印象就是英俊瀟灑、身形偉岸。然而實際上根具現存的康熙朝袍推算,康熙的身高僅僅只有160cm左右,而且由於康熙小時候生過天花,滿臉麻子........所以就算長得不醜,但至少和英俊瀟灑也不搭邊。

2、鐵齒銅牙紀曉嵐實際上是個結巴,而且還很好色,甚至到了視色如命的變態境界.........

3、敦肅皇貴妃——年氏,也就是甄嬛傳裡那個囂張跋扈、不可一世最終被雍正下旨賜死華妃,實際上在歷史上雍正稱她:

“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皇考嘉其端莊貴重,封為親王側妃。朕在即位後,貴妃於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盡禮,實能贊儴內政。”

雍正還因為年妃的病而暫緩對年羹堯的處罰。在她死後,身為工作狂的雍正居然破天荒的輟朝五日,還讓大內以下宗室以上十日內鹹素服不祭神。

就在年妃死後僅僅一個月,年羮堯就被清算了。也正雍正對年妃的寵愛,因此在年羹堯死後,年家並未受到牽連。而年妃也仍然以皇貴妃之禮下葬,併入了雍正帝的泰陵。

4、香妃因為政治聯姻入宮,在此期間並沒有發生“你是風兒我是沙”的浪漫愛情。而且香妃一輩子過的很好,在後宮混的蠻不錯。一開始就是貴人,最後更是一步步成了容妃,55歲才壽終正寢。

5、清朝皇子的生活遠沒有清宮劇裡瀟灑自在,天沒亮就要讀書。上午詩書禮儀,下午騎射武功。根本沒時間幫助香妃私奔,也沒時間和晴川、若曦談戀愛.......

6、額娘=親媽??實際上額娘是用來稱呼父親的小妾的一個詞語,求親媽心理陰影面積。

7、格格吉祥?小主吉祥?皇上吉祥?What?估計會死的很慘,其實吉祥是老太監之間的用語。


歷史的刀鋒


項羽自刎烏江悲劇的原因,是因為他特麼是個路痴!

如果要評選中國古代的悲情英雄,楚霸王項羽肯定榜上有名。他的英武蓋世、女兒情長一直是後世津津樂道的談資,再加上悲壯的結局,使他在後世也有一大批迷妹。北宋著名女詩人李清照就是項羽狂熱的ncf,把項羽稱為“人傑、鬼雄”。



但歷史是理智的,不會摻雜一絲情緒。真實的歷史是,項羽應該不願意自刎的,之所以身刎烏江,純粹是走投無路了。家喻戶曉的“四面楚歌”的故事發生在垓下之圍時,項羽被漢軍包圍在垓下,然後就發生了蕩氣迴腸的霸王別姬,自刎烏江。



真實的情況是,項羽在霸王別姬後,率八百親信突圍出漢軍的包圍圈,並且擺脫了夏侯嬰的五千追兵。

這個時候,項羽已經渡過淮河,暫時安全了,可以稍微從容些返回江東,但關鍵時刻,他迷路了!這是個很要命的問題,得趕緊找當地人問問,剛巧在路邊碰到一個老農,項羽前去問路。老農回答:“走左邊”,項羽帶著人“走左邊”,【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結果踏入了泥濘不堪的沼澤地帶,耽誤了行程,被漢軍追上,方才演繹了烏江悲歌。


如果項羽多問一句,也許結局難講,但歷史沒有如果,就是這般諷刺,一個連名姓都沒留下的小人物改變了歷史走向。但這也印證了偉大領袖毛主席的一句話“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


何事男兒不讀書


陳勝吳廣大家都知道,作為中國第一場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發起者,他們二人的事蹟被列入教科書,《陳涉世家》可是必背內容哦。

大家肯定對“會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這句話印象深刻,就是因為大雨導致道路不通,會延誤抵達時間,而逾期不至的後果是死罪。陳勝吳廣就是利用戎卒走投無路不如拼死一搏的心態才能發動起義。

而陳勝吳廣的事蹟也被認為是秦法暴厲的典範,這個鍋秦朝一直背了兩千多年。直到1975年,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一起秦代竹簡,其中就有《秦律》。

上面明明白白的寫著“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

大致意思是:如果為朝廷服徭役,拒不動身的,罰二副鎧甲的錢,失期三天至五天的,受訓誡,失期六天到十天的,罰一副盾牌的錢,十天以上,罰一副鎧甲的錢。

意思就是陳勝吳廣他們哪怕不去漁陽,也不會被斬,頂多罰款。而“失期,法皆斬”的謠言也不攻自破。


猴格大人


一;宋江是在方臘被滅掉以後被圍剿的,折可存墓誌銘顯示,滅掉方臘後自己升了官,然後接到命令去圍剿宋江,宋江不可能帶人去征討方臘。https://www.toutiao.com/item/6472658098749178381/

二;童貫是有記載唯一長了鬍子的宦官,也是唯一被封為郡王的太監。

三;宋朝時候就有了相聲的雛形,而且是對口相聲,兩個人一問一答,詼諧幽默,內容以諷刺社會現象和某些官員行為為主。https://www.toutiao.com/item/6492724266625139213/

四;沈括的《夢溪筆談》預測石油大行於世和現代石油應用沒有任何關係,因為石油燃燒煙太大,不適合作燃料,但可以焚燒石油收集菸灰製造寫字的墨,大行於世是替代松柏來制墨。https://www.toutiao.com/item/6473087252443431437/

五;除了唐朝有個會寫詩的孟浩然,歷史上還有一個做過金國宰相的孟浩然。

https://www.toutiao.com/i6488636078264680974/

六;其時被曹操殺掉的蔡瑁是諸葛亮夫人的親舅舅,劉表是諸葛亮老婆的二姨夫。

https://www.toutiao.com/item/6487983886910358030/

七;古代把麵條和麵片也叫餅。https://www.toutiao.com/item/6485953214356128269/

八;皇帝不都是掙來的,有的時候是被迫做皇帝,絕食都不能躲過去,這個人就是張邦昌。https://www.toutiao.com/item/6471271374773027341/


山野論史


1935年,梁思永主持殷墟王陵東區1400號大墓附近發現過象坑,埋著一頭成年象和一名大象飼養者。1978年在殷墟王陵西區東南發掘的祭祀坑M35中就埋著一頭幼象,戴著一個銅鈴。幼象身高1.6米,身長2米,門齒尚未長出。經專家鑑定,屬於亞洲象。這些材料顯示,這些戴著銅鈴並有專門人員飼養的大象不是野生象,而是“殷人服象”的結果和證明。



這在今天的人們的眼裡,一定覺得“震精”,但是歷史上確實如此,本次答主借科普幾個冷知識的契機一併講講1個很重要的必要歷史觀:

秦漢前的中原——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可以包括青海與甘肅,以及內蒙古南部在內的地方氣候是很溫和的,並不像現在這樣又幹又冷,簡直可以與今日江南媲美。

兩個證據:

一、商代中原有大象和犀牛



上面這張圖是俄羅斯人畫的殷商軍隊形象。

除了考古發現以外,還在出土文獻中發現。

《甲骨文合集》有多條記錄,如“致象,佑於祖億”(商王小乙)、“戊辰卜,雀致象”(雀國貢象)、“今夕其雨,獲象”、“獲象七、雉三十”(狩獵)。

最多一次捕獲了二百五十隻野生象!

這充分證明了殷人擁有大量的象。

甲骨文裡的記載又可以與傳世文獻相印證。

《周禮·秋官司寇》:“若欲殺其神……則以牡橭午貫象齒而沈之,則其神死,淵為陵”

《呂氏春秋·古樂》:“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周公遂以師逐之,至於江南,乃為《三象》”(商人馴化了大象,用於對征討東夷。但周代商後,周公東征,一路將商朝的戰象驅趕到南方,還創作了一首詩歌《三象》——由此可見,周人對戰象的忌憚)。

《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成王……驅虎豹犀象而遠之”,談到周公東征驅趕的商朝“猛獸軍團”有虎、豹、犀牛和大象。

《左傳·定公四年》:“王使執燧象以奔吳師”(在大象尾巴綁上蘆葦之類點火,以驚慌的象群衝向吳軍,與殷商戰象相印證)。



據考證應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地方誌書《越絕書》也有:“舜死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耘。”

可推知,先秦以前,上至上古,中原大地是有大象的。



《說文》:“豫,象之大者”——河南因大象而得名。

二、西周的鱷魚骨板和吃魚生

【西周鱷魚】

2016年鎬京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在花園村東進行,發掘面積為1200平方米,發掘清理灰坑102座、墓葬10座、水井4眼、陶窯2座、房址1座,出土陶器、銅器、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等各類器物249件,此次發掘中,從一處灰坑中出土了12塊鱷魚骨板。



《禮記·月令》:“季秋七月,伐蛟取鼉”。

《詩經·大雅·靈臺》:於論鐘鼓,於樂闢癰。鼉鼓逢逢,矇瞍奏公。

《說文解字》:鼉,水蟲。似蜥易——我國揚子鱷。



而鼉鼓則是用鱷皮製作的祭祀重要禮器,廣泛流行在我國先秦時代及至唐代還有。

考古學家證實,在豐鎬遺址西南和東南區域,曾經有大面積水域,這裡出土過捕魚用的網墜、大螺殼和蚌殼。因此,不排除這裡有活體鱷魚存在的可能。這些鱷魚骨板或許是當時人們將鱷魚肉食用之後留下的殘骸。

想不到,在正史中一直給人以“純正”農業部族形象的周人,竟然也有漁獵民族的一面!

(周代玉魚飾品)

除了鱷魚骨板外,還有一條很有力的證明。

【西周魚生】

西周出土青銅器“兮甲盤”。



銘文中記載了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於彭衙(今陝西白水縣之內)迎擊獫狁及凱旋而歸的事。而此次作戰的大將尹吉甫歸來設宴,《詩經·小雅·六月》反映了此事,其中有一句

“飲御諸友,炮鱉膾鯉”。

這個“膾鯉”是什麼東東?

《禮記·內則》:“肉腥細者為膾“。

《漢書·東方朔傳》:“生肉為膾。

《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再結合《禮記·內則》:“膾,春用蔥,秋用芥”。以及《論語·鄉黨》:”不得其醬不食“後。

完全可以肯定這就是魚生,而且吃法和現代人一模一樣。

在今天,吃魚生幾乎就是隻有廣東人才有的“特長”,尤其是廣東順德人。雖然現在也已經流行全國,但是自近代以來,的確只有廣東珠三角的人才吃。

清代遊記叢書《南越遊記》(也叫《粵東聞見錄》)特別指出,嶺南人喜以草魚作魚生,佐以瓜子、花生、蘿蔔、木耳、芹菜、油煎麵餌、粉絲、豆腐乾混合而成的調料。嶺南人喜取草魚活者,剖割成屑,佐以瓜子、落花生、蘿蔔、木耳、芹菜、油煎麵餌、粉絲、腐乾,匯而食之,名曰魚生。

由此可知,近代內地是沒有吃魚生的習俗的。

而更有意思的是,同時代的南方竟然沒有發現相關記錄,也沒有出土證明。南方人吃魚生,最早追溯都要到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一書中(記載了吳軍攻破楚郢都後,吳王闔閭設魚膾席慰勞伍子胥。)

但是,其可信度就遠遠比不上先秦史籍了。

好吧,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

今日“乾旱”之鄉的西北,當年竟然像今日的東南的魚米之鄉。

所以,現在該終於明白,為何中華民族會發祥於中原了吧?

毫無疑問,商象與周魚生都充分證明了,人類氣候專家推測在先秦時期,中原地區是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潤潮溼,此一發現,是正確的(可參考竺可禎的《中國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