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山》一部给少女看的情怀电影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臂山

我只看到远山,广阔的天,大朵大朵的绚烂流云悠然地飘荡,开阔壮丽的自然。仔裤,衬衫,干干净净的面孔,宽檐帽就这样随意地戴着。60年代的两个英俊西部牛仔第一次相见,19岁的脆弱年龄......美呆了,让人叹气的美,一时找不到一个词来形容。

《断臂山》一部给少女看的情怀电影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臂山

《断臂山》是两个牛仔之间的爱情故事,而阿汤哥,怎么说呢?他跟任何一个女人的爱情故事都搞得那么轰轰烈烈。现在“跳沙发”已经作为美国新俚语收进词典,意思是“举止异常的狂热行为”。

那么这部关于同性*恋的文艺片,怎么会像阿汤哥的爱情这么火呢?它应该是很小众的电影才对啊。怎么会这么多异性*恋者被它感动,还忍不住在茶余饭后谈论它呢?傻了吧!你应该想到的是: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是女人!

《断臂山》一部给少女看的情怀电影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臂山

抛开西部辽阔的景观,抛开喝醉的牛仔唧唧歪歪,抛开那些同性*恋场景(别期待看到什么刺激的,比其他电影中异性*恋的镜头保守多了),《断臂山》几乎可以说是一部少女情怀的电影,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初那部细腻经典的《母女情深》(TermsofEndearment)——巧的是,它们的确是同一个编剧。

女人喜爱《断臂山》,并非因为它里边的男性*外表粗犷内心温柔。骑着马的帅哥,他们扛着小羊的样子,穿着紧身牛仔裤的样子,醉醺醺地打架,对女人随随便便的态度——的确都挺男人味的。不过真正打动女人的,是更加内在的东西——也就是当杰克和厄尼斯两个男人相爱的时候,他们的爱从裤裆升腾到了前额。好了,坦白说,这就是女人一直想从男人那里得到的。

另一件有趣的事,是看到《断臂山》打破了通常的男同性*恋的形象。曾经有个广告片非常流行,那里边的男同性*恋形象简直可以说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头发打蜡,穿高领套头毛衣,公寓里都是同性*恋杂志,家居用品清一色*“码头王”牌,浑身芬芳而且喜欢用扔枕头来表达他们的感情。

而《断臂山》则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完全驳斥了那种假造的敏感男性*形象。没有夸张的服饰,没有娘娘腔,杰克和厄尼斯像男人一样走路。当杰克开着卡车离开厄尼斯默默流下眼泪的时候,即使最冷漠的女人也不免感到爱的温热。

那个瞬间,就像《断臂山》中许多个瞬间一样,显示出男人也有跟女人一样对爱的情绪化的感受。而通常在电影中,这样的角色*总是女性*——女人尖叫哭泣,强迫对话,谈论两人的关系,而男人总是在困惑中闷闷不乐,像是个受害者或者饿着肚子的人那样苦着脸。杰克和厄尼斯都是男人,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没有女人会尖叫哭泣的情况下来解决他们两人关系中的问题。结果是,他们两个都变得情绪化了。

对于女人来说,看《断臂山》的感受就像是让大脑度了个假,起码是情感负荷过重的部分。女性*一直一直希望男性*能跟自己一样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可总是得不到满足,而这次,她们会在电影里看到。

不知道男同性*恋者看《断臂山》会是什么感受,想必会相当复杂。不过它对异性*恋者的影响很清楚,因为那很明显:陪女友看《断臂山》的男人目光闪烁,却辩称只不过眼睛痒了;单独去看的女人在影院里大声抽泣,一边还嘀咕“答应他,厄尼斯,答应他啊”;而每一个坐在影院里的女人,都假装自己就是杰克。

让我们再回到开头。《断臂山》是一部关于男同性*恋的电影,但是它主要是给女人看的。两位男主角像两个真正的男人那样行动,但是像女人那样爱。《断臂山》有的是最完美的浪漫方程式,却没有用到一支发蜡。

《断臂山》一部给少女看的情怀电影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臂山

李安的表达非常含蓄,没有太多冲突的剧情,很多细节需要体会。那些剧中爱上恩尼斯和Jack的女人们,我想,她们的悲伤,坚强,她们的困惑,反抗一点也不亚于两位男主角。她们同样在爱,也在经历爱之悲欢。

难怪李安说:“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臂山,那是一个永远也无法抵达的梦。”

断臂山唤起的是每个人心底深藏的感叹,爱人而不能的心痛。清冷幽寂、不知所终。同样,它还表达了一个人对真我的追寻。在追寻中所遇上的荆棘。对责任和自由的取舍。以及那些不可言说的悔和恨。每个人都怀抱着各自的心事、各种痛苦、想尽办法生存着。为了生活和爱所受的委屈、难堪,最怕的不是崩溃或爆发,而是郁郁而终。随着岁月流淌,琐碎消磨,容颜变老,淡淡的哀伤,淡淡的温情,变成了生活的真相。

离合聚散的日子一天天地过。有些人老去,有些人成为记忆。只有断臂山上那段无忧无虑的年华,天真如孩童的感情,提醒着那曾经充满激情和怀想的过去,和对于逝去的青春永不满足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