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热衷于“讨论”复仇者联盟4


我们为何热衷于“讨论”复仇者联盟4


引言


你看复联了吗?你参与到微博打卡,朋友圈晒票根大赛中去了吗?


你不看不要紧,但不知道复联四,只知道沉浸在工作和学习中的话,你会跟这个时代有点小小的脱节。我们今天讨论一个小话题,为什么似乎身边的所有人都在参与讨论“复联4”。


我们为何热衷于“讨论”复仇者联盟4


即使可能我们大多数和伪球迷一样,本身并不是漫威宇宙的骨灰粉,甚至不是那么能分清楚漫威英雄和DC英雄。但对待这个现象级的流行文化表征,了解一点“非参与不可”的背后社会动员机制,要比小心翼翼避免被剧透更有意思。


我们为何热衷于“讨论”复仇者联盟4


流行文化必须更为广为人知


流行文化是被制造出来的。嗯,看起来像句废话,但仔细想一下,“流行文化”,不管是流行乐、畅销书,抑或爆米花大片,甚至于喜茶等“网红”,它们或实体,或虚幻,或让小清新有逼格,或吸引人看得欲罢不能,直呼过瘾。


如果非要给这些产品找个共同点,那第一点无疑就是讨论话题。是的,如果还记得《爱,死亡和机器人》,也值得被讨论,只不过和复联四比起来,就没那么大的受众群体了。让受众热衷于讨论,看没看过都不重要,也可以在看过“攻略”、“盘点”过后和你侃侃而谈。


我们为何热衷于“讨论”复仇者联盟4

● 《爱、死亡与机器人》海报


可以说漫威宇宙至今的21部作品是合格的娱乐佳作,但它们不是艺术作品。粉丝语:“看爽了就够了”,引发深思绝不是作品目的,造成的社会现象几乎都是商业相关,衍生产品。


以往,我们总是羡慕好莱坞成熟的工业化制作水平,而自嘲中国电影还处在手工作坊阶段。但商业资本过度侵入文化产业的恶果就是同质化,寻找最广为大众可接受的落点是最符合商业逻辑的做法,即使和艺术无关。


这也是漫威作品始终不受奥斯卡欢迎的原因,也只有《黑豹》凭借政治正确冲击了一把,回想起来更像漫威对大众的公关罢了。


我们为何热衷于“讨论”复仇者联盟4

● 漫威电影《黑豹》海报


我们为何热衷于“讨论”复仇者联盟4


社交媒体的促进作用


微博都在打卡,朋友圈都在晒。很多时候,你不得不晒,不参与像是特立独行,格格不入。 我们需要社交,需要在社交中证明自己,表现出自己热爱和朋友交往,姑且称之为形象的自我管理,外貌的精致需要各式各样的化妆品,但个人形象还需要其他途径进行自我披露和塑造。


谁都希望被关注,哪怕你有社交恐惧症,也要表现出来,否则朋友们怎么知道呢?这就是个循环,你不“告诉”别人,他们是无从得知你的近况的。即使不爱复联,真的分不清各色英雄,但总要带着女朋友、好友去一趟影院,票价再贵,也比插不上话强,至少还能晒一下,表现出乐意参与的态度。


我们为何热衷于“讨论”复仇者联盟4


看不看复联四已经有一点豆腐甜咸党的意味了,漫威只用了十年,而甜咸口味之争可是默默存在了好几百年,流行文化对社会意识的塑造功能可见一斑。


社交让我们必须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而社交媒体的存在让我们关注,某种意义上说是放大了复联四的关注度。我们可以讨论一点,复联四有没有超过战狼2票房的可能,豆瓣用户和三线大爷大妈看法应该是不同的。


我们为何热衷于“讨论”复仇者联盟4

● 《战狼2》海报


实际上,战狼2应该是目前最具有“社会动员”能力的文化符号了,无论你喜欢它与否,但复联四是没有可能让大爷大妈走进影院的,即使在北上广,为什么呢?


因为家长群不转,看似有点无厘头的解释暗含着一种社会动员机制和信息流动渠道的差异,我们的家长们是不堪微博的,也对灭霸的宝石没啥兴趣。


我们为何热衷于“讨论”复仇者联盟4


一场狂欢


狂欢并不是贬义词,就像战狼2被豆瓣各种花式批判也不影响票房上涨一样。一种文化现象必然有背后的社会基础。


高压的社会节奏需要释放口,娱乐本身是无罪的,贩卖焦虑才有罪,那么漫威贩卖了吗?


并没有,漫威给予了我们一种想象力的扩展,在宇宙、在世俗之外,这也是我喜欢漫威的原因。毕竟,生活这么艰难,能乐呵乐呵其实挺好的。


我们为何热衷于“讨论”复仇者联盟4


我们总需要一些能引发共情的东西,当国内的文化工业尚未批量生产此类内容的时候,好莱坞就来了,带给我们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的一种浪漫。


于是我们集体参与到这场狂欢中,平凡生活的不平凡。


我们为何热衷于“讨论”复仇者联盟4


我们为何热衷于“讨论”复仇者联盟4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