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种植有技巧!抓住这4点,高产优质,采收期可延长一个月


豆角种植有技巧!抓住这4点,高产优质,采收期可延长一个月


豆角种植中容易出现的最突出问题有两个:一是苗期不长以及苗期徒长、死棵越来越严重;二是结荚期病虫害严重。

抓好以下4点,豆角又大又长,一茬一茬摘不完,采收期至少比别人长一个月!

1、肥水管理遵循"前控后促"的原则,防止苗期徒长,花期形成空蔓。

豆角苗期;不宜肥水过多,适当蹲苗。以免前期生长势旺,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能协调,叶片与花荚之间争夺养分现象严重,就会落花落荚形成空蔓。如果幼苗生长太弱,可薄施 1-2 次尿素。

开花结荚期;要消耗大量养分,需增施肥水。每采收2次,应追施一次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根施型500倍液,以补充能量,恢复长势,减少落花落荚,延长采收期。

从现蕾期开始,每7-10天,喷施0.3%磷酸二氢钾+0.1%硼源库,连续2-3次,以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及多开花多结荚,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盛荚期后;若植株尚能继续生长,应继续追施海精灵生物刺剂根施型500倍液,促进侧枝萌发,促进翻花,并使已采收过的花序上的花芽继续开花结荚,防止早衰,以延长收获期,提高豆角产量,淋施海精灵有利于延长采收期。

2、科学整枝(抹底芽、打腰杈、主蔓摘心和摘老叶)

整枝可以调节豆角生长和结果,减少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促进开花结荚。特别是在早熟密植栽培情况下,防止茎叶过于繁茂,有利于早开花结荚,提早收获上市。

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侧芽长3 厘米左右时及早彻底除去,使主蔓粗壮,促进主蔓花序开花结荚。

主蔓第一花序以上各节位上的侧枝,留 1-3 叶摘心,保留侧枝上的花序,增加结荚部位。

第一次产量高峰过后,叶腋间新萌发出的侧枝也同样留 1-3 节摘心,留叶多少视密度而定。主蔓长至 15—20 节,高达 2-2.3 米时,摘心封顶,控制株高。

顶端萌生的侧枝留一叶摘心,豆角生长盛期,底部若出现通风透光不良,易引起后期落花落荚,可分次剪除下部老叶,并清除田间落叶。

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促进植株健壮。

叶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豆荚,老叶先发病,叶片两面着生紫褐色小点,后扩大为近圆形至多角形的褐色病斑。连作地及高温高湿发病严重。

疫病

茎蔓多在节部染病,尤以近地面处居多,病部初期呈水浸状暗色斑,后绕茎扩展呈暗褐色缢缩,病部以上茎叶萎焉枯死,湿度大时病部表面产生白霉。发病初期立即选用72.2% 普力克粉剂 500 倍液,或敌克松 500-600 倍液防治。

枯萎病

该病多在开花结荚期发生,发病初期下部叶片从叶缘开始变黄枯萎,主根和茎地下部呈红褐色。湿度大时,常在病株茎基部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发病初期喷施或浇灌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连续浇灌 2—3 次。

锈病

该病主要在叶片上发生。病叶起初产生淡黄色小斑点,渐变褐,隆起呈小脓疱状,然后出现红褐色粉末,后期粉末变成黑色。发病初期可喷施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或粉锈宁 500-600 倍液防治,隔7—10 天喷 1 次,连续喷 2-3 次。

炭疽病

该病在茎上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初为紫红色,凹陷,重者危害荚查,形成红褐色病斑,属真菌性病害。该病在多露、多湿条件下发病重。发病初期用 70%甲托 500 倍液喷雾。5-7 天,连续 2-3 次。

4、及时采收,防止果荚之间争夺养分。

豆角采收必须及时,勤采,增加采收次数。一般播种后 60—80 天即可采收嫩荚。花后 10-15 天豆荚长至该品种标准商品形状,荚果饱满柔软,子粒未显露时为采收适期。

如果采收过晚,荚肉变松,色变白,炒食风味降低,价格下降,同时影响下茬嫩荚生长。盛果期应每天采收一次,后期可隔天采收1次,采收应在傍晚进行,采收时严防损伤花序上其他花蕾,更不能连花序柄一起摘下,要保护好花序,利于以后继续开花结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