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我的孙子有脑瘫和癌症,但他是个很快乐的4岁男孩!

“He is otherwise a very happy 4-year-old boy.”(除此以外,他是一个非常快乐的4岁男孩。

时隔一年,我依然清晰地记着这句话,记得那次充满意外的到诺贝尔奖得主家作客的经历,记得那对爱孙心切的教授夫妻。

诺奖家庭的苦与乐

提起诺贝尔奖得主,大家能想起来的词是什么呢?

学者、教授、高大上、体面、人生赢家……在踏入这个家庭前,我的想法和大家差不多。这辈子能得诺贝尔奖,夫复何求?

去年年初,常爸到美国一位诺贝奖得主家里作客。在拜访他之前,我查看了很多资料,准备了很多问题,我以为和这位教授的会面会有一场深度对话,也许会探讨关乎社会、国家、教育等宏观的问题。

可没想到,一个4岁小男孩阴差阳错地成了我们的谈话主题。

刚开始见面,总是离不开礼貌性的寒喧。

我看到桌上放了张小男孩的照片,就随口问了一句:这是您的孙子吗?

教授笑着说:是啊,他今年四岁,住在XXX城(离得不远的一个城市),我们几乎每周末都去看他呢!

“长得真可爱。”看到孩子灿烂的笑容,我礼貌性地夸赞了一句。

“你们每周末都特地跑到XXX城去看他,真是祖孙情深啊。”说实话,老年人喜欢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每周跨城去看孩子,也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所以我随口评论了一句,准备move on到下一个话题。

没想到教授夫人却认真地说:“是啊,我现在每周末都去儿子家里了,帮孙子做康复训练!”

“啊?康复训练?孩子怎么了?”面对这个意外的信息,我有点不知所措,问了这个涉及隐私的问题,也不知道合不合适。

面对我的提问,教授夫人很平静说出了一个让我相当意外的事情。

原来,他们年仅4岁的小孙子,一出生就厄运连连:出生时左边脑部受损,导致右边肢体偏瘫;不久,又发现身患癌症;切除了部分膀胱,一段时间内都要外挂尿袋,准备做膀胱再造手术……

天啊!听到教授夫人这简单的几句描述,我心里难受极了:这个才四岁的孩子,存活在世上的每一天,都写满了“艰辛”二字。

真是造化弄人啊!

我心里也不禁有些感慨: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的诺奖家庭,竟然也有难以言说的痛和苦。

在后面的聊天中,提及孩子,两位老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这孩子每天都得去医院做一个小时的康复训练。”

“我买了好多能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玩具,比如……”

“在家里的时候,我们就用各种玩具游戏带他做康复训练,他也好接受。”

此刻,那个赢得了全世界学术认可、著作等身的资深学者、知名教授,在孙子面前,却只是个舐犊情深的老人。

“幸运地是,我本来就是研究儿童心理的,这下可派到用场了。我对用游戏引导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很在行,所以我们每周末都去陪孩子训练。”教授夫人不急不缓地说。她用的是“luckily”这个词,我听了却不由地心疼起这一家人。

我准备了一肚子安慰的话,甚至还想用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中国古话来抚慰这对老夫妻。

正当我冥思苦想,准备把那句话翻译成英文的时候,教授夫人突然笑着说了那句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话:

“He's otherwise a very happy 4-year-old boy.”

(除此以外,他是一个非常快乐的4岁男孩。)

这句话,现在听起来平淡无奇,但当时给我的震撼,却是难以言表的!

尽管孩子病痛缠身,尽管全家人因此疲累不堪,但他们坦然地接受了孩子的残缺,接受了孩子的疾病给家里人带来的额外负担与痛苦,只关注在孩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上。在他们眼里,孙子始终就是一个哪怕身患恶疾,也依然快乐的4岁男孩。

诺奖得主:我的孙子有脑瘫和癌症,但他是个很快乐的4岁男孩!

没有苦大仇深,也没有像祥林嫂一般到处博同情,他们选择了坚强面对、乐观积极。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教授夫妇在我的眼里,就是真英雄!

听到那句话的一刹那,我觉得自己上了一节人生哲学课,远比谈论国家、政治、经济等高大上的话题更让我受益。所谓“言传身教”,大抵如此。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看到了光,看到了榜样!

“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人生就是苦难重重,但要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却都是个人的选择。

苦难才是人生常态

最近我在哈佛教育学院修的一门课叫《青少年文学》,每周老师都会要我们读两本书,然后分享读书心得。其中有一本书叫《A Time to Dance》,讲述了一个印度女孩追求舞蹈梦的故事,让我又想起教授夫妇的故事。

诺奖得主:我的孙子有脑瘫和癌症,但他是个很快乐的4岁男孩!

印度女孩Veda特别喜欢跳舞,而且很有天赋。舞蹈就是她的生活、她的呼吸,舞蹈也给她带来了鲜花和掌声。

可一场车祸却改变了她的命运,右腿膝盖以下截肢,意味着她可能连一个基本的动作都难以施展。

适应假肢的过程是艰难的,而更痛苦的是,舞蹈梦想愈发遥远。

但痛过、哭过的Veda拒绝让残疾毁灭梦想,她决定重新开始,和最年轻的舞者一起报名初级课程,一点点适应了带着假肢舞蹈的生活,并成为了更好的舞者!

幸运的是,在追逐舞蹈梦的路上,她还遇上了自己的灵魂伴侣(soul mate)。

Veda靠着乐观、坚强战胜了苦难,不仅重返舞台,还激励了自己的灵魂伴侣去勇敢追逐自己的舞蹈梦。她本人,也从一个追逐掌声的舞者,成长为一个更好的,用灵魂在表演的舞者。

和我们通常看到的“身残志坚”的故事不同,这本书里没有苦大仇深,却处处充满了灵性。让人读着读着,竟感到了一种久违的inner peace。

书中引用的一个佛教故事,更是让我感触良深。

诺奖得主:我的孙子有脑瘫和癌症,但他是个很快乐的4岁男孩!

有一个可怜的女人叫Gautami,刚刚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儿子。

痛彻心扉的母亲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她抱着孩子挨家挨户地问:“你有能让人起死回生的药吗?”

邻居虽然可怜她,但也无能为力。有人对她说:“你去问问佛陀吧,他或许能帮你。”

抱着一丝希望,Gautami带着儿子的尸体来到佛陀面前,恳求道:“请您让我的孩子起死回生。”

可是佛陀并没有直接答应她的要求,反倒对她说:“你丧失了人间最珍贵的宝物,你只要找到一样东西,我就有办法救活你的孩子。”

诺奖得主:我的孙子有脑瘫和癌症,但他是个很快乐的4岁男孩!

佛陀说:“回到你生活的村庄里找到芥菜籽,我就能做成让你孩子起死回生的药。但这些芥菜籽必须来自从来没有受过苦难的家庭。”

思儿心切的Gautami立即挨家挨户地搜集芥菜籽,邻居们都想帮忙,却都给不了她芥菜籽,因为家家户户都有苦难。

Gautami发现,世间之大,竟然没有一户人家不曾经历生死别离的痛苦,佛陀要的芥菜籽根本无处可寻。

然而在寻找芥菜籽的过程中,每家每户都和她分享了自己苦难的故事。听了这么多人的分享之后,Gautami终于明白了,人生本就是苦难重重,自己所遭受的苦难并非是唯一的,自己并不孤独。

那一刻,Gautami放下了让儿子起死回生的执念,放下了对苦难的愤愤不平,找到了内心的平和。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生本就苦难重重,谁也逃不了生活的撞击,谁也免不了经受苦难的历练。

面临这些无法改变的事实时,与其自怨自艾,或者抱怨上天的不公,允许自己无限期沉溺于痛苦之中,不如选择接受和勇敢面对,就像教授夫妇接受孙子生病的事实,就像Veda接受残疾的真相一样。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并不能导致成功或失败,让我们成功或失败的,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解释。

用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苦难,才会赢得力量和智慧,才能化蛹成蝶,雨后见彩虹。

在过去的一年里,带娃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压力和远程管理公司事务遇到的种种困难,常常让我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教授夫人的那句话:He is otherwise a very happy 4-year-old boy. 无论是教授夫妇的乐观主义精神,还是那个同时身患脑瘫和癌症的4岁男孩的笑容,都在告诉我:微笑面对苦难,没什么过不去的坎!

2019年已到,很多人都预测这一年经济形势不太好。开工不到一个星期,就传来各种巨头公司裁员的消息,实在不是个好兆头。而生活里的磕磕绊绊、压力也不会因此网开一面。

人生本就苦难重重,越早认识这个真相,就越容易找到内心的平安喜乐。在你很绝望、很受伤的时候,不妨想想这两个故事,想想教授夫人的那句话,重寻人生的温度和韧性,别在痛苦里打转。

谨以此篇,与君共勉。

2019,愿大家一切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