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第一股,也许也是最后一股!

网红第一股,也许也是最后一股!


未然| 时尚产业增值服务商!



4月3日,如涵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很多人称这是“网红第一股”

网红第一股,也许也是最后一股!


(来自张大奕微博)

没想到截止到4月9日,上市后连续5个交易日内如涵市值狂泻44%,从超过10亿美元跌到5.8亿美元。

如涵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网红+孵化器+供应链”,不断签约并孵化新的网红为电商销货。网红带动孵化出的新兴KOL(意见领袖)们,利用头部带货能力进行销售端的销售。目前孵化出的包括大金、莉贝琳等KOL,粉丝数也超千万。

网红第一股,也许也是最后一股!


在人口红利消失后,互联网企业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网红电商,它鼓吹网红的带货销售能力——网红只需通过粉丝导流,随便说句话、写个博、发个视频就有成千上万的流量变现,获客成本极低。

但事实上,网红只是把流量成本转移了。事实上维护网红的成本(网红的工资、分成,网红形象包装,还有粉丝、水军公关、热度保持等等支出)非常巨大。

2018年,如涵支付旗下所有签约网红工资1亿元,据说张大奕一人独占4000万,这就是流量成本的表现形式。此外,公司要运营,要支付电商平台费用,要保证网红的曝光和话题,还要支付社交媒体的公关费用,这些都非常烧钱。

2018年,如涵年收入22亿,毛利3亿,毛利率13.6%,再扣除上面的各项成本,净亏损7235万。资本方纷纷减持,可见它们对如涵的亏损并不乐观。

网红第一股,也许也是最后一股!


在市场越来越成熟的今天,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网络销售绝大的部分网红的带货能力都是带中低端价格的商品,很少有网红有能力带动动辄千元以上的商品,绝大部分停留在低质低价的商品上,且退货率居高不下,最高达50%以上,这样的场景与模式,作为供应商还能长久吗?

从如涵的招股书中看到:2017-2019财年中,如涵的营收极度依赖3名顶级KOL。以张大奕为例,她个人名下的店铺为如涵贡献的收入占如涵总营收比例为2017财年50.8%、2018财年52.4%、2019财年53.5%。也就是说,无论外在的资本运作有多复杂、无论电商网红的概念有多火热,没有张大奕,如涵都无异于“腰斩”。这种过度依赖,让如涵无法“化解”KOL流失的高风险,也使得如涵与KOL间的议价能力薄弱,KOL的抽成比率达到10%。

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佣金,另一方面是高企的营销费用。如涵深知张大奕的重要性,开始批量制造“张大奕们”。然而,“张大奕们”的培养成本、推广成本、包装成本耗资巨大,如涵近年来营销费用持续上涨,同时,顶级KOL的运气成分极大,命中几率极小,截至去年12月31日,如涵旗下91%的KOL年GMV都未能超过3000万。张大奕的“风头”也在被新一代网红盖过,上个月,

“口红一哥”李佳琦十秒钟为张大奕的美妆店铺卖掉了一万支洗面奶。

网红第一股,也许也是最后一股!


早期投资人显然想用复制的方式,创造出多个张大奕。

网红的势能形成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并不是孵化就一定会出凤凰,网红的孵化失败则是必然性的

,以偶然性来替代必然性、忽略必然性、隐藏必然性,则是网红孵化这个伪命题背后的真相,聪明的投资者,不会相信你会孵化出众多的网红,所有人就是在赌概率。

如涵在孵化网红的道路上可谓是步履维艰,换句话说,它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探索出批量制造网红的模式。

“张大弈”的成功有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也有偶然性。直接简单的批量复制,最大的BUG就是忽视了每一位网红本身的“个性”。

就目前来看,如涵培养出了100多个网红,张大奕一个人就占据了公司一半以上的营收。充分说明,网红的培养其实有着强烈的偶然性,并不是招几个网红,再匹配一些货源,就能成功复制的。

这也是上市后,成熟股票市场的股民不买账的原因,当然,这个是偶然还是必然,一切留给市场验证。

网红第一股,也许也是最后一股!


网红经济的背后,还有一个巨大的危机,张大奕永远不可能像知识网红一样,越老越值钱,商业网红像娱乐网红一样,永远有人会比你更吸睛,永远有人比你更有创意、更漂亮、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花费重金,历经多年的网红,可能因为一个事件所有的投资都会打水漂。

就像之前品牌请代言人一样,代言人因为吸毒被抓,判刑,其多年围绕这个网红营销、推广的费用如何计算,网红经济不持久,不能复制,其根本在于围绕的是个人IP,不是企业制度与系统,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人也是最不可控的,这个是卖点,也是最大的死穴。

网红第一股,也许也是最后一股!


如涵商业模式中的ling一个核心:供应链,这个也是所有做服装人的命根,供应链软弱,则商品流动性、灵动性差,作为企业不可能备足大量的商品,无论是大数据如何先进,也无法预测人未知的情感、情绪波动,不备货,就只能走快反,但由于中国的产业互联网极其低效,导致这么多年中国都没有ZARA这样的品牌的重要原因,这个不是技术问题,这个是管理与思维问题,为何ZARA、优衣库在中国他们的供应链可以运转的很快?

浏览了张大奕的网店“吾喜欢的衣橱”几个宝贝后不难发现,大多数的宝贝都没有现货,等待的天数都超过了10个工作日,有的甚至需要等待20个工作日。另外,从如涵披露的GMV(网站成交额)数据中就能发现,如涵的退货率并不低。以2018年财年前三季度(3月至12月)为例,其合计GMV约为22.12亿元,是8.56亿元收入的的2.58倍。

以快消品ZARA为例。ZARA以库存周转、供应链响应速度快而著称,包括取得存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只需要30-40天。因此上新速度极快。而如涵所代表的网红供应链也有类似的风格。如涵所采取的是“上新闪购+预售”,对应的正是“多款少量、快速翻单”的供应链模式。但是从披露的存货周转率数字来看,如涵显然并未做到ZARA那般的周转。根据平均存货以及销售成本计算出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显示,这一指标高达

190天。换而言之,从取得存货到销售入账,需要接近半年的时间。而这也是如涵控股现金流不佳的主要原因。

网红第一股,也许也是最后一股!


看到如涵五日狂跌后,有人说是因为资本套现跑路,有人说华尔街不认中国网红......唯独王思聪的点评亮了:

网红第一股,也许也是最后一股!


当今市场对网红KOL的追逐,可以用疯狂来形容。这个已经是一个红海市场了,还有人在不断涌入,未然时尚这几年一直没有介入直播行业,也没有与网红直接合作过,有合作的都是直接买断订货,这两天年我们合作过的有个人网红(个人一生病无法直播、拍照、写微博,整个店铺就塌了好几个)、机构网红也合作过,但要么是带不动货(我们定位都是中高端价位的商品)、要么条件苛刻,我们承担库存、退货率,还要有账期,机构公司赚销售额20-25%,甚至更高的销售佣金,而且不承担退货的问题,退货这部分佣金他们也是要拿的,畸形的市场,我们不会进入,我们要进入的一定是蓝海市场,比如我们现在做的“美学社交新零售”,既然传统的红海市场已经无路可走,没有逆袭的机会,为何不能我们自己进入一条新的赛道,或者我们自己创建一条赛道,与未来来对接,这个时代,只有找到可以重做的细分点,我们用崭新的思维和方式重做一次,我们才有逆袭的机会,具体可以参考我的上一篇文章观点→时尚重(chóng)做一次,才是逆势崛起的机会?


网红第一股,也许也是最后一股!



如涵利用多重渠道将网红流量变现,然而看上去很热闹,网红优秀的卖货能力并没有给如涵带来丰厚的利润,如涵目前仍然每年净亏几千万。

可以说如涵这种商业模式还没真正取得成功,未被市场充分验证,急于寻求上市,不知是过于自信还是跟背后的投资力量关系巨大,但是瞒不过资本市场那些老饕们的火眼金睛。

这个时代,已经不缺产品了,缺的是赋予这些产品鲜活内容的表达方式,这个世界改变产品的不多,但改变表达产品表达的方式却很多,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像张大奕那样的独立IP,“她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已经一个崭新的美学消费时代,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张大奕代表的就是独立女性美学的她时代到来,但这个只是1.0版本,这个版本复制很困难,但我们能否做好2.0、3.0呢,这个就是我们的机会,她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重复别人成功的经验自己是无法成功的,只有在前人的基础上,找到他的短版,修复短版加长长版,我们才能走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成功。

祝福正在努力的我们

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终生难得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