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

與君共賞


先說一個父親為了兒子,辭掉工作輾轉嘗試不同學校的例子。

我朋友,紀某,將近四十才有了兒子。上學之前他媳婦辭職在家帶孩子。等兒子上了學,他在深圳上了一所公立學校。但很快發現出問題了,兒子在學校不適應,學習學不進去,老師動不動請家長。勉強跟了一年,不見好轉,朋友急了,認為是公立學校僵化的教育模式、不尊重兒子的個性所致。

於是,他給兒子轉學到一所國際學校,同時自己辭職,陪孩子展開了一場學習長跑。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朋友對孩子的關心和愛。對於男孩子來說,父親的陪伴和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男性身上剛強、陽光的品質,對於塑造孩子的品格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像朋友這樣朝夕相處的陪伴,也是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的,一般人不具備這個條件。他早年在香港做證券,積累了豐厚資金,即使不上班,也可以過優越的生活。

所以,一個父親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莫過於溫暖的陪伴,在別人都看衰孩子的時候,給孩子以鼓勵,讓他樹立自信,正確面對挫折。


飛飛飛飛的魚兒


我是一個五年重度抑鬱症康復者!

首先,我認為我得抑鬱症看似事出偶然,其實偶然中有必然,與我從小的家庭有很大的關係!而且有很多孩子得了心理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父母的教育問題!


我生活在一個農村家庭,窮山惡水,父母從小就一直在我耳邊說走出大山,去掙錢,去當官!所以,我從小勵志要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在他們看來,只要學習好了,一切都就好了,所以就只管讓我學習,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分數,為了考大學,為了找工作,完成他們未完成的願望,不想讓我和他們一樣受苦受累!所以,我人生的前20,就是一個學習的機器!沒有自己的主心骨,人云亦云!父母們遇到事情也一直是想到不好的一面,耳濡目染,養成了負面的思維模式,害怕困難,容易多想!經常媽媽受奶奶的氣後就朝我撒氣!負能量賊大!

我知道,他們也沒有一個正面的思維模式,正確的思想觀念,正確的三觀,雖然他們是愛我的,甚至對我的愛超過了對於自己的愛,但是很多時候他們明明就在害我!


後來得上重度抑鬱症,痛苦的不行了,也沒有給父母說,腦子裡全是負面的想法,負面的情緒,負面的思維!腦子不反應,還出現各種身體疾病,掉頭髮,失眠,頭痛,心悸,胃老是揪著疼,還有腎病,皮膚病,一度認為是皮膚癌,結果是溼疹!感覺自己離死不遠!後來絕望到天天想著去自殺,認為從樓上飛下去感覺該有多好!幸虧後來遇到一個從重度抑鬱症中走出來的老師拉住了,跟他學習正確的思想觀念,思維模式,提升正能量之後徹底好起來了!

所以說,我家的教育就是一個失敗的教育!那從我得親身經歷來看,什麼才是一個正確的家庭教育呢?


1.不以成績論高低,其實成績那些東西沒有太大的意義,如果是為了成績,丟掉了快樂,值嗎?並且,這個社會,不是說,你成績好了就吃得開的!這個社會,滿滿的正能量的人才吃的開,那些為了成績學成了書呆子的人就更加可悲了!

2.教給他們正能量,但是這個前提是父母一定要有正能量,讓孩子在一個正能量的家庭中生活是多麼重要!

3.教會他們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正面的思維模式,前提也是父母要有一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正面的思維模式!主宰命運的沒有其他,是我們的思維模式!

4.教育他們從小樹立一個正確的三觀,這個很重要,但前提是父母也要有一個正確的三觀!

5.可以發展孩子的特長,讓孩子做感興趣的事情,馬雲說:如果你還在讓你的孩子讀,寫,記,背這些東西,我保證你們的孩子30年後找不到工作,大家好好想想吧!可以培養孩子琴棋書畫之類的東西!好多家長給孩子滿滿的補習班,真的是剝奪了他們的權利,其實在害孩子!

6.教育他們要有德行,可以學習中華傳統美德!

這樣做,孩子會擁有一個健康,快樂,幸福的現在和成功的未來!

要做好這些,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如果父母自己也沒有一個正確的思想觀念,思維模式,正能量,正確的三觀的話……

家財萬貫不如家訓一卷!希望你們留給孩子的不止是錢,而最重要的是那些內在的東西,讓孩子能活的好的能力,能活的快樂的思想,思維,三觀,正能量!讓孩子自力更生的能力,與其給他幾條魚,不如給他一個魚竿!

經歷了這個磨難,我知道我以後應該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一定會生活的非常快樂,健康,幸福,並且與心理疾病沒有半毛錢關係,我得家庭一定會很幸福,事業一定很成功!

當然,孩子的教育問題也不是我這了了數字能說的完的,畢竟很多我也還是不懂!就說到這裡吧,希望對你有用!


用戶66787152562


當孩子說:“原來最好的愛情就是爸爸對媽媽的愛,最好的父愛就是爸爸對我的愛,所以我向往愛情,嚮往家”時,那麼父親就已經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1.最好的愛情是爸爸愛媽媽(媽媽眼中的爸爸)

結婚前,他對我說:只要沒有第三者出現,所有的錯都是我的錯;

結婚後,他對我說:這個世界上,如果連我都不疼你,還會有誰疼你呢?於是他:

  • 認真記錄我每個月的經期時間,提前幾天提醒我注意身體做好準備。
  • 每次只要不上班在家的時候,主動包攬全部家務
  • 每天早上為我衝好熱牛奶,每天下午提前給我準備好要帶寶寶出門遛彎用到的所有東西。
  • 出長差之前充好電費水費燃氣費,給我和寶寶包一堆餃子冷凍好放冰箱。

2.最好的父愛是爸爸對我的愛(孩子眼中的爸爸)

爸爸對我說,“我愛你,不是因為你長得漂亮,不是因為你表現優秀,而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無論你什麼樣子我都愛你。”所以爸爸:

  • 每次出差回來,都會給我帶一個當地的東西,有時候是一個泥偶,有時候是一把摺扇,有時候是一枚貝殼。他說,他想把他去過的每個地方都帶回來給我看。
  • 每次爸爸在家,會陪我玩碰鼻子的遊戲;讓我坐在他長長的腿上滑下去,為我當人造滑梯;天氣好的時候爸爸帶我放風箏、去公園餵魚、看花聽鳥。
  • 也許別人的爸爸也會陪他的孩子做這些,但我覺得我的爸爸是最愛我的爸爸。
孩子看到了爸爸愛媽媽,感受到了爸爸愛他,所以等他長大,他也會找到像爸爸媽媽那樣的愛情,給他自己的孩子爸爸那樣的愛。

如果你是孩子,你最想要個什麼樣的爸爸?那個答案就是爸爸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是育兒達人果媽,想要探討更多育兒問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果媽閱讀


一個父親給孩子的最好教育:

1.陪伴2.體育鍛煉3.性格。

這三點,他人之述備矣,不談。

4.交朋友

父親,一般來說,都更擅於這個。

幫助孩子多交朋友,我曾經做了幾十張小紙條,上寫,活動召集,於某月某日某時約同學們到某公園遊玩,公園南門集合,讓孩子拿著發給班裡的同學們,效果很好,有十幾個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孩子們進了公園就一起玩瘋了,我們家長也在旁邊草地坐下聊天互換聯絡方式商量下一次春遊什麼的,後來還一起到水上樂園玩等等。孩子長大以後還和這些朋友們經常約。

當時還沒有微信,現在有了微信其實更方便了。

5.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父親,一般都更會玩兒一些。

我家孩子游泳、自行車、獨輪車、籃球等運動,都是我教會的,這個需要體力,父親顯然更適合些。

6.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這個和體力有關,也和膽量有關,譬如抓昆蟲什麼的,讓孩子和大自然緊密接觸。

7.資質

譬如記憶力,有些孩子就是記憶力好,那學習起來自然如虎添翼,有些孩子就是記憶力不好,學 習起來就有些吃力。

記憶力,有點先天的因素,但不完全是,後天,也是可以培養的,不是讓你把孩子送課外班,實 際上,在家裡,本身父母就可以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從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從小,孩子對萬事萬 物都是有著極大的好奇心的,這時候,在家裡,可以培養孩子對家裡各種日常東西的記憶力,出 了戶外,豐富多彩的大自然,更可以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孩子的好奇心就是最大的動力,記憶力 ,自然能夠提高。


鋼筆刀


我不知道好的教育是什麼樣的,但以我自己和弟弟的經歷來說,我知道壞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1、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其他的都不怎麼關心。


自從初中開始,我的學習成績有點起色之後,父母就時刻關注我的學習狀況,每晚督促自己學習,這樣學習成績是上去了。但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從那之後,我和其他玩伴一起玩的時間就不斷減少,到了後面關係自然就越來越淡了。



但對於一個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需要玩伴更需要和異性交往。這個時期男生、女生的x心理都是極度敏感的,他們需要將自己融入到一個小圈子中,無論這個圈子是好是壞。沒有人會喜歡自己被排擠在所有圈子之外。


那些在學校受到欺凌的學生往往就是不屬於任何一個小圈子的。無論你學習再好,在某一方表現多優秀,那些人就是會欺凌這樣的學生。



我的父母就不怎麼關注我的心理變化,或者說不知道要怎麼關注我的心理變化。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現在,導致我們走心的交流並沒有多少。


2、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否定孩子的想法。


我弟弟是另一個極端。因為學習一直不怎好,父母有時候會當眾說弟弟笨。這事一件極其愚蠢的事情,可惜那個時候我還不懂,也不知道要如何阻止父母對弟弟說那樣的話。


這種打擊是巨大的,最嚴重的就是孩子自己也會認為自己笨,放任自流,自暴自棄。我不知道弟弟當時心理是怎麼想的,那個時候他一定很痛苦吧。



再後來,弟弟想嘗試彈吉他、當體育生。還沒有開始,就遭到父母的反對。這個時候的弟弟最需要的是鼓勵,是告訴他你能行,而不是還沒有開始就潑一盆冷水。


這就是我和弟弟的遭遇,我確實不認為我的父母對我麼的教育是對的。唯一可以確認的是,他們真真切切的愛我們,也寵著我們,只是不知道要如何做一個好的父母...


推理娛樂


看到這個話題,精英菌便想起小時候的點點滴滴。

四、五歲的時候,父親還是廠裡的一名技術員,記憶裡快樂的時光就是父親常常帶著我和姐姐到郊外放飛機,那個時候沒有太多玩具更沒有手機, 飛機也只是紙折的,我們知道快樂和金錢無關。

到小學,父親已經停薪留職下海經商,那時候媽媽三班倒,上中班時間是下午15:00-0:00,夜班時間是凌晨0:00-早上8:00,而父親總是堅持帶著我們姐妹倆,騎著當年的老28自行車,狂奔5公里,給母親在飯點的時候送飯,半夜上下班接送,沒有例外。我們知道,家庭是溫暖的。

8歲那年,家裡開始做貨運生意,那時候要汽車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賣的,於是父親母親帶著我們姐妹倆一起北上買一臺叫“星牌”的進口大貨車,那一年我們坐著“哐哧哐哧”的綠皮火車,花了38個小時,來到了“帝都”北京,每經過一個站,父親都給我們講與這個城市或省份相關的特色,當然在北京還帶著我們去參觀了故宮、天壇、頤和園、長城等,他高數我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於是我們知道心就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後來母親也停薪留職了,在市區交熱鬧的地方買了地建了房子做門面,和父親一起經營著一間小店,父親跑外聯,母親管內務,日子慢慢的好了很多。上了初中,父親常常和我們在門口的水泥地板上圖圖寫寫著各種習題,每到題目都要求我們想盡可能多的方法解答,他說“學習的目的是讓你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會想更多的方法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而不是死讀書”。因此,我知道只要不放棄,方法總比問題多。

再後來,父親說小店由母親守著,他要做更多的事情,於是就有後來的淘金船(父親親自自學設計並製造了接近30米長的淘金船)、鋅鐵礦(在完全沒有技術人員的情況下,父親成功勘探鋅鐵礦的位置,並開採完成)等。但是後來因為與合夥人的問題投資不算成功,但在技術方面確實很有成就的,因此我們知道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你肯用心。

父親今年72歲,在我心裡他的形象依舊偉岸,即使在人生過程中,他也有世人認為不成功的地方。但是成功的定義並不是大富大貴,也不一定要有多大的成就,只要堅持自己的原則,無愧於心就好。

因此,對於父親對孩子的教育,精英菌認為只要身體力行,教會孩子有愛,有擔當、有自信,有原則就可以了。


無憂精英網


我是一個新晉爸爸,

從老婆十月懷胎,到生下寶寶,這個期間的感慨太多太多。

深感做母親的不易,也覺得作為一名父親責任重大。

其實我是有計劃的要孩子的,

前些時間,覺得各方面的條件都不成熟,

所以和老婆就沒著急,

最近一年多,我們具備了一些為人父母的基本條件,就決定要孩子了。

我認為,父母本身的模樣,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做孩子的榜樣

家庭教育中,我覺得有一點特別重要,

就是“言傳身教”。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長過程實際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模仿很多大人的舉止。

好的示範作用,一定強過只會嘮叨。


我見過很多家長,自己從來不學習,卻要求孩子熱愛學習。

自己邋邋遢遢,要求孩子整潔乾淨。

自己無所事事,指望孩子事業有成。

自己沒有擔當,卻要求孩子孝順懂事。

這樣的家長,你們的孩子如果能長成你們希望的樣子,真的純粹運氣太好。


熊孩子的背後,基本都有一個熊家長。

這幾年的社會新聞,被爆出來的熊家長還少嗎?

孩子只是你可憎面目的一面鏡子罷了,

但他們何其無辜。


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愛心,會分享,

那麼我們就多去做公益搞慈善。

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責任有擔當,

那麼我們就在生活在把自己打磨成這樣的人。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熱愛運動,

那麼我們就堅持運動。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有底線有堅持,

那麼,我們也全力去做這樣的人。


教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成長的過程。


就像最近,我希望孩子以後英語能好一點,

儘量給他營造一個雙語環境,

所以我就在堅持學習口語。

我老婆是英語專業8級,她是沒問題,

在這一點上,我有不足,所以我就在完善自己。


做孩子的朋友

為什麼說做孩子的朋友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做孩子的朋友意味著尊重。

一個從小感受到尊重的孩子,

他應該是自重的,陽光的,自信的


特別是老一輩的父母,

他們很多時候是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有財產,

而不是一個獨立的人。

以“愛的名義”,逼迫孩子做一些他們不願意的事情。


做孩子的朋友尊重他,

平等的對話,平等的交流,

在不是大是大非或影響生命安全的事情上,

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讓他們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畢竟父母只是給孩子紙筆的人,

不能幫他寫完他一生的劇本,

引領他,讓他自己搞懂自己,不固化他的思維,我想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最後附上一段我今天朋友圈發的內容


高考數學呆哥


作為一個辭職在家全職帶娃的二胎爸爸,我談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我認為一個父親,一個好的父親,應該從以下這些方面努力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


一、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知道,你關心的是他,讓他感受到真正的愛

兒童的成長是一個需要在充滿愛的環境中,不斷的學習、探索、建立安全感、建立自信、建立對他人的信任的過程,這樣的過程需要孩子的父母尤其是父親發揮很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先天的安全感侷限和依戀情結,對於熟悉的環境會很放鬆,對於陌生的環境則多少會表現出牴觸、害怕、不願意融入的情緒,這種情況下,給予孩子真正愛的支持、理解和包容,會讓孩子知道他(她)是處於一個安全的狀態下的,這種狀態下的孩子更容易放鬆情緒、打開安全邊界、探索未知的事務,對於孩子性情的培養至關重要。

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會表現出急躁、不耐煩、覺得孩子的要求很幼稚的情緒、語言和行為,這種態度其實孩子都能感知的到的,長期這樣,容易導致孩子缺乏對家長的信任,自信心不足,霸道等各種問題。

還有一些家長雖然是在陪伴,但是不是在玩手機、看視頻,就是在和其他人聊天,家長關注的焦點並沒有在孩子的行為、學習過程上,這種陪伴也是無效的,僅僅是起到了安全監護的作用。

所以,像我在陪著孩子的時候,手機一定是放好的,跟著孩子在遊樂場一起奔跑、攀爬、嬉戲,和孩子一起玩積木和手工遊戲,一起參加親子活動,讓孩子感知到爸爸對他的關注和完全的投入,這種狀態,才能夠有效的培養起父子之前的信賴情感。

二、建立閱讀的習慣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對於讀書、識書之人來說,這句話是至理名言。但是讀書的習慣和知識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從小培養閱讀的習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育兒工作。從幼童期的卡片書、兒童期的大書、繪本,到青少兒讀物,每個階段的書籍都能夠幫助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建立對世界的認知,培養好奇感,養成自我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的能力,度孩子未來人生的發展將非常重要。

讀書能夠培養人的氣質,提高自信心,拓展視野,這些不僅僅是對孩子有效的,對大人也一樣,所以,我在帶孩子的時候,每天都會抽出15-30分鐘的時間,跟著孩子一起看卡片書,讀繪本,誦讀《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唐詩宋詞》等典籍詩句,通過磨耳朵、實物認知等方式培養兩歲的元寶建立語言、知識的認知體系,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孩子一定會愛上閱讀的。

三、建立規則意識

現代的社會,是一個基於規則運行的體系,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在初始階段是對規則沒有任何概念的,而在主要的監護人裡面,母親、爺爺奶奶往往更關注孩子的生理發展,對於心理發展和規則訓練也缺乏有效的認知和投入,所以,父親在這個方面需要發揮很大的作用。

我在帶元寶的過程中,每天早上送去幼托班,在過馬路的時候都會告訴他什麼是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則,回到家要先脫鞋並放到鞋櫃,吃東西之前要洗手,垃圾要扔進垃圾桶,抽屜打開要隨手關上、見到老師要問好、和老師告別的時候要擁抱、喝完水要把杯子蓋上蓋子放到桌子上等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細微的地方,都會有規則和原則,我會通過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和反覆的語言溝通的方式給孩子灌輸這些意識,所以我現在很慶幸的是跟很多同齡的孩子比起來,我們家元寶的規則意識要強出很多。

四、建立自信、自愛的意識

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習慣用打罵、語言冷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的過錯和一時的失誤,這種方式極其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逐漸的自暴自棄,這樣的後果使我們每個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必要的自信心、自愛的意識,是作為父親特別需要重視的,在孩子面對挫折和新鮮事物時,如何鼓勵孩子去挑戰,安撫消極情緒和挫敗感,如何幫助孩子正確的認知自我的重要性、獨特性和唯一性,潔身自好,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培養自律的意識和能力

自律是什麼?
自律是一個人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剋制自己的慾望、貪念、惰性,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情緒的能力,為了達到更堅定的目標,能夠抵制各種誘惑、壓力,克服困難,嚴格按照既定的紀律堅決執行的能力。
自律有哪些特點和優點呢?
1、自律的人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和不需要)什麼,能夠在取捨之間做出理智的選擇;
2、自律的人知道自己該做(和不該做)什麼,不會在無謂的事情上耗費時間和精力,不會輕易受到干擾的影響;
3、自律的人有清晰、嚴格的計劃表和時間表,會主動客觀的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和優先次序,並基於自己的判斷果斷的推進;
4、自律的人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和堅定的驅動力,關注結果,在達成目標之前,不會受到其他利益的誘惑而中途退出和放棄;
5、自律的人不會找藉口,只會想辦法;
6、其他更多......
如果做不到自律,會有什麼後果?
1、沒有良好自律習慣的人,普遍缺乏理性和責任心;
2、沒有良好自律習慣的人,容易任性和放縱自己;
3、沒有良好自律習慣的人,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4、沒有良好自律習慣的人,要麼容易盲目自信,要麼缺乏自信,同時,又都缺乏必要的行動力、執行力;
5、沒有良好自律習慣的人,容易缺乏韌性和達成目標的能力,在學業上容易自暴自棄,在工作中難以獲得足夠的認可;

做不到自律,還有很多不良後果,而這,是我們所不希望看到的。


六、培養樂觀的精神和對抗挫折的能力(逆商)

人生中會碰到很多失敗和挫折,對於現在的很多孩子來說,長期被父母、老人的溺愛和誇獎所包圍,一旦遇到較大的挫折,很容易出現大的問題,轉而變得消極悲觀,這種大起大落是我們必須避免的。

培養孩子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面對挫折時不去不饒的精神,是作為一個父親要特別注意的。


其實,還有很多品質是需要父親這個最重要的角色傳承給孩子的,但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個父親,你是否努力的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呢?


我是元寶爸爸,家庭教育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家庭教育知識和經驗!歡迎關注我,留言討論和交流溝通。一起關注孩子成長和家庭環境建設的話題!

元寶爸爸聊育兒


據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做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父親是高山,母親是大海,男女之間的性格生來就有所不同,母親溫柔、細緻、耐心、體貼、感性,父親則具有陽剛之氣,擁有男性的豁達胸懷、豪爽性格,理性的處理問題的能力。

首先是高質量陪伴。

有父親陪伴的孩子人格往往更健康,臉上有笑容、抬頭挺胸、精神振作、內心陽光,他們做事更果斷,思想更活躍,抗挫折能力也較強。

與孩子在一起時,給予孩子及時積極的回應很重要,高質量的陪伴最忌的是把孩子扔到一邊只顧自己玩手機。


其次是培養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父親通常以完全不同於母親的教育方式和態度對待自己的孩子。他們會和自己的孩子像朋友般地一起盡情地玩耍。一般父親對於各種棋類、體育、軍事、歷史、地理都比較感興趣,會給予孩子更廣闊的視野。我女兒小時候每週都要和爸爸將跳棋、軍棋、象棋、國際象棋、圍棋通通玩個遍,雖然爸爸不是很精通,但那時做孩子的老師卻綽綽有餘了。孩子在與父親玩遊戲時,可學會獨立解決問題,並能強化對外界的控制感覺,增強自信心。


第三是培養良好的習慣。這裡所說的習慣包含我們日常的說話、吃飯、看書、待人接物的行為習慣,也包含情感、注意力及思考習慣。父母一定是孩子的榜樣,你的樣子他都看在眼裡,小朋友的模仿學習能力超乎想像。孩子在家裡與父親相處的機會越多,時間越長,智力也就越發達。這是一種“仿效行為”。如果孩子希望像父親,就會效仿父親的行為、思考方式、使用的語彙和追求的目標。


第四是性別角色培養。父親參與對孩子的教還育為孩子的性別角色行為帶來十分重要的影響。對於男孩來說,父親是男孩的典範。如果在一個家庭裡缺少父親,男孩就沒有了模仿的榜樣,往往會使男孩缺乏男子氣慨,對同伴的依賴性強,處事的果斷性差。對於女孩來說,父親是可以教給她們邏輯性的生活方式以及男性與女性有何不同的知識的人。


作為父親,不管多忙,一定要有時間關注、關心孩子。不要很多,一句鼓勵的話,一句中肯的表揚,一聲開心的問候,一個節日的禮物,每年生日的祝福,用心的傾聽就可以了。 


  


大俠簡生活


父親在孩子的性格形成和人生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培養應當是全面的、立體的。父親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我認為以下三個方面不容或缺。



1、言傳身教

父愛如山,慈母嚴父,有其父必有其子,子不教父之過。父親對孩子的愛是以嚴格要求著稱的,是長期的、深層次的。父親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刻骨銘心的,也是永久的。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劉和剛演唱的歌曲《父親》等,就充分體現了這種父愛感情的影響。大凡名人世家,都十分注重優良傳統和家風的教育薰陶作用,從一言一行的細微處為孩子提供榜樣。相反,也有不少腐敗分子卻以自己的不雅或貪腐言行,帶壞了孩子,釀成家庭悲劇。


2、吃虧是福

‘’吃虧是福‘’、‘’吃小虧賺大便宜‘’,這些說法雖然有點猥瑣,有點‘’阿Q‘’,但在孩子的為人處世和人生髮展上,卻是至理名言。在家庭中,不只母親,父親也應當引導孩子正確對待‘’吃虧‘’和‘’賺便宜‘’的關係,樹立‘’吃虧是福‘’的觀念和為人處世之道。試想一個孩子只想著斤斤計較,事事處處賺便宜、不吃虧,不管是在學校還是闖社會能站得住腳嗎?他(她)怎麼處理好同學、同事、上下級關係,怎麼能學好習、幹好工作、成就事業?


3、自強自立

想要孩子自強自立,做父親的首先要自強自立,並以此帶動感化孩子。古語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要擺脫這個家庭興衰的歷史怪圈,作為父親要擔起責任。為什麼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都是生活逼迫,孩子不逼不成器。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勞動習慣、思考習慣、幹事創業習慣,創造一切條件為孩子提供鍛鍊學習的機會,促其磨鍊意志,提高自我生存能力,達到自立自強。

為什麼當過兵的孩子,生活習慣有規律、幹事勤快、作風嚴謹、能吃苦耐勞、正直上進,社會各行各業都喜歡?若父親一切包攬,房子、車子、票子,甚至媳婦、孫子全套供應,一切家務外事自己幹,必然養成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惰習慣,到頭來一事無成,終不成器。‘’一歲不成驢,到老也是個驢駒子‘’,等父親老來恐怕後悔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