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香港青年林俊文:内地适合港澳青年创业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香港青年林俊文:内地适合港澳青年创业

湾区建设你共我,创新创业在广州。近年来,广州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优良的营商环境,便捷的枢纽交通吸引了众多港澳青年来穗创业发展。下面我们介绍港澳青年在广州的创业故事。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出台,其中提到“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在内地发展,将符合条件的港澳创业者纳入当地创业补贴扶持范围”。

这让在广州学习、生活、创业十多年之久的香港青年林俊文,像打了一剂“强心针”。他在暨南大学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习,并选择留在广州进行创业。如当初他选择在内地读大学一样,对内地未来发展的信心,让他创业也选择了内地。

他认为,《规划纲要》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强香港同内地之间的联系,使双方的优势得到互补,而未来在内地创业的港澳青年,也将更加便利。

“未来随着香港、澳门与广东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港澳的创业者眼光也会不断开阔,跟随国家大战略,从粤港澳大湾区向更广阔的内地不断开拓发展。”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香港青年林俊文:内地适合港澳青年创业

看好内地发展来求学

在天河区华景路的暨南大学科技产业大厦,记者见到了这位在广州创业的香港青年林俊文。

彼时,他正与朋友在茶室里喝茶谈未来的发展规划。在林俊文的身后,茶室内挂着一幅已经裱好的书法作品,上面写着——“品茗论道”。

“来广州十多年了,大学本科、硕士、博士都是在广州,如今家也安在广州了。”林俊文说。

2007年,香港青年林俊文考上大学,那时他面临着几个选择,一个是香港和内地的选择,而如果选择了内地,是读中山大学还是读暨南大学。“当时我和家人对内地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反而很看好内地的发展。”林俊文回忆说,当时正是物流行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和家人都看好内地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所以就报考了暨南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学习。

随后,他在暨南大学硕士学习企业管理,博士学习国民经济学,一直在广州学习。

学习期间兼“创业”

说起“创业”,最早要追溯到十多年前,林俊文还在大学本科读大二的时候。“从2008年到2011年,这几年的时间,由于房地产很火,所以我也在做一些房地产的合作项目。”林俊文说,当时在本科毕业之后,他就想着自己创业,打造自己的企业。

他回忆说,研究生他选的专业是“企业管理”,当时自己确实也在创业、管理着一个企业。由于研究生是全日制的,他只好和研究生老师“商量”,自己不会少上一堂课,而且会按时按质地交作业和论文,自己能不能在外面继续创业“理论结合实践”。老师最终同意了。

“那几年是最忙碌辛苦的日子,每天都要在创业的公司和学校之间奔波往返,但很充实。”他说。

作为一个香港的青年,在内地进行创业,曾面临着诸多不便。“那时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有些像‘夹层’,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继续说,香港与内地的征信系统没有连通,所以,他没有办法在内地办信用卡或贷款。如香港每过几年就会更新港澳通行证信息,号码会变,所有通过原港澳通行证注册的银行卡、社保等,需要不断更新。

随着时间的推进,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些“麻烦”也在逐渐地减少。

内地与香港“优势互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之后,林俊文也非常关注,《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就包含了许多有关中小微企业创业扶持及未来的生活更加便利。

《规划纲要》中第八章第一节“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提到,“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研究探索三地幼儿园缔结‘姊妹园’。研究开放港澳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到广东考取教师资格并任教。”

一向嗅觉灵敏的林俊文,在其中也看到了未来创业的“大方向”。他说,华师能有自己的附中、附小,那香港的大学今后是否也能够在内地建立附中、附小呢?比如香港大学附中、附小?

“如果建附中,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建在天河区,因为距离华师等大学近。”他继续说,但如果是香港大学带来的附中,则就可以建在南沙、中山、江门,学校的选址范围更广,而且成本也更低。“未来几条路一打通就更方便了。”

他说,内地与香港之间都有各自的优势,而《规划纲要》的出台,则让双方的“优势互补”进一步“落地”,彼此联系更加紧密。

生活创业将更加“便利”

林俊文作为一名创业者,对于未来的创业环境、空间非常关注,而《规划纲要》中的第八章第四节“拓展就业创业空间”则给出了他想要的答案。

“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在内地发展,将符合条件的港澳创业者纳入当地创业补贴扶持范围。”

《规划纲要》中第八章第六节“促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提到,“探索推进在广东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探索澳门社会保险在大湾区内跨境使用,提高香港长者社会保障措施的可携性。”

他笑着说,由于登记的方式不同,加之身份证号码也换过几次,此前他一个人最多的时候出现过7个社保号,但是这种情况在今后可能就会成为“历史”了。

香港青年未来到内地创业将会更加“方便”,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方面,将会得到极大的“便利化”。

他相信,未来随着香港、澳门与广东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港澳的创业者眼光也会不断开阔,跟随国家大战略,从粤港澳大湾区向更广阔的内地不断开拓发展。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香港青年林俊文:内地适合港澳青年创业

来源 | 广州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