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真相之中堂大人李鴻章

歷史真相之中堂大人李鴻章

年少不知李鴻章,年長方知中真堂。此話之清晰明瞭實在一針見血。從課本書籍或者歷史文獻都可以看出,滿清末年,官居中堂(相當於宰相)的李鴻章他並未因為國之動盪而做出相應對策,反之面對外敵入侵卻一味的搖尾乞憐,苟活於世!生為晚清重臣不已國家興為己任,卻整日與慈禧同氣連枝虛耗本已殘缺不齊的大清王朝,是他親手把中國劃分成歷史上最窩囊的時期,也是他讓上下幾千年的泱泱大國經歷從未有過的苦雨悽風。李鴻章,他一生之中代表清政府簽訂了30多個不平等條約,以至於現在人們一想起他就是“喪權辱國”這四個大字!“賣國賊”,如果這樣形容他,他簡直是當之無愧。

可是真正的歷史是這樣的嗎?答案是否定的!其實今天要跟大家一起討論這位忍辱負重的中堂大人,是我想了很久很久才寫出來的,畢竟李忠堂跟其他歷史人物不一樣,其他人被顛倒黑白那是有人故意為之,加之時過境遷自然就此這般。但中堂大人並未被混淆是非,而歷史的記載也千真萬確,就是這樣實在不知該如何談及。我思來想去只有跟大家一起來回憶一下當年的黑色時期,慢慢整理出中堂大人的良苦用心。

歷史真相之中堂大人李鴻章

晚清時期簡直可以用天昏地暗來形容,慈禧專權禍害朝野,各地暴亂不斷草枯風寒。就連遠在大洋彼岸的豺狼虎豹都不遠千里的來侵犯蹂躪,疲軟無力的大清朝廷除了忍氣吞聲便是委屈求和,慈禧弄權坑國害民,朝中也一度有過不少忠君愛國之人意圖改製為新,更有人不甘欺壓主張奮起反抗,可是臭名昭著的慈禧都做了些什麼這裡就不必多言了。

而官居中堂的李鴻章他並未如此坐以待斃,心繫天下的他只能一方面迎合與慈禧另一面嘔心瀝血尋求救國振國的良方,朝堂之上坐著的是慈禧,朝堂之外受苦的是黎民,一心救國頂撞慈禧並無善果,前車之鑑甚多,李鴻章明白必須得圓滑處世。

那麼他都做了些什麼,又有些什麼良苦用心來洗刷他身上那些本不該粘在他身上的汙泥呢?首先是他創建了淮軍和北洋水師,而北洋水師是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也是與敵寇激烈海戰,讓晚清歷史上還能多一個有反抗外敵的記載。同時淮軍也是晚清時期少有的真正軍隊,他們擁有打硬仗的實力,也擁有一顆愛國之心除了平復叛亂還敢與外侵之敵死戰。同時中堂大人還是洋務運動領袖人之一,洋務運動雖然以失敗告終可是也一度的拯救過奄奄一息的中國。

歷史真相之中堂大人李鴻章

當時的中國本身就是沉睡的獅子,但擅長利用外交的中堂大人在當時的情況下還任然與多國簽訂各種租約以及合作協議,也因為他的正派作風也一時另各國列強惶恐忌憚。

雖然他一生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也是他把中國很多大好土地圈給了他國,但是當年那個情況又還有一個冥頑不靈的慈禧作梗,中堂大人已經做出了最大努力了。比如簽訂《馬關條約》之前日本百般威逼利誘,李鴻章都拒不簽字,甚至說:大不了,繼續打,日本絕吃不了中國,拖都要拖死日本。由是激起了日本國內對李鴻章的憤恨,直接導致了一個憤青刺殺李鴻章,使李鴻章中了一彈,就是這一彈使得日本退了一步,為中國節省了1億兩白銀,但是這一億兩白銀是中堂大人用命換來的,而且《馬關條約》也不是中堂大人想籤的,只是慈禧不敢打了!又比如光緒27年,中堂大人與八國列強簽訂《辛丑條約》時,他甚至在病床上,忍著病痛,將一開始的10億兩,談成了4.5億兩。條約簽訂後,李鴻章就大口吐血,而後病逝在北京。又有野歷記載,中堂大人死前吐血不止,流著眼淚口中長念大清不用賠付錢款的,中國更不用割地求和,為什麼不敢打?為什麼不讓我打!

歷史真相之中堂大人李鴻章

而在梁啟超所著《李鴻章傳》中也對中堂大人評價頗高,內容詳細至極,從中堂大人的早年落拓,寫到他參加鎮壓太平軍和甲午海戰以及創辦洋務運動,周旋於世界外交舞臺直至死去的一生。梁啟超把李鴻章與古今無數忠君愛國、勵精圖治之人相提並論。指出李鴻章也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心,忍辱負重以圖重振。總之他的失敗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敗,是晚清政府不瞭解世界大勢,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結局,所以歷史虧欠中堂大人一個詳細完整的履歷。慈禧不止愧對中國,愧對天下,更加愧對這位老人家!

我是龍酉,感謝大家欣賞我的作品,歡迎大家積極討論不同看法,指正不足之處。如果對中堂大人很感興趣的,推薦大家可以去看下樑啟超的《李鴻章傳》,更進一步的瞭解這位被歷史誤解的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