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幾天前看了一部老電影《甲午風雲》,這部電影的內容想必大家都知道,不做詳細的描述。但是在此影視劇中,一些清朝的官員,見了李鴻章都是畢恭畢敬,而且稱之為"中堂大人"。對於中堂這個稱謂,我們在一些現代的清宮劇中也是時常能聽到,如和珅和中堂等,那麼到底"中堂"是個多大的官職呢?

“中堂”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其實對於"中堂"的稱呼最早起源於唐代。當時皇宮裡宰相的辦事機構被稱為政事堂,它是中書省的一個常設機構,有時候也被稱謂中書門下,根據這個稱謂也把宰相叫做"中堂"。

到了明朝時,朱元璋廢除了宰相之職,而是讓內閣來處理政務,而在內閣中的大學士一職,就代替了原來的宰相。大學士辦公的地點還是在中間,東西兩邊是中書,所以此時的大學士被稱謂"中堂"。

“中堂”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到了清代依然沿用這種做法和稱謂,但是略有不同的是,除了首輔大學士被稱謂中堂,一些協辦的大學士也被稱謂"中堂"。但是自雍正設立軍機處後,內閣的地位就逐漸弱化了。在軍機處下面設置了六部,每部設主管尚書兩名,為了達到平衡尚書的設置是滿漢各一名。在大堂上也是左右對坐的,而中間位置是空的。

“中堂”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但是如果某位大臣被朝廷派往該部來督查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由於他代表的是皇權,地位高是肯定的,當然要坐在大堂的中間,就稱為"中堂"。

“中堂”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看來在清朝是能被稱為中堂的,都是大人物,所以只有和珅,李鴻章這樣的重臣才能被稱為中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