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華鎣:300餘萬元生態改善補償資金如何得來?

近年來,華鎣市全域打響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戰役”,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紮實開展“用雙腳丈量河流”行動,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標準,水環境治理成效初顯。

落實河長制

著力抓好水環境治理

“2018年,我們的水環境治理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特別是境內的渠江、驢溪河僅生態改善補償資金就得了240餘萬元,今年第一季度,驢溪河又獲得了88萬元生態改善補償資金。”4月28日,華鎣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楊穎在談到該市水環境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績時頗為自豪地說。

楊穎說的生態改善補償資金是四川省、廣安市為進一步推動水汙染防治工作,保護和改善水環境,按照“誰汙染、誰補償”“誰保護、誰受益”原則制定的相關考核辦法,由相關監測機構按月不定期地對各區(市縣)出境斷面水環境情況進行監測考核,根據水質監測數據,計算各區(市縣)生態補償資金扣繳數額或獎勵數額。

近年來,華鎣市積極構建“河長制”工作組織領導體系,按照屬地管理和行業主管部門職能職責,各級河長主動巡河、擔責治水,根據排查情況編制問題清單,因地制宜採取了一系列綜合整治舉措,並逐級分解落實。

楊穎介紹說,比如在治理驢溪河過程中,先後關閉了多家禁養區內的雞鴨生豬養殖場,並嚴禁在限養區內新(擴)建生豬、家禽等規模養殖場(戶),控制和削減養殖量,鼓勵養殖業主在適養區建設畜禽生態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發展生態循環種養模式,提升養殖廢棄物循環利用水平。

在建成祿市鎮汙水處理廠的同時,還新建1座處理能力20噸/天的微型汙水處理站,將驢溪河流域內的祿市鎮紅光片區居民生活汙水收集接入汙水處理站處理;加大巡河頻次,及時清理發現的河面及岸邊的生活垃圾,建設完善垃圾收運設施,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水平,僅驢溪河流域內的祿市鎮、永興鎮、華龍街道辦現建垃圾池(房)近500個、垃圾箱110個,保潔人數達228人(不含公益性崗位),為獲得生態改善補償資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善作“長流水”

確保流域內水長流河常清

“當前及今後的一個重要時期,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從體制機制上善作‘長流水’,確保流域內水長流河常清。”楊穎在談到下一步水環境治理工作的打算時如是說。

該市以構建一個“各司其職、齊抓共管、權責明晰、運行高效”的大環保格局為目標,著力夯實“監管能力和環保基礎設施”兩大基礎,運用好“環境准入、環境監測、監察執法”三大手段,全面提升全市各流域水環境質量。

水汙染治理,控制源頭是關鍵。該市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把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和汙染防治設施建設作為前置條件,從嚴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並禁止引進和新建耗水量大、汙染較重的工業項目;大力實施禁養限養制度,引導畜禽養殖專業戶、養殖小區逐步向規模化畜禽養殖轉變。

該市繼續嚴格落實“河長制”職能職責,對巡河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現場交辦或及時反饋給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督促其積極整改;採取不定期抽查、巡查的方式,繼續開展綜合執法行動,確保無地籠捕魚和肥水養魚等行為。

同時,該市還積極實施植樹造林生態修復方式鞏固水環境整治成果,讓人民群眾共享“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治水環保生態紅利。

“今年我們全面掀起天池湖和渠江水系綠化熱潮,實施岸線綠化彩化近3000畝,其中天池湖灘塗水系治理600餘畝,渠江岸線、灘塗2300餘畝,栽植蘆葦、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水陸兩生植物,銀杏、紅楓等彩葉樹種,既修復了生態又形成了景觀,達到了鞏固和提升前期整治成果的目的。”華鎣市林業發展中心主任李朝偉介紹說。(來源:廣安日報 華鎣記者站 周松林)

原標題:300餘萬元生態改善補償資金如何得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