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與範弗利特競爭難度更勝貝佛利

林書豪今年會來到多倫多,關鍵的契機是暴龍的替補控衛範弗利特(Fred VanVleet)季末受傷,球隊極需替補備胎,只是在範弗利特傷愈歸隊,並繼續繳出個人的穩定數據之後,林書豪也逐漸失去了表現機會。到了季後賽,林書豪目前只能在確定贏球的垃圾時間上來熱身,至今總共只出賽了三場,共12分鐘拿了6分。

今年的季後賽,林書豪因為自己的狀況實在不佳,難以和範弗利特競爭,所以上場時間嚴重受限。回想過去他在火箭時兩度打進季後賽,做為球隊主力先發控衛,那時他也有無法先發,甚至上不了場的問題。

除了因為受傷,最主要的是林書豪必須和那時的防守新秀貝佛利(Patrick Beverley)(現快艇)競爭位置。相比之下,沒了自身的成績表現做後盾,今年的林書豪要和範弗利特競爭,難度要比當年的貝佛利更高。

林書豪與範弗利特競爭難度更勝貝佛利

林書豪在火箭第一年打季後賽時,球隊是以第八種子對上當時西區第一的雷霆,火箭以六戰輸球,林書豪個人在整個系列賽場均只有4分,和例行賽平均13.4分的表現相去甚遠。林書豪在先發三場,傷停兩場之後,在第六戰首度以板凳迴歸。那是他整季例行賽加季後賽連續85場先發之後首度降到板凳位置。

當年的一年級生貝佛利,因為他侵略性的防守打出了難以忽視的績效,在季後賽已被總教練麥克海爾(Kevin McHale)調上先發,呈現林書豪、貝佛利及哈登( James Harden)三衛的打法。

到了隔年,林書豪在例行賽時就已經逐漸失去先發位置,2014年的季後賽火箭以西區第四接戰第五種子的拓荒者,那年火箭以哈登及中鋒哈沃德(Dwight Howard)的連線為進攻主軸,但同樣以六戰輸掉系列賽。

林書豪在這一年的季後賽全數降板凳,球隊改由貝佛利先發主控,而林書豪的表現要和前一季的季後賽初體驗好得多,場均11.3分和例行賽12.5分相去不遠,數據也比貝佛利(場均8.7分)好一些。

林書豪與範弗利特競爭難度更勝貝佛利

貝佛利打球一直都有強烈特色,他有著明確而驃悍的防守風格和干擾功能,以及打死不退的心理競爭素質。他一上場就是要把對手吃掉,即使可能根本做不到,明明對手就比他更高,更壯,更準,但絕對無法和他比狠,比拼勁,比積極度。

在寸土必爭的季後賽,總教練很難不把這樣的球員放上場去對位對手的得分主力,就像今年第一輪貝佛利在快艇把勇士杜蘭特給打毛了一樣。就算是犧牲打,也算是下駟對上駟的對戰策略,更何況現在的貝佛利在防守之餘,個人的進攻也提升到一定的水準。

不過在火箭的前兩年,貝佛利的進攻並不穩定,功能也相對單一。那時林書豪要和貝佛利競爭上場時間,靠的就是自己更穩定的進攻和更全面的組織能力。不過這些特質在今年的林書豪身上都看不到,他在例行賽時就已經陷入三分外線不穩,得分仰賴切入的情況。

後來手感拖垮信心,到了球季尾聲已經掉出主力輪替名單。個人狀況的低迷,也讓林書豪在季後賽無法搶得更多對比賽結果有意義的上場機會。

林書豪與範弗利特競爭難度更勝貝佛利

再加上暴龍在今年第一輪意外對魔術輸掉第一戰,總教練諾斯(Nick Nurse)以極保守的用兵調度,確保球隊以四連勝過關,更讓林書豪有兩戰坐足板凳。許多人不解為何有時暴龍領先快20分了,諾斯依舊讓先發在場上打到快最後一刻。

其主要的原因不只是嚴守勝果,而是一種以戰養戰的策略,總教練想利用季後賽的實戰強度,來提升主力陣容的配合效率及戰術默契,好準備迎接下一輪的賽事。暴龍戰力雖強,但畢竟在例行賽尾聲陷入小低潮,尤其是在小加索(Marc Gasol)的交易之後,讓球隊必須調整一直以來有中鋒瓦藍邱納斯(Jonas Valanciunas)在陣的硬派打法。

該如何在季後賽對陣中,讓小加索的經驗值和配合優勢發揮到最大,這是總教練在拿勝過關之餘,會盡量讓這一套陣容有更多時間磨合的主因。

在這五戰當中,範弗利特做為球隊第一替補控衛,無論在得分(7.2分)及助攻(4??.4次)都有穩定的水準。雖然得分不如替補大前鋒伊巴卡(Serge Ibaka)及得分後衛鮑威爾(Norman Powell),但範弗利特在總教練以羅瑞(Kyle Lowry)為主心骨的基本調度之下,無論是留他一人在場主控,或是打得分後衛配合羅瑞進攻,範弗利特都有建樹,也是暴龍在後場之所以能戰力無虞的關鍵球員。

身高才183公分的範弗利特,在威奇塔州立大學打滿四年之後,2016年選秀未獲任何球隊青睞,和林書豪一樣是落選球員出身。當年有兩支球隊有意在第二輪選他,但範弗利特不同意球隊提出兩年兩萬美金的發展球隊合約,打算改用夏季聯盟當做自己的戰力展示舞臺。

結果他的表現讓暴龍決定和他簽約,即使當時暴龍的控衛除了主將羅瑞之外還有兩名備胎,球員名單上更已經有14名簽有保障合約的球員,範弗利特硬是在六搶一的情況下成為最後一個列入開季名單的球員。從這一點可以看得出來,範弗利特對自己球技的信心有多強,即使冒著落選的風險,也不願意將就。而經歷過這樣的搶位競爭,也讓他的心理強度更厚實。

林書豪與範弗利特競爭難度更勝貝佛利

範弗利特身高比林書豪矮,但他身材更精實、速度更快、外線更準、年紀更輕,同時他在組織和個人進攻上的轉換十分機靈自在,這些都是目前林書豪的罩門。很難想像範弗利特才是三年級生,他在攻守能力上的數據之外,還有超成熟的心理素質和漂亮的成長曲線。

在NBA取得出賽機會之後,表現數據就一路成長,從第一年的2.9分及不到一次的助攻,今年已經是11分及4.8次助攻。在季後賽的成長也同樣穩定,即使去年缺席四場第一輪對巫師的比賽,在第二輪對騎士時依舊有稱職的替補演出,還在第三戰拉上先發。雖然第一種子的暴龍最後慘遭詹姆斯(LeBron James)的騎士橫掃,不過範弗利特的個人經驗值得以從中獲利增加,並在今年的季後賽加碼兌現。

面對範弗利特這樣出色的隊友,林書豪若想要在接下來第二輪對上七六人時獲得更多上場時間,就必須拿出自己的競爭力。而在目前的情勢之下,想要搶進總教練諾斯的用人輪換,難度真的非常高。

除了範弗利特之外,暴龍隊上其他還有三個特色及功能突出的後衛在排隊上場:體能爆發力極強的鮑威爾有打爛仗及快速摘分的能力,資深後衛米克斯(Jodie Meeks)有射手作用,而年輕高大的麥考(Patrick McCaw)也在搶上場時間,後兩人的出賽機會目前還比林書豪少。

競爭如此激烈,林書豪也不可能用實戰來調整自己的狀況,所以只能期待他繼續累積能量,能夠在下一輪的某一場比賽突然一次爆發,??飆出個人的熱度及手感。唯有這樣,才能贏回一點總教練的信心和表現機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