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林覺民

說起林覺民,估計很多人知道他犧牲前所寫的《與妻書》。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林覺民

那是一個年僅24歲男人的絕筆,字字深情,句句戳心,寫盡了為國家為民族即便赴死在所不惜的豪情壯志,對不能與妻子白頭到老的遺憾。

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林覺民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字意洞,號抖飛,又號天外生。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林覺民

林覺民

幼年時林覺民被過繼給了他的叔父,養父是個飽學多才之士,養母生性善良,樂於助人。養父母對林覺民是極好的,小時候的林覺民聰明,讀書用功,養父便悉心教導他。

當時是清朝的末年,參加科舉考試考取功名仍然是讀書人至高的追求。然而林覺民偏偏不愛這些,參加科舉考試時,他在考卷上寫下“少年不望萬戶侯”七個大字,揚長而去。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十五歲的林覺民考上全閩大學堂(今福州一中),開始接觸到民主革命的思想,自由平等的觀念。

這個意氣奮發的少年被這些先進的思想,觀念深深觸動,萌發了回鄉辦學給更多人傳播新思想,新觀念的想法。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18歲的林覺民畢業後回到家鄉與陳意映結為夫妻,兩人很是恩愛。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林覺民

婚後的林覺民與幾個進步同學在福州城北找好房子,辦起了學校,還在家中辦了女子學堂,招收了妻子陳意映、堂妹林孟瑜等10餘名女性。

學校辦起來後,林覺民擔任國文老師,他講學時抨擊封建禮教,介紹歐美先進國家的社會制度和男女平等的觀念,對當地的民眾影響很大。

在林覺民的勸導下,家鄉的很多女人不在裹腳,他家中女子學堂的女學員還有人考進福州女子師範,成為該校第一屆畢業生的。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林覺民

為了宣傳,喚醒被封建統治者壓迫的勞苦大眾,林覺民還和同學一起成立讀報所,收納了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等小冊子;並訂有《民報》《蘇報》《浙江潮》和秋瑾的《中國女報》等進步報刊。

善於講演的林覺民,在福州城內錦巷七星君廟參加愛國社活動時,做了一場名為《挽救垂危之中國》的演說,情緒激昂,聲淚俱下,到場的人無不稱讚。

20歲這年,告別了妻子陳意映,林覺民踏上了去海外求學的路。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林覺民來到日本,他先學習了一年的日語;於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進入慶應大學學習文科,專攻哲學,兼修英語、德語兩門外語,在校期間他的成績優異。

不久後,人在日本的林覺民加入了孫中山先生創辦的中國同盟會,成為第14分會(福建分會)的骨幹成員。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林覺民

1911年對於被封建王朝統治了幾千年的中國和年僅24歲的林覺民來說都是意義非凡的一年。

當年1月底(清宣統三年一月),中國同盟會在香港成立了統籌部,準備再次發動廣州起義。

黃興,趙聲分別任統籌部的正、副部長,林覺民得知消息後立刻從日本趕到香港加入起義隊伍;

為了擴大起義軍規模,林覺民回福州老家召集了20多名革命志士。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林覺民

黃興

4月9日(清宣統三年四月九日)他告別了愛妻陳意映,帶著革命志士們從馬尾登上了前往香港的船,到達香港後林覺民負責將全國各地陸續趕來的革命黨人秘密送進廣州。

總指揮黃興於4月23日(清宣統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從香港潛入廣州,廣州起義進入到倒計時的階段了。

4月24日發動起義的前夕,林覺民回家最後一次見過自己的父親和妻子陳意映,不想讓家人擔心他謊稱學校放假了,看著已經懷有身孕的妻子林覺民開心的不得了,短暫的相聚後便返回了香港。

起義有多危險林覺民是特別明白的,所有參加起義的革命黨人全部寫了遺書,夜深人靜時林覺民含著熱淚寫下了留給妻子的《與妻書》。

由於革命軍中出了內奸,總指揮黃興臨時決定1911年4月27日(清宣統三年四月二十七日)發動起義,下午5時30分,林覺民跟隨黃興攻入總督衙門放火燒了總督府。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林覺民

清兵增援的很快,離開總督衙門的革命軍於清兵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敵我兵力懸殊,林覺民受傷被俘。

清政府廣州將軍張鳴歧與水師提督李準對林覺民進行了會審,審判時林覺民侃侃而談,暢論世界大勢,他告訴這兩個清朝的官員只要能革命成功推翻封建王朝,實現共和,使國家民主富強,百姓安居樂業,他死也瞑目了。

當天黃昏,寧死不屈的林覺民被清政府在廣州天字碼頭處決,年僅24歲。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林覺民

廣州起義雖然失敗了,林覺民這個生命定格在24歲的青年,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卻永遠活在了人們的心中。

最後摘錄一段林覺民的《與妻書》英雄的深情不過如此了。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

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

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

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