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退位,是天皇權力大還是首相權力大?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生活資調


當前形勢看,是政權高於皇權。

二戰投降後,裕仁天皇保住了皇族顏面,卻不得不丟掉皇族的“神威”。從那時起,日本皇族就是一個象徵性的“職位”,這地位變化,這落差可用天上地下形容了。

退位的這位明仁天皇,成長於戰後,親眼看到因自己的國家、自己的父親,發動的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不幸。再加上接受美帝“洗腦”教育,在青少年時期,形成了自由、開放的個性。他開創了皇族多個第一:第一個有女外教的天皇,第一個迎娶平民姑娘的天皇,第一個訪華的日本天皇,200年來首個自行退位的天皇,還有,他還是第一個自己帶娃的天皇。

安倍在天皇出席公共場合,故意以軍國主義傳統三呼萬歲,再有邀請天皇拜靖國神社可以看出,安倍對天皇的覬覦之心,試圖拉其下水。即便天皇不從,他也依然可以收穫右翼勢力支持,沽名釣譽,挑釁權威是這類政客慣用的下作手法。

縱觀如明仁天皇的成長背景,他是一個骨子裡反戰的人,這與安倍之流格格不入,相信這次退位,除了身體欠安,追求個性之外,還有就是不忍被軍國主義裹挾,晚節不保。用退位之舉,以示對安倍之流的反抗,喚醒那些愛好和平的國民。

新任天皇,首次接待的外賓就是安倍請來的特朗普,這位深受其父親影響,有個性,愛好和平的德仁,在邪惡政客的算計下,如何獨善其身,還能保證皇室的尊嚴和對國民正性的影響力,對他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雲小館


日本民族是青一色祖德罪孽邪惡起源。它們對外政治和武力據有強大凝緊向心力。在日本祖德《神道教》宗旨唆育下,從《倭國》時期,《徐福》在《倭國》朝廷隆重擺設的"魚宴"中即位起的《神武天皇》之後,至今《令和》年號是第126代。歷代是《天皇》權威性最大,平時日常政府政壇對內外事務都有《首相》或高官處理。《天皇》一概不露面。《天皇》的職責可以凌駕於首相之上,在國家和民族發生和遭遇危險危旦緊急時刻,《天皇》必須站出來代表國家全民族進行權威性,決策性最終極性講話結案。以最大程度的保護國家民族的利益。而承諾最終權鹹性講活。作為一國之王的《天皇》平時在幕後洞察國家機制的運作和政績的優劣。平時一概不露面不等於沒有權力。實際《天皇》的權力是霸得很!

例如,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要發動法西斯反人類侵華戰爭,必須經過《昭和天皇》裕仁,批准,簽字同意後,方可發動侵略,侵華戰爭。!

又如,公元1945年8月15日,罪孽民族國日本法西斯反人類侵華戰爭失敗,在國家民族發生毀滅性緊急危旦時刻,《昭和天皇》裕仁,站出來,代表全日本民族向全世界,向所有抗日同盟國宣佈"無條件投降"!立即生效!這才保住了日本罪孽餘孽們的餘生!當時日本其它任何官員宣佈是無效的!

這就是日本《天皇》最高職責權威的魅力。在日本歷史延伸中,首相歷代是《天皇》的屬下。

但是,日本始終是罪孽邪惡國家。因為,它們壓根兒不存在實質性正道能量人民!日本如果有人民?那麼,現行反動右翼政府早就會被正義的人民消滅殆盡了。自衛隊早就會被正義的人民瓦解消滅殆盡了。!

人民,是和平締造者。人民,是一個國家民族正能量光芒偉大稱號。!

日本永遠不配。!






華君文i


天皇只是一種象徵,木有實權,是國家象徵,世襲制。

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是國會議員提名,通過聯席會議推選、表決產生的,當然要經過天皇任命!

所以,天皇擁有至高無上又虛無縹緲的權力,即使首相也需要天皇任命!


英武


當然首相權力大,天皇只是象徵。


天空之幻城


像漢獻帝沒有權力,曹操掌握權力大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