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發佈 再婚家庭立遺囑人數增多

《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發佈 再婚家庭立遺囑人數增多

法制網:《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發佈 再婚家庭立遺囑人數增多

原載於法制網2019年3月21日


法制網北京3月21日訊 記者梁士斌 中華遺囑庫今天召開六週年新聞發佈會,向社會發布《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立遺囑人年齡趨向年輕化、再婚家庭立遺囑人數增多、立遺囑財產種類更加多樣化、獨生子女父母仍為立遺囑主力軍。

據瞭解,中華遺囑庫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和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於2013年共同發起的公益項目,這個項目面向老年人進行免費服務,凡年滿60週歲的老年人,填寫預約卡後,可以免費辦理遺囑諮詢、起草、登記和保管。

中華遺囑庫啟動6年來,中華遺囑庫和全國各地的公益機構合作,已經在北京、天津、廣東、江蘇、廣西、上海、重慶7個地區建立了公益遺囑登記中心;北京、廣東地區已開設第二登記中心;截至2018年底,已為127968名老年人辦理了遺囑。

中華遺囑庫對立遺囑人的家庭、財產、心理、行為等數據進行分析後,形成《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

白皮書數據顯示,2013年,立遺囑人平均年齡77.43歲,2014年平均年齡76.54歲,2015年平均年齡75.31歲,2016年平均年齡73.97歲,2017年平均年齡72.09歲,2018年平均年齡71.26歲。6年間,平均年齡從77.43歲逐步下降至71.26歲,年齡趨向年輕化。

2013年至2018年間,立遺囑人群年齡段集中在71歲至80歲之間,比例為42.03%,這個年齡段比例在2018年進一步縮小,已經連續6年呈下降趨勢;其次是61歲至70歲年齡段,比例為40.55%,這個年齡段比例逐年上升,同時81歲至90歲與91歲以上年齡段人群比例均略有下降。

與此數據相對應,根據白皮書統計無法立遺囑原因中,高達65.29%的人因身體健康問題無法立遺囑。

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分析認為,在人口老齡化速度日益加劇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邁入老年,這些新“入伍”的老年人往往觀念更加超前,傾向於早日立遺囑。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8年間,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人群婚姻狀況主要已婚(均一次婚姻)為主,佔比達75.03%,其次為喪偶人數,佔比為19.07%;再婚、離異人群訂立遺囑需求逐步有上升趨勢。說明再婚、離異家庭更需要立遺囑來保護自己的財產。

獨生子女父母仍為立遺囑主力軍。白皮書顯示,中華遺囑庫的127968份遺囑中,有60911份遺囑是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立下的遺囑,佔總遺囑數量47.6%。

針對這一現象,陳凱認為主要是由於觀念變化導致的結果。以前人們都認為遺囑是為了防範子女爭奪財產,以為只有多子女家庭才需要立遺囑。可是隨著社會發展,大家發現遺囑不只是為了防範糾紛,更能夠避免家庭財產損失。

白皮書顯示,有11.79 %的人立遺囑的原因是為了防止子女離婚導致家庭財產流失。陳凱表示,這些數據都表明人們的法律意識增強,保護自己家庭財產的需求更加明確。

白皮書顯示,2013年至2018年間,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中,處理財產均以不動產為主,佔比高達99.75%,其次為銀行存款,佔比18.49%。

受中國人傳統思想影響,立遺囑人在遺產分配上,子女以及孫子女仍是主要繼承人。2013年至2018年間,子女作為繼承人的達到55%;但同時,“配偶先繼承,子女後繼承”的比例逐年在上升。

陳凱表示,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希望房產由子女繼承,但又擔心老伴居住受到影響,在老伴在世的情況下不希望子女直接獲得房產。如果將房產指定由老伴繼承,則又擔心老伴再婚後,將房產轉贈給外人,希望對老伴做出限制。

陳凱認為,目前的法律制度下,這一需求的實現難度較大。一是目前沒有明確的遺產管理制度;第二是子女繼承過戶獲得房屋產權後,可以出賣房產,買房人如果強制搬遷,往往能得到法律支持;第三是遺囑不能剝奪配偶再婚的自由,也無法對繼承後的財產轉讓進行限制。

中華遺囑庫從2017年開始,陸續推出“幸福留言”“幸福留顏”“親情錄像”“遺囑體驗日”“遺囑宣讀”“義工志願者”等一系列的情感服務產品,受到老年人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