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這一點!

養生之人,最重要的是要心態平和!

中醫治病講究病因辨證,就是對患者的症狀、體徵進行分析,參照各種病因的致病特點,來識別疾病誘發於何種致病因素的一種方法,可為進一步治療提供依據。

病因辨證主要包括六淫疫癘、七情、飲食勞逸以及外傷四個方面,其中六淫、疫癘屬外感性病因,為人體感受自然界的致病因素而患病。七情為內傷性病因,常使氣機失調而致病。飲食勞逸則是通過影響臟腑功能,使人生病。外傷屬於人體受到外力損害出現的病變。

養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這一點!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七情!

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

情志與五臟密切相關,五臟化五氣,以生七情。因此,當外來的刺激過於強烈或持續過久,超過了人自身的調節能力,便可傷及五臟,導致疾病的發生。

情志致病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 耳目所聞,直接影響臟腑氣機,導致臟腑功能紊亂,氣血不和,陰陽失調;

② 不同的情志變化,所影響的臟腑也不同。但是由於五臟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因此,情志所傷亦可相互影響;

③ 情志致病與個人生活環境、性格有關,表現、反應各不相同。

養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這一點!


因此,臨床症狀頗為複雜。所以,臨證時需詳細審察。七情致病,追問其病史,往往還可以瞭解到情志誘因;與患者、家屬交談,可瞭解患者的稟性、特點,有利於做出準確的判斷。

病機分析:

1、喜為心之志,喜傷心則致氣緩,適度的喜樂能使人心情舒暢,營衛調和,但若高興過度,將造成心氣渙散,出現心神不安,精神恍惚,甚至語無倫次,精神錯亂,舉止異常等症。

2、怒為肝之志,怒傷肝,大怒可導致肝失疏洩,氣機不暢,而致胸悶,兩脅脹痛,或急躁易怒;肝氣橫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見呃逆,嘔吐,腹脹,洩瀉;怒則氣上,肝氣上逆,血隨氣生汽血並走於上,故頭暈,頭痛,面紅目赤,甚則氣血矇蔽清竅,而突然昏厥。

養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這一點!


3、思為脾之志,思傷脾,思則氣結,思慮大過,氣機鬱結,中焦阻滯不暢,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而出現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思慮過度,暗耗心血,心血虧虛,故出現怔忡,健忘,失眠多夢等症,形體不得氣血濡養,則形體消瘦,頭暈目眩。

4憂為肺之志,憂傷肺,且往往會傷及於脾;憂愁者肺氣鬱滯不暢,悶悶不樂。憂甚會影響到脾,造成食慾不振。

養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這一點!


5、過度悲哀,耗傷肺氣,意志消沉,可見面色慘淡,吁嘆飲泣,精神萎靡不振等症。

6、恐為腎之志,恐傷腎,恐則氣下;極度恐懼,使腎之精氣下洩,腎氣不固,故遺精滑精,二便失禁;下焦氣機不暢,故少腹脹滿;另外遭受突然恐懼驚嚇,導致氣機逆亂,心神不寧,可見怵惕不安,常欲閉戶獨處,如恐人捕之等症狀。

7、驚則氣亂,內動心神,神氣被擾,放情緒不寧,甚至神志錯亂。

養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這一點!


世人皆有七情六慾,而人的情志與臟腑相通,情緒過盛則影響健康。所以養生講究心態平和,可見情緒穩定也是保健養生的一大法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