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相聲真的一無是處嗎?

用戶172304069


相聲是有公式的!

但是,這個公式,不是那個博士的傻公式。

相聲的公式是什麼?說學逗唱!

郭德綱對這些都與闡述,說,要練個三五年吧,什麼貫口什麼切口等等;學,看天分;逗,找節奏,也要練三五年;唱,太平歌詞,練好了要也得5年至上。當然了,以上這些都得看天分。張雲雷唱的好,一招鮮,就能吃遍天;岳雲鵬善學善逗,人氣很高。

所以說,相聲有公式:那就是勤學苦練說學逗唱,還要在小劇場磨合。才能成正果。那個傻博士的公式,就是郭德綱代言過的“藏秘排油”,純屬忽悠騙人。


孔帆在巴黎


明確的說,決不是一無是處。


這二位的節目,曾經耐著性子觀摩了幾段。

坦白的說,內容有、包袱有、結構過得去,也基本符合相聲的規律。

甚至比多數新創作、打著相聲名號的節目要強。

﹌﹌﹌﹌﹌﹌﹌﹌﹌﹌﹌﹌﹌﹌﹌﹌﹌﹌﹌﹌﹌﹌

只是這二位實在不會使活兒……

基本的尺寸、節骨眼兒、身上、臉上都沒有,給人感覺充其量,也就是三流票友的水平。

所以節目內容再好,也使不出效果來。

所謂術有專攻、器盡其利。

如果轉為幕後,成為相聲界急缺的專業作家,我認為對這門行業的功效更大。

幸甚至哉。

以上…


相當旺德福


我來回答。

首先,你要弄明白,相聲是什麼。相聲是清末民間窮苦大眾自創的一種娛樂形式,起源於京津冀一代,用幽默的語言表達和誇張的表演風格給觀眾帶來歡笑的一種藝術形式。

往上倒三代,自朱紹文老先生開始,德字輩,壽字輩,文字輩這些位老先生基本上幼兒失學,文化水平有限,如果說相聲有公式,那也只有《笑林廣記》勉強可以算做相聲的教科書了。

相聲自發明出來到現在,演員最重要的並不是文化基礎,首先是口齒伶俐,思維敏捷。其次是日積月累的舞臺經驗。目前相聲最大的流派應該算京派和津派了,京派相聲講究墊的瓷實,包袱抖的墾節恰到好處。津派相聲講究活要細,包袱不斷,現場效果火爆。

不論那個流派,又或是哪個門派,首先要求演員基本功要紮實,灌口,柳活,像,都要從小練,師傅也要因材施教,一點一點白扯,一個活一個活的講,演出完了還要糾正,這或許就是真正的“相聲公式”。

對於交大博士夫婦這種譁眾取寵,不務正業,無腦蹭傳統藝術熱度的行為,懂相聲的觀眾只能嗤之以鼻。

要說脫口秀沒人阻止,可相聲是有規矩的,包袱怎麼鋪,怎麼抖,完全的門外漢。

不學無術,譁眾取寵,自命不凡,目中無人。這就是這對夫婦的態度,這種態度絕不是他們面對自己交大老師時敢拿出來的,不然他們早就被開除了,那為何他們敢用這種態度對待相聲前輩?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身份,學識遠在這群“臭說相聲”的“下三濫”之上,所以不自覺的就帶出了這種輕蔑的態度。又因為他們打心裡瞧不起這門藝術,因此,當內行評價他們的所謂“作品”時,他們才會發自內心的厭惡,所以面對別人的點評時,他們回擊的語言酒極具攻擊性。

這倆人上了這麼多年學,他們難道不知道要誇專業,先學基礎嗎?他們當然知道,他們做了那麼多公式不是擺設。所謂公式,就是他們上學期間想到的圈錢的噱頭,如今百姓生活好了,大家都在懷舊,講情懷,傳統藝術恰好迎合了這群觀眾。而這對夫妻也想借這個機會,用高科技外衣偽裝一個噱頭,圈一波錢。

他們去了好些個選秀節目,不出意外,郭德綱,潘長江,苗阜都給了很差的評價,他們該懟的懟了,該罵的罵了,都以為他們在作死,其實,這就是他們的一種反心理的營銷手段。我給你分析一下

一,定一個唬人的噱頭,公式相聲,聽起來就有高度,看似聽得懂他們的相聲,就是陽春白雪,傳統藝人學問低,就是下里巴人,想讓自己高端大氣,那就來聽他們的公式相聲。

二,拼命參加選秀節目,蹭熱度,曝光率,不斷的跟藝術家對噴,讓人覺得他們努力與權威對抗,他們再堅持真理,傳統藝人都是不思進取的保守派,他們在打壓年輕藝人的創作積極性,搏取青年人的同情與認同感。

三,積累了一定人氣後,拉贊助,辦專場,開始騙錢。

算盤打的真響,可惜,他們忽略了一點,如今的觀眾不是傻子,東西好壞不是你忽悠兩句就信了。

這些算計連我這個準文盲都看的如數家珍,觀眾會不懂?這公母倆,我只能這麼評價,這麼好的學校,這麼多年的投資,國家這麼多年的培養,餵了狗,把給他倆的師資力量換給貧困山區的學子,也許會培養出更多的袁隆平,錢學森,莫言,鍾南山。浪費資源。

自己傻,出洋相是自己的事,把觀眾也當傻子就是作死了。

明明是脫口秀的形式,非說自己是相聲,脫口秀你倆都說不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