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不知道是歷史遺留的問題,還是語言翻譯的原因,吳哥窟以及其他各寺廟都有著讓人混亂的別名。吳哥窟、吳哥寺、小吳哥讓人傻傻分不清。

吳哥窟廣義上是指位於柬埔寨暹粒市的吳哥遺蹟群,分散著各種建築遺蹟600多處,其中主要包括吳哥都城、吳哥寺以及在吳哥王朝建造的各種寺廟等。而狹義上,吳哥窟就是吳哥寺的代名詞,為了和吳哥都城區分也被人們叫做小吳哥。

第一天比較辛苦,安排的景點比較集中,先坐大巴,再換小巴。因為吳哥城的城門比較窄,大巴車開不進來。

換小巴之前先去買票,導遊給我們買的都是三日票,62刀,10天之內任意3天都可以隨意進出。門票上的照片是現場拍的,小孩兒不用拍照,查票的時候給他看一下護照照片就可以了。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一般的旅遊團都是按照小圈、大圈、外圈的順序遊覽,這種緊湊的走馬觀花三日遊是公認的重複最少、也最省時間的順序。可是,如果深度遊的話,三天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導遊更甚,把吳哥窟所有景點全部壓縮到了前兩天。

由於事先看了蔣勳的《吳哥之美》,我最心儀的遊覽順序還是希望按照吳哥王朝的先後順序進行,比如先去羅洛斯遺址、巴肯山,再去克拉凡寺、女皇宮、象臺、小吳哥……可是,跟團遊就是身不由己啊!

通往吳哥城的必經之路上,兩旁的欄杆講述著印度教最有名的攪動乳海的故事。當時在車裡,沒有拍照。每一個城門入口都有54尊石像,左右各27尊,一邊是慈善的力量,一邊是邪惡的力量,一邊是神,一邊是魔。它們像拔河一樣,雙手緊緊抓著一條粗壯的蛇身作為攪動乳海的工具,為了得到海底的長生不老仙露,年復一年的攪動著乳海。如今,石像已經殘破,但眾神的威儀依然存在。

上午9點多到達巴揚寺門口,導遊只給我們留了一個小時的時間,10點10分就要集合。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闍耶跋摩七世改信大乘佛教之後,蓋了54座高塔。

這位偉大的君王在收復了帝國的土地,完善了統治構架之後,在暮年為自己打造了這樣一座與眾不同的寺廟。

之前所有的寺廟供奉的都是印度教的溼婆神、毗溼奴神等神怪之類,闍耶跋摩七世改信大乘佛教之後,突顯了佛陀的形貌,所以蓋巴揚寺的時候每一座高塔上都有四面的佛陀的像。

蔣勳形容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也是世界上最幽靜的地方,不管東西南北怎麼走,始終都在佛陀的笑容裡。

巴揚寺不大,但它是整個大吳哥城的正中央,不管到哪個城門,距離都是一樣的。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如果沒有對吳哥窟有稍許的認知,不做一些攻略,不作一些知識儲備,面對龐大的遺蹟群,你看到的不過是一堆又一堆的亂石廢墟吧。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大乘佛教脫離了動物性,呈現出人的莊嚴,但仍然保留了早期的女神像。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人太多,我只能從側面拍一張這個號稱巴揚寺最美的女神像。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每個佛像都眼神慈祥,面帶微笑。這些佛像矗立千年,安祥而靜謐,從容而純淨,彷彿有一種穿越時空的力量,令人震撼!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闍耶跋摩七世之所以把自己的陵寢放在城市的正中央,是因為他要給他統治的帝國一箇中心,這個中心並不是地理位置的中心,而是信仰的中心。

蔣勳說,佛陀的微笑裡有上求菩提下渡眾生的含義。上求菩提是說追求生命裡最高的智慧,而追求到以後我並不是走掉了,而是回來下渡眾生。這說明闍耶跋摩七世有很多對人間的關懷。

人間有各種苦難,可最高的地方總會有一個佛陀的微笑,給你很多安慰和支持,那個微笑裡雖然沒有語言,可他在告訴你,人間再多的苦難都會過去。

蔣勳還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剛開始會覺得佛陀的眼睛是閉著的,他是在打坐,是在修行。可看得久了,會覺得他的眼睛睜開了。因為眼睛的雕刻手法很特殊,上面有一個弧線,下面也有一個弧線,在不同的角度你會覺得上眼皮是垂下來的,但是如果陽光接近中午的時候,由於線條的關係,你會覺得眼睛睜開了。雕刻家利用不同的陰影,讓眼睛發生張開或閉下的感覺,這是一個驚人的設計。

最著名的笑臉就是被稱作“高棉的微笑”的這一尊,可與“蒙娜麗莎的微笑”相媲美。美學家認為這張笑臉的表情和麵部比例接近完美,代表了高棉民族,所以就有了這個稱呼。

這一尊微笑面前人最多,拍合影得排隊。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四面佛的頂端是一朵蓮花,闍耶跋摩七世希望修行的人最後可以修行成一朵蓮花嗎?因為蓮花代表的是復活與新生。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無論我們怎麼移動,總有一幅幅微笑的面容注視著我們。可以想象當年法國人發現巴揚寺時的驚訝。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闍耶跋摩七世又稱“銀髮國王”,當時真臘民族被越南的佔婆族侵略,闍耶跋摩七世作為長子應該是繼承王位的,但他讓弟弟做國王,自己卻親赴戰場打仗去了。後來弟弟們都比較早逝,闍耶跋摩七世年邁的時候,不得已才做了國王。

有人就推測,會不會是因為他早年經歷了最慘烈的戰爭,所以他心境上有一些變化,所以改信了大乘佛教,所以繼位後蓋了一百多所醫院,因為他看到了真正的苦難。

其他國王都在標榜自己的功業,比如拿破崙。拿破崙一生都在打仗,每一個繪畫裡他都把自己畫得很英勇。可是,巴揚寺的壁畫上卻看到不闍耶跋摩七世自己的像,他只讓你看到戰爭裡面人跟人之間的廝殺,整個壁畫上呈現出來的都是人民的生活場景。

在一些帝王眼裡,老百姓很卑微,大部分關心政治的國王不會去畫這些的,但闍耶跋摩七世很特別,除了雕刻戰爭,他還雕刻了許多人民生活的場景,比如婦人生產、老百姓遷居、爐火旁燒火、吃大鍋飯、烤肉串。

這樣的畫面從來沒有在一個標傍帝王的畫裡出現過,拿破崙從來不會去畫老百姓的生活,而闍耶跋摩七世改信大乘佛教以後,心繫民間,對民間有非常慈悲和關懷的一面,

闍耶跋摩七世是吳哥王朝最偉大的國王之一,在他執政期間,帶領部族討伐征戰,逐步將真臘王朝由一個破敗小國發展成為一個統轄54個省的強大帝國。吳哥遺蹟的大部分都是他主持建造的,他為父親修建了聖劍寺,為母親修建了塔普倫寺,為臣民百姓修建了治病的涅盤寺,為自己修建了巴揚寺。

吳哥文化最顛峰的時期其實就是闍耶跋摩七世時期。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一個小時好短,人又多,大多數情況下只是匆匆一瞥,裡面的壁畫都沒有好好地看一看。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大門對面的小攤上有導遊說的極其好吃的牛奶果,2000柬幣一個,人民幣不到4塊錢。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芒果也是2000柬幣,嗯,第一次吃到熟透的芒果。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牛奶果被切成了四半,糯糯的、甜甜的,非常好吃。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馬路對面拍到的巴揚寺的全貌,看起來似乎比我想象的更小巧一些。

巴揚寺,沉醉在高棉的微笑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