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坡论坛|黄群慧:国企改革下一步,破解“行之惟艰”

作者 | 黄群慧

野三坡论坛|黄群慧:国企改革下一步,破解“行之惟艰”

产业中国研习社学术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阅读 | 全文2500余字,阅读约需6分钟

野三坡论坛|黄群慧:国企改革下一步,破解“行之惟艰”

9月23日,第二届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在河北保定野三坡举行,众多国内外经济学家齐聚拒马河畔,以“改革推动力”为主题,深入探讨中国经济改革的新引擎,以期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作为论坛支持单位,产业中国研习社受邀出席。会上,产业中国研习社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发表了演讲。在他看来,国企改革的困难点不在于缺乏政策,而在于执行政策。以下为演讲实录:

野三坡论坛|黄群慧:国企改革下一步,破解“行之惟艰”

国有企业改革的三大阶段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国企改革下一步,破解“行之惟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所有的顶层框架设计完毕,但我们现在就难在执行,所以我的题目是行之维艰。我简单说一下,国有企业改革的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放权让利”,改革开放之初到十四届三中全会15年的时间,解决了一个个国有企业进入市场的问题;第二阶段“制度创新”,上个世纪9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10年左右的时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上,解决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制度基础问题;第三阶段“国资改革”:十六大以后以2003年国资委成立标志到十八届三中全会,10年左右的时间,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时期。

为什么想强调行动?因为在国企改革贡献是非常大的,当时提出的企业本位论,基本上奠定了一个改革的理论基调。基本上沿着这个走了三个阶段,其实前两位演讲者都说了,到现在改革问题还有很多没解决的,就是解决不到位,股份制改革不到位,垄断改革不到位,对国企意见最大的,调整不到位,刚才专门提到了,说现在问题分布的很广,从以前的九龙治水到国资委的问题,但是以前是管资产,而不是改革方向的稳资本。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系统的设立了国企改革的思路,我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稳健,完全和我们的设计吻合,我们叫做分类改革阶段,我们对国企改革的意见,如果你没有分类,所有的意见说不到位,不知道你在说哪一类企业。国企为什么不能搞房地产,国企同样是可以搞房地产的。如果我是一个竞争性的国企,为什么一定要死掉,是因为机制有问题,要改机制,如果是竞争性的国企,什么赚钱我做什么,但是还有很多其它类型的国企。其实当时我们对117家央企做了一个分类,到了2015年央企的分类,我认为几乎合乎我们的分类。这里面涉及到一个系统。其实我们要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定要建立任务,要分别来建立。

改革不能只喊口号,更要确立改革标准

十八届二中全会以后,国资委做了大量的工作,一系列的文件,到现在我认为文件已经基本出完了,把顶层的设计都已经完全设计完了。所以就回到我们的主题,设计完了推行起来非常难。我们原来是一个评估单位,我们社科院专门做的是国企改革的一个评估,但是到现在为止,总体大家还是有意见,尤其是普通的人感觉改革的满意度和可获得感都不够,现在还有人经常说,我们要继续改革在路上,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其实设想具体的目标,我们需要建立改革的一个标准,所以这个概念,执行起来只是表达为执行很难,但是不能把它作为不改革或改革力度小的一个原因和理由。为什么,我们认为有几个原因。第一,国企改革的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从社会“可获得感”角度来看,国企改革的目标不仅是国有企业自身做大做强做优,还包括给整个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第二,国企改革的路径也有待进一步“上下结合”,国企改革上下结合要做到,上面有框架,下面有试点。试点的前提是允许企业放开地进行探索,设立容错机制;第三,国企改革的动力机制有待进一步平衡,我们现在的约束多,而激励少,国企改革推进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平衡。在企业层面,推进改革的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激励和约束不对称,改革很难推行下去。

国企改革的试点有待进一步系统化

央企层面推出“十项改革”试点,但是每个企业都只是进行单项试点,缺乏系统性。任何企业推行改革,都应该是综合性的。一定要是一个系统性,所以所有的改革都是系统的。我认为有八个执行误区,就是说认识有问题,混合责任制改革就是股权多样化,这两个是不一样的,是股权多样化改革的十分之一,混合所有制一定是国有和非国有的股权的混合,忽视了分类分层,忽视了法律法规的前提,重权股、轻治理,重约束、轻激励,重结果、轻过程。混合改革是一个互相进步的过程,所以要有一个过程,真正解决这些执行难应该从几个着力点,这几个原因是执行起来很难。

破解执行难的着力点之一:必须以对每家国企进行分类、并向社会公布为前提。针对公益类、竞争性商业类,战略性商业类的划分,有不同的国资监管机制,混合所有股权结构中的国有持股比例要求不同,企业治理机制也有差异。现在国资委已经分类分完了,但是有一点没有做,一定要向社会公布这类企业是什么类型的。

直到现在还有人骂国企,你为什么搞房地产,如果你挣不来钱又说,你拿着这么多的国有资产,所以一定要说清,如果我是公益类企业绝对不能做房地产,如果我是竞争性的当然可以做房地产,所以关键一定要说清是哪类国企,如果你是个垄断型的企业,一定是竞争性的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持的多,是靠你新增的贡献得到的,所以一定要有这么一个功能定位和资本的分类,国有企业领导人管理体制:“集中统一”转向“分类分层”;破解执行难的着力点之二,实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整体协同推进,一定要一起推进,我们说一个试点不能做别的,实际上就是协同不到一起;破解执行难的着力点之三,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平衡改革的动力机制。

使命决定组织的战略,有了战略,组织结构一定要调整。国企改革具备了这样的使命,但是要推进的话,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深化改革甚至有可能重构组织机制,应该是未来的当务之急。因为我们强调说你要放管服,而且做的很好。但是放管服是不够的,还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上面是国家国有经济管理委员会,下面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管理委员会,这样就符合我们组织结构的调整。

将来改革的权利主要放在中间层,所以总体国企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且一直支持我们体制改革的核心,现在我们仍然在推进,所以其实到现在已经规划的很好,所以我们更要执行,要破解执行难的问题。

野三坡论坛|黄群慧:国企改革下一步,破解“行之惟艰”

野三坡论坛|黄群慧:国企改革下一步,破解“行之惟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