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華23年,門店遍佈中國,如今苟延殘喘:企業的死穴就是“自己”

幾乎整個傳統餐飲老品牌,都會經歷一場考驗,23歲的日式連鎖拉麵品牌味千也不例外。

過去十年,味千拉麵走的跌跌蕩蕩,自骨湯門危機後,味千拉麵經過幾年的掙扎終於扭虧為盈,但集團內部腐敗和銷售額增長下滑,讓味千拉麵的危機警報仍然作響。

入華23年,門店遍佈中國,如今苟延殘喘:企業的死穴就是“自己”

前不久,味千中國剛剛公佈2018年業績扭虧為盈不久,卻又傳出了CFO挪用公款的消息,讓股價大幅下跌。

從餐飲首富到“滑鐵盧”,味千拉麵能否東山再起?

01

一碗麵開出800多家店

味千拉麵在國內的崛起,源於味千中國創始人潘慰的一次貿易考察團行程。

入華23年,門店遍佈中國,如今苟延殘喘:企業的死穴就是“自己”

在一次赴日考察時,潘慰參觀了味千拉麵的工廠。彼時味千拉麵已在日本有著30年曆史,工廠標準化運作程度很高,潘慰深受震撼。

或許是因為從小在山西長大,對面食有一份獨特的情感,潘慰毅然決定與味千日本達成協議,將“味千拉麵”引進香港,在銅鑼灣開了第一家店。

入華23年,門店遍佈中國,如今苟延殘喘:企業的死穴就是“自己”

開業前一個星期,潘慰將目光瞄向了香港龐大的“的哥”市場,印製了1萬份“出租車的哥8折優惠”的傳單。結果當天就賣出1500多碗拉麵。

“10元吃飽,20元吃好”,“味千拉麵”一下子成全港的哥首選午餐,僅僅一年就實現了60多萬的盈利

此後,“味千拉麵”趁勢又開了15家門店,“味千拉麵”很快在香港站穩腳跟。

香港的成功並沒有擋住潘慰的腳步,這僅僅是味千拉麵成功的起點。

隨後,潘慰又帶領“味千拉麵”走進內地,在深圳華強北路開業,與肯德基、麥當勞相毗鄰。

開業第一個月,味千推出每天前20位顧客可享受半價優惠,很快地,“味千拉麵”華強店又火了,每日流水高達60萬,當年實現淨利潤150萬。

入華23年,門店遍佈中國,如今苟延殘喘:企業的死穴就是“自己”

在深圳成功後,潘慰再次轉身籌劃上海第一家店,嚐到甜頭的潘慰果斷地選在了寸土寸金的淮海路,以建立品牌形象。

當時的淮海路,堪稱上海最繁華的一條街道,其高昂的成本也遠遠超過了深圳的店鋪,味千內部彼時也產生分歧,擔心入不敷出。

入華23年,門店遍佈中國,如今苟延殘喘:企業的死穴就是“自己”

不過這種顧慮很快便消失殆盡,

味千中國上海店甫一開張,就受到了消費者的熱捧,僅僅用了三個月便收回成本。

自那以後,味千拉麵便進入發展快軌道。依靠標準化和工業化運作,味千拉麵門店也迎來快速擴張,巔峰時期中國就有近800家門店,遠超日本近十倍。

入華23年,門店遍佈中國,如今苟延殘喘:企業的死穴就是“自己”

除了開店數,對於味千拉麵來說,更值得紀念的是2007年的春天。

那一年,味千拉麵母公司“味千中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餐飲連鎖企業。

僅僅9個月之後,味千中國就被福布斯選為“200家最佳亞洲企業”之一。潘慰也於同年登上“胡潤餐飲富豪榜”榜首坐席。

並在此後四次蟬聯榜單首富,被稱為“中國拉麵女王”,一時間風光無兩。

02

“骨湯門”暴雷,市值腰斬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號稱“正宗日式”的味千骨湯,給正在高歌猛進的味千中國予以致命一擊。

2011年,一個關於味千中國的傳言在暗流處洶湧,30多元一碗的味千拉麵,湯底是用湯粉、湯料調製出來,每碗成本僅幾毛錢,一時間,引起了市場強烈反響。

入華23年,門店遍佈中國,如今苟延殘喘:企業的死穴就是“自己”

隨後,味千不得不在官網承認,湯底由濃縮液還原而成,但事情並沒有結束。隨後,味千拉麵又被爆出誇大了骨湯湯底成分鈣含量。

在官網,味千拉麵給出數據顯示“一碗湯的容量是360毫升,含鈣量高達1600毫克”。但經媒體計算,一碗湯內的鈣含量應該只有48.5毫克,二者相差巨大。

一時驚起千重浪,此事最終隨著上海工商部門對味千中國給出的一張20萬元的罰單,

味千中國造假行為就此被定性事實。

還對味千涉嫌虛假誇大鈣含量給出定論,處罰20萬元。一紙罰單,味千拉麵的造假行為就此被定性事實。

味千拉麵品牌的形象也同時一落千丈,股價狂瀉不止,短短數日市值慘遭腰斬,縮水近42億港元。

入華23年,門店遍佈中國,如今苟延殘喘:企業的死穴就是“自己”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骨湯門”的影響卻一直沒有消失,一年多後,味千方面表示,自“骨湯門”事件以來味千拉麵的業績一直未能有所起色。

從實際情況看,“骨湯門”恢復期遠比想象中要長

03

內功和戰略

味千中國一個都沒做好

企業的持續發展,離不開內功的鍛鍊和戰略的升級,在恢復期,味千中國開始對戰略和基礎業務下“重注”,但味千一樣都沒做好。

雖然近年來味千中國努力通過調整門店改善經營狀況,關店止損、開新店同步進行,但還是沒能挽救總體業績下滑的局面。

首先是多元化經營,從2012年開始,味千推出10多個子品牌,企圖通過不同的市場定位帶來新的增長點。

包括高端品牌和歌山,中端品牌喜多藏、西屋武藏,甜品麻布十番,燒烤店炭火燒肉味牛,大眾品牌東京食尚等。

入華23年,門店遍佈中國,如今苟延殘喘:企業的死穴就是“自己”

但現實是,總體業務不斷下滑,味千內部已經沒有太多的精力去精細化運營,導致它們存在感非常低,對於整體業績的提升基本沒有任何作用。

其次,為了減少運營成本,味千開始縮減門店運營面積,並將員工換成兼職人員,服務質量直接下降,不僅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口碑反而進一步惡化。

另外,對於味蕾越來越挑剔的中國消費者來說,味千已經落伍了。觸手可及的外賣、性價比更高的中式餐飲、不斷湧現的新品牌,正在蠶食味千曾經引以為傲的麵食市場。

時至今日,味千拉麵店面內的宣稱仍然是“大骨熬湯50年”,不過即便是在高峰時期,店內客流量也顯得稀少。

04

總結

頗為諷刺的是,潘慰在第一次參觀味千拉麵日本工廠時,曾感慨道,一碗拉麵含金量技術最高的地方還是湯的製作,而骨湯同時也是是味千拉麵崛起的根本,是他們區別於其他餐飲連鎖品牌的根本所在。

但恐怕誰也沒有想到,味千最終還是跌在了最熟悉的地方。

時代的瞬息萬變,任何的優勢都有可能在下一秒,變成刺進企業心肺的利器。換句話說,在具體的業務上,沒有一個企業能擁有長久的優勢。

即使龐大如阿里,也只有一個存活“102年”的願望。

入華23年,門店遍佈中國,如今苟延殘喘:企業的死穴就是“自己”

市場永遠都在變化,但真正不變的,是消費者,和消費者所需要的服務與產品。

只有企業真正聚焦產品與服務的時候,消費者才是應變時代變化的永恆的堡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