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劇烈瘙癢,竟是溼疹!中醫這樣調理,你用對了嗎?

溼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皮疹呈多樣性,瘙癢劇烈,容易復發。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會給人們帶來極大的苦惱,那麼,為什麼溼疹會單單找上你呢?

溼疹的表現就是皮膚下面密生細小水泡,透過這種表現,我們看到的是水液分佈異常,調理溼疹也就應當從水液的代謝入手了,所以溼疹的形成與脾肺關係最為密切。

皮膚劇烈瘙癢,竟是溼疹!中醫這樣調理,你用對了嗎?

脾主升,主散,其功能健全,則水液化為水氣,向上向外輸布,而不是直接將水液向外輸布。肺為水之上源,脾所轉輸的水氣,需要肺的斂降作用,經三焦而下輸膀胱,這樣才能完成一個水液的循環。

就好比:雲出地氣,雨從天降一般。脾和肺的問題則體現在“脾之運化失司”和“肺之斂降失司”。脾主溼,肺主皮,若脾或肺的功能異常,可導致水液代謝障礙,皮膚上的水溼過重,發為溼疹,水溼長期鬱積,可化為溼毒,阻塞毛孔,導致皮膚增厚,形如牛皮。

溼疹在中醫中有“溼毒瘡”之名,這一病名形象地表達了其發病因素:溼和毒。溼者,重著黏滯之溼邪也,可能是外感溼邪,亦可能是脾虛所生之溼,溼疹之溼多內溼和外溼相合,阻礙氣機,損傷陽氣,鬱阻腠理,浸淫肌膚,責之溼邪重著黏滯之特點,其病常纏綿不去,難以治癒。

皮膚劇烈瘙癢,竟是溼疹!中醫這樣調理,你用對了嗎?

毒者,熱毒也,熱入營血,易耗血動血,刺激機體的反應性,產生排斥及敏感反應,熱鬱肌膚,積聚不散,與溼相合,發為皮疹。溼熱鬱結,是急性溼疹最常見的病機,若失治誤治,溼熱鬱久,則生風動血,故而血虛風燥是溼疹發展的必然趨勢,久治不愈之慢性者,必然會傷及氣和陰,導致氣陰兩傷。

1、對於手、足等局部慢性溼疹的處理

(1)去汙的產品都是鹼性的,不妨在洗手水中滴幾滴白醋。

(2)溼疹外搽方:苦參,土茯苓,地膚子,蛇床子,蒲黃,明礬,烏蛇皮。共研為末,過籮,加酒精500ml,浸泡7天,塗搽患處。

(3)內服方:黃芪,補骨脂,地骨皮,烏蛇,蟬衣。共研為末,沖服,每服6g,每日兩次,早晚飯後服。

(4)禁食酒類、辛辣刺激性食品、海鮮及其製品;忌塗含激素的外用藥膏。

皮膚劇烈瘙癢,竟是溼疹!中醫這樣調理,你用對了嗎?

2、大面積廣泛溼疹的調理,要分型論治,臨床上分三型,然後再辨證施方。

(1)急性溼疹:

中醫認為急性溼疹大多為風、溼、熱相搏,鬱於肌膚腠理。

治法:清熱燥溼,疏風止癢。

方藥:消風散為最常用的主方,酌情可選用龍膽瀉肝湯、黃連解毒湯、萆薢勝溼湯,二妙、三妙、四妙等。

這一型考慮病原因素,採用疏風解表藥,令邪從表出,服中藥的同時可適當配合抗過敏的西藥,以抓住治療時機,防其慢性化。

(2)亞急性溼疹:

常由急性溼疹失治或誤治而遷延日久形成。以病損部位出現鱗屑和結痂為分型依據,基底深紅,瘙癢劇烈。

若無感冒,則無明顯浮脈。風、溼、熱等邪氣日久,陰血暗耗,血虛風燥,陰虛動風,血虛生風,影響臟腑的正常功能,肌膚失於濡煦。

皮膚劇烈瘙癢,竟是溼疹!中醫這樣調理,你用對了嗎?

治法:滋陰養血,和血息風。

方藥:常用養血潤膚飲、當歸飲加減治療,常加蟲類藥。

這一型以養血活

血為主要方法,蓋皸裂潰破而感染流膿者,加鱉甲、皂角刺、當歸、制乳沒、穿山甲;繼發感染流膿者,可適當配合抗生素。

3、慢性溼疹

慢性溼疹的調理上,要採取扶正祛邪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顧及機體的反應性。這時不能急於求成而用清熱解毒、疏風燥溼藥,否則易傷陰動血,會加重氣陰虛之病機,欲速則不達。

對於陰囊、乳房、外陰、肛門、手腳等局部頑固溼疹,可按上述思路選方用藥,再加入對應引經藥,同時配合外洗和外搽藥。

皮膚劇烈瘙癢,竟是溼疹!中醫這樣調理,你用對了嗎?

但是,無論溼疹如何變化,以臟腑為中心,調理脾肺才是關鍵!

病變在下焦,重在調脾,健脾、昇陽、除溼,通過脾臟,向上輸送下焦積蓄的水液,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病變在上焦,重在調肺,斂肺、降氣、利溼,通過肺臟,向下輸送上焦積蓄的水液,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至於細微加減法,因病而異,隨證治之。久病入絡,配伍活血化瘀。溼鬱化毒,配伍涼血解毒。血虛風燥,配伍養血祛風。

皮膚劇烈瘙癢,竟是溼疹!中醫這樣調理,你用對了嗎?

最後在這裡再提一下筆者的調理理念——五行同調五行同調理念是基於中醫的五行、藏象學說,結合整體觀念而成的一種調理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