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反人性、反常識、反直覺的數字觀心術

為什麼星巴克只賣依雲? 為什麼大型促銷都放在年末? 為什麼有些商品越漲價賣的越好?所有這些問題,你都可以在經濟學中找到答案。作為一門經世濟民的學問,經濟學研究的是整個社會的運行方式,它探究社會中的現實,更探究在這個社會中的人心。因此有人說,

經濟學就是一套數字觀心術。

雖然很多人都對經濟學感興趣,但卻一直因它門檻太高,而望而卻步。想想也是,翻開那些教材,光是公式、定義、模型,就夠讓人眼花繚亂的了,更別提深入理解鑽研了,所以大多數人只能在經濟學的門外徘徊。

不過好消息來了,有位日本的經濟學家,針對我們這些門外漢的訴求,專門寫了一本經濟學的入門書——《小學二年級就能讀懂的經濟學》。在這本書中,坂井豐貴博士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們普及了高深的經濟學原理,他還曾因此獲得了“義塾獎”。

不同於死板厚重的教材,《小學二年級就能讀懂的經濟學》是一本輕鬆易讀的小冊子。全書沒有一個繁複的數學公式,也沒有一系列冷冰冰的計量模型,它通過豐富的圖例和案例,為我們講解了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可以說,它就是為零基礎讀者貼身打造的經濟學科普書,真的是二年級的小學生都能看得懂的。

下面,我們就讓帶著生活中的問題,跟隨坂井博士的腳步,走進經濟學的大門吧。

經濟學:反人性、反常識、反直覺的數字觀心術

01 農戶為何把辛苦種出來的蔬菜銷燬?

2012年,在日本,白菜和捲心菜大豐收,豐收導致蔬菜價格大幅下降。在東京大田市場,蔬菜的跌幅達到了30%之多。面對這種情況,日本農業組織聯合會要求農戶將白菜和捲心菜全部銷燬。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在日本長野縣,共有2175噸白菜,和150噸捲心菜遭到廢棄處理。

為什麼要把辛苦種出來的蔬菜統統銷燬呢?

經濟學在這裡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蔬菜豐收了,供大於求,所以,價格就大幅下降。價格的下降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收益,農民可能因此血本無歸,這該怎麼辦呢?經濟學說,只有當供給量減少時,對應商品的價格才會上漲。

下面的圖示就可以說明這一情況。

經濟學:反人性、反常識、反直覺的數字觀心術

從圖示中我們可以看出,減產後,價格開始上升,生產者可以因減產而獲利。

不過,對單獨的農戶來說,他們根本無法通過減產對價格產生任何影響,因為他們只是價格接受者。而壟斷企業就不一樣了,它完全可以通過產量來控制價格。因此,只要每個農戶聯合起來,他們就不再是價格接受者,而是價格壟斷者了,這才有了大規模廢棄蔬菜的行動。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要說了,銷燬蔬菜是多大的浪費啊,為什麼不能直接免費送人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還得以經濟學的思維思考。

如果蔬菜免費送人,那就會導致市場需求的減少,需求少了,就還是供大於求,價格照樣還會下跌。因此,儘管銷燬精心栽培的蔬菜著實叫人心疼,但是,不這麼做就無法增加利潤。

除了銷燬蔬菜的例子以外,奶農倒掉牛奶, 房子寧願”炸掉“也不降價,電影院寧可空著座位也不讓人免費進,這都可以用同樣的經濟學原理解釋。

經濟學:反人性、反常識、反直覺的數字觀心術

02 為什麼服務差的企業卻能一直能處於優勢地位?

在如今的市場經濟下,企業都開始重視服務,努力提高服務質量。作為消費者,我們當然也願意選擇服務好的企業。

拿銀行為例,某些非國有銀行的服務比那些老牌國有銀行好得多,通過對比,消費者很容易作出選擇。但是,為什麼每年銀行業的排名榜單上,那些服務好的銀行總是比不過老牌的國有五大呢?

雖然這裡要涉及很多背景方面的原因,但是在服務上的優勝劣汰,不應該是最終的標準嗎?

不過坂井博士告訴我們,在網絡外部性極為強烈的市場中,優勝劣汰並不一定會實現。即使提供的服務比不上其他公司,只要已經獲得大量用戶,就更容易一直處於優勢地位。

性能優異的商品並不一定總能獲勝,也是同樣的道理。

不過,什麼是網絡外部性呢?網絡外部性(Internet externality),是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它指連接到一個網絡的價值取決於已經連接到該網絡的其他人的數量。

網絡外部性的概念告訴我們,在用戶帶來用戶的網絡服務中,企業的最大課題便是增加用戶數量,也正因此,新入行的企業很難對抗已經擁有龐大數量用戶的既有從業者,哪怕你能提供最優的服務。

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這種情況。

一對情侶要選擇各自的手機運營商,現有AB運營商可供選擇,而A的服務要好於B。對於這對情侶來說,都選A是最好的選擇,他們的滿意度分別為(3,3);其次是都選B,他們的滿意度分別為(2,2)而最不滿意的是選擇不同的運營商,滿意度降為(1,1)。

那麼,如果兩人都處於(B,B)的情況,他們有可能改變成更優之選(A,A)嗎?可以說,只有兩人同時做出改變,才可能擺脫(B,B)的情況。當然,這並不難實現,只要兩個人商量好了就可以。這在經濟學中,就叫做協調博弈(coordination game)

但是,如果想讓數量龐大且互不相識的人參與協調博弈,那就很難擺脫(B,B)的情況了。這種因為改變狀態會導致損失,所以不去單獨做出改變的情況,在經濟學中被叫做納什均衡(Nash eqtuilibrium)。

因此,不管優質還是劣質,只有先坐穩納什均衡寶座的人才能獲勝。

經濟學:反人性、反常識、反直覺的數字觀心術

03 為什麼不能通過收入再分配,消除貧富差距,實現平等?

在關注財富縱向積累的同時,經濟學還要關注財富的橫向平等。而貧富差距,就是不容忽視的關注對象。

經濟學用基尼指數(Gini index),來衡量收入不平等的程度。

基尼指數是怎麼算的呢?來看一個例子。

比如,現在有A、B、C三人,他們的收入分別是1,3,6。那麼,計算這些人的收入差距之和,再把它標準化到0和1之間,就得到了基尼係數。下面的圖示,給出了具體的算法。

基尼指數通常把0.382作為收入差距的“警戒線”,一般發達國家的基尼指數在0.24到0.36之間。而據國家統計局公佈,2013年,我國的基尼係數為0.473,2014年為0.469,2015年為0.462,2016年為0.465。

雖然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但我國的基尼係數還是高於所有發達國家,(日本基尼係數為0.3到0.35之間)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這足以讓引起高度警惕,消除貧困是我國政府的當務之急。

但是,坂井博士認為,消除貧困並不意味著要追求完全平等。不存在任何收入差距的社會,將會缺乏競爭的活力,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對收入差距置之不理。即使收入差距普遍存在,貧困也是可以消除的。

比如,有7個人的收入分佈是(1,1,2,3,4,6,7),該分佈中位數的50%就是相對貧困線。在這裡,中位數是7人中的第4人,收入為3,那麼3的50%,1.5,就是相對貧困線。7人中,收入為1的2個人沒有達到標準,他們就是貧困人口。

如果可以通過對貧困層進行收入再分配,讓7人的收入分佈變為(2,2,2,3,4,5,6),那麼所有人的收入都會高於相對貧困線,這就意味著消除了貧困。

經濟學:反人性、反常識、反直覺的數字觀心術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大海的表面很難保持平靜,社會價值的均衡更是如此。它由供求決定:人為的或法律的東西,往往因為生產過剩和企業破產而反過來懲罰它們自己。”

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也說,“我們的晚餐並非來自屠宰商、釀酒師和麵包師的恩惠,而是來自他們對自身利益的關切。”

愛默生和亞當·斯密所說的,不是社會學,不是倫理學,而是經濟學。其實,無論是生活中的小問題,還是社會中的大現象,經濟學都會給我們以反人性、反常識、反直覺的解答,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如果這篇文章已經帶你走進了經濟學的大門,那麼你將走向更廣闊更有趣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