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的“經濟學”——讀《生活中的經濟學》有感

讀完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軾教授的《生活中的經濟學》一書,掩卷沉思,受益匪淺,愛不釋手。《生活中的經濟學》一書可謂“包羅萬象”,探討的問題,遠遠超過傳統經濟學研究的範疇,和生活息息相關。他以“家常式”的筆調,靜靜地述說在美期間身邊發生的一件件小事乃至日常瑣碎之事,從中點撥出一個個驚人的“經濟學理論”,深入淺出地寫出了美國經濟如此發達的原因。在書中,茅教授深入淺出地分析了美國政治、經濟、社會、財政、教育等各個方面,揭開了經濟學是一門深奧難懂的神秘面紗,給我們打開了一道扇進入經濟殿堂的“芝麻”之門,以淺顯易懂的生活片段展現給我們,潛移默化的灌輸經濟學思想,讓我們以經濟學的視角來分析社會,解讀社會現象。

我們身邊的“經濟學”——讀《生活中的經濟學》有感

藉助《生活中的經濟學》這本書,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經濟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生活中許多看似不相關的事物,就這麼給有機地串了起來,原本深奧的經濟學原理,就這麼淺顯易懂;原本不暢通的道路,就這麼豁然開朗了。茅教授以《生活中的經濟學》一書詮釋了他所說的這句話,“不論多深奧的經濟學理論,如果透徹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還原為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也正如恩格斯所說“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理論來源於我們的生活,也指導我們的生活,經濟學理論也一樣。

當然,我們讀一本書,要的不僅僅是以上這些,特別是像《生活中的經濟學》,這樣膾炙人口的好書,更要有一雙火眼金睛,品評更深層次的“精髓”。無論我們是什麼樣的讀者群,都可以在《生活中的經濟學》這本書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篇幅,喜歡的章節,它將給予我們許多不同的視角,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找到共鳴,當然,有些我們可能不以為然,但卻都可以激發我們更多的思考。《生活中的經濟學》第一篇宏觀經濟學中,有一節是講“節約時間創造財富”的,這一節通過美國人如何打電話、如何與“時間賽跑”、如如何排隊、如何守時間、如何不喜歡看熱鬧等“瑣事”,分析了美國人節約時間的方法,節約了時間,從而他們創造了上億元的財富。看是簡單的“小事”,美國人就可以找到竅門發財致富,而我們不要“不以為然”,而要學會“睜眼看世界”,學習學習,借鑑借鑑他們的“理財之道”。

我們身邊的“經濟學”——讀《生活中的經濟學》有感

節約時間,創造財富,表面看起來簡單,其實不然,他需要智慧。有一個年青的富翁,曾對一個強盜說過這麼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你可以拿走我的汽車,搶走我的所有的錢財,但是,只要不殺死我,留下我的大腦,過不了多久,我就又會擁有這些東西了!而你呢?你在把從我這裡搶去的錢物揮霍掉之後,你就又一貧如洗了……”那個強盜聽了這一番話之後,似有所悟,便問富翁:“那是為什麼呢?”富翁說:“因為我擁有智慧,智慧可以變成黃金,可以使我擁有一切!”美國這樣的富翁很多,中國也不少!我們要的不是金子,而是“點石成金”的方法。如何節約,需要的就是智慧,在今天,我們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要節約的不僅僅是時間,國務院溫家寶總理在全國建設節約型社會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大力節約能源,大力節約用水,大力節約原材料,大力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大力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要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的也是智慧,智慧的確可以變為金光燦燦的黃金,也就是說智慧是潛在的黃金。這正是智慧在手,財富無憂!


我們身邊的“經濟學”——讀《生活中的經濟學》有感

《生活中的經濟學》是一本從微觀現象到宏觀經濟,茅教授娓娓道來,這是我讀過最好的一本經濟學普及讀物。深刻體會到一個深奧的經濟學原理就這樣被他以風趣、輕鬆的語言闡述出來,真是一件快樂有趣的事。書讀了,到不像是在讀書,倒像是聽一位長輩在講故事,但從中不免一驚——原來經濟是這麼運行的。然而在這一個個“家常”故事中,學到了“理財之道”“生活之道”“處世之道”---挖掘到了美國人的智慧。最重要的是,《生活中的經濟學》詮釋了經濟學無處不在,她就偎依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可以看得見,摸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