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共和国

南非共和国(南非语:Republiek van Suid-Afrika,英语:Republic of South Africa),通称

南非,是位于非洲南端、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交会处的共和国,国土面积超过122万平方千米,其面积和人口均位居世界第25名,在南部沿着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延伸的南非海岸线长达2,798千米。南非西部毗邻纳米比亚(1,005千米长边界),北部接壤博茨瓦纳(1,969千米长边界)和津巴布韦(230千米长边界),而在东北部则与莫桑比克(496千米长边界)和斯威士兰(438千米长边界)相邻。至于“国中之国”莱索托(1,106千米长边界)则在南非境内形成一个内飞地。此外,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比勒陀利亚,立法首都(国会所在地)为开普敦,而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则为布隆方丹。但由于每个国家的大使馆都是设在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因此国际社会公认其为代表南非的首都。至于南非最大的城市与经济、文化中心则是约翰内斯堡,而其也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第二大城市以及非洲第三大城市。南非是非洲以至世界上种族和文化最多元化的国家之一,拥有超过5,770万人口,欧洲移民、印度人和有色人的数量及比例都是非洲国家中最多的。

南非共和国

多元的种族和种族的斗争一直是南非历史和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南非人口少数的白人与占多数的黑人之间的种族冲突一直主宰著近代南非历史、政治等各方面。早在荷兰统治时,荷裔的白人移民阿非利卡人就已经透过非正式立法来试图希望维持欧洲移民的少数统治,并且与处于不利地位的黑人展开漫长而激烈的斗争。在1948年大选后,南非国民党开始执政,阿非利卡人更基于自己的种族发展而建立了一套种族隔离制度。在1948年到1990年代初的种族隔离时期中,南非的种族冲突和斗争达到顶峰。虽然在种族隔离时期中大部分白人都支持种族隔离制度,但是仍然有20%的白人并不支持种族隔离制度,而外来的压力则是最终使种族隔离结束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从1990年起,南非种族隔离制度逐渐废除,但是政治制度的巨大变化却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来实现的。而南非亦是在非洲以至其他发展中国家之中,少数没有发生政变的几个国家之一。1993年的多党谈判会议促使新的南非政府制定和实施拥有坚实人权保护的宪法。

南非共和国

现今的南非经常被人誉为“彩虹之国”,这个名称最初是由开普敦圣公会的前任大主教德斯蒙德·杜图构思,后来由时任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所推广,是作为南非终止由种族隔离思想带来的分离并对新发现的文化多样性的隐喻。称南非为“彩虹之国”,是寓意和希望不同种族的人们都可以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和平国度之中。南非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自行发展核武器后自愿摧毁核武器的国家。

南非是世界第三十二大经济体,为非洲经济规模最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并拥有全非洲最高的发展水准及最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而且更加是非洲唯一掌握人造卫星操作技术的国家。至于南非发展较其他非洲国家良好的另一重要因素则为其拥有非洲以至世界上最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金矿和钻石。长久以来,南非是一个中等强国]和非洲地域大国,也是联合国、世行集团、世贸组织、国际货币组织、英联邦、南同盟、南共体和环印联盟的创始国,而且更是非洲唯一的二十国集团成员国。虽然近年南非经济增长呈现放缓迹象,惟情况已有所好转。现时,南非的科研能力、工业基础、制造业技术等均位居非洲前茅,并远远抛离其他非洲国家,这主要是奠基于南非在1942年到1982年的40年间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世界银行将南非划分为中高收入经济体和新兴工业化国家,2017年南非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依国际汇率可兑换成为6,180美元左右,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更处于中高水准,而人均国民收入则在6,080美元左右,同样处于中高水准。至于人类发展指数亦一直维持在中等水准。

“南非”这个名称来自南非在非洲南端的地理位置。自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后,“South Africa”(南非)就已经开始作为南非的英文简称,这反映南非的统一是源于4个英国殖民地。自1961年以来,南非共和国的英文正式官方名称一直是“Republic of South Africa”(南非共和国)。在荷兰语作为南非官方语言的时代,其荷兰语国名为“Republiek van Zuid-Afrika”(南非共和国);1983年,南非语完全取代荷兰语官方语言的地位,其南非语国名为“Republiek van Suid-Afrika”(南非共和国)。而自1994年以来,南非的11种官方语言中都有正式的官方名称。

“Mzansi”源自科萨语,意为“南方”,是南非的俗名,而一些泛非主义政党则更喜欢“阿扎尼亚”这个词语。

南非位于非洲最南端地区,海岸线沿着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两个大洋延伸,并伸延超过2,500千米(1,553英里)。而国土面积则达到1,219,912平方千米(471,011平方英里)。根据《联合国人口年鉴》,南非是世界上第25大的国家。南非的面积与哥伦比亚差不多大,相当于法国的两倍、日本的三倍、意大利的四倍或英国的五倍。

位于德拉肯斯堡的马法迪海拔高达3,450米(11,320英尺),是南非最高峰。不包括爱德华王子群岛,南非位于纬度范围南纬22度至南纬35度以及经度范围东经16度至东经33度之间。

南非内陆的大部分地区几乎都是由广阔平坦的高原组成,海拔在1,000米(3,300英尺)至2,100米(6,900英尺)之间,东部地势最高,西部和北部平缓倾斜,而南部和西南部则没有明显的地势变化。大陡崖包围着这座高原,其东部和最高峰的延伸部分称为德拉肯斯堡。

在高原的南部与西南部(海拔约1,100米-1,800米)以及下面相邻的平原(海拔700米-800米左右,见右图)称为大卡鲁,其由人口稀少的灌木丛组成。在大北部,大卡鲁北部地区的卡拉哈里沙漠最终成为干旱的丛林地带。高原的中东部和最高部分称为高地草原。豪登省这个相对湿润的地区是南非大部分商业农田及最大城市的所在地。在高地草原的南纬25度30分向北延伸,就会到达灌木丛草原,并最终到达位于林波波省的低地及其草原。

位于大陡崖下的海岸带由林波波省低地草原组成,并从东北部往顺时针方向延伸,该海域与普马兰加省德拉肯斯堡(即大陡崖东部)之下的低地草原汇合。低地草原比断崖上方的高地草原更热、更干燥,而且更加不适合植物生存。位于南非东北部的林波波省和普马兰加省的克鲁格国家公园占据了低地草原的大部分,面积达19,633平方千米(7,580平方英里)。在低地草原南部,年降水量随着进到达夸祖鲁-纳塔尔省而增加,尤其是在亚热带的湿热海岸附近。夸祖鲁-纳塔尔省与莱索托之间的边界由大陡崖的最高部分和德拉肯斯堡组成,达到海拔3,000米(9,800英尺)。德拉肯斯堡山脉的山脚气候温和。

位于大陡崖南部和西南部延伸部分下方的海岸带包含几个与海岸平行的开普褶皱山脉,将大陡崖和海洋分隔开。(这些平行的褶皱山脉显示在地图左上方,注意这些山脉北部的大陡崖走向)。这两个山脉之间的陆地(海拔约400米-500米),南部的褶皱山脉(即南部的奥特尼夸和兰格伯格山脉和北部的斯瓦特山脉之间)称为小卡鲁,它由半沙漠的灌木丛地带组成,类似于大卡鲁,它在斯瓦特山脉山脚下的北部地带的降雨量较高,因此比大卡鲁更适合人工栽培。小卡鲁在历史上以养殖奥茨胡恩镇周围的鸵鸟而闻名。由斯瓦特山脉北部到达大陡崖山脉以北的低地地区(海拔700米-800米)是大卡鲁的低地部分,气候和植物学几乎无法区分在大陡崖上方的卡鲁。向海部分的开普褶皱山脉(即兰格伯格-奥茨胡恩山脉),特别是在称为花园大道的乔治-克尼斯纳-普利登堡湾地区,其与海洋之间的狭窄沿海地带的全年降雨量适量地高。其作为南非最多原住民的森林地区而闻名。

在南非西南部的开普半岛是南非沿海地带与大西洋接壤的最南端,并最终在奥兰治河的南非-纳米比亚边界上终止。开普半岛属地中海气候,使开普半岛及其周围地区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冬季降雨量最大的一个地区

[198][199]。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位于开普半岛的开普敦大都会区拥有370万人口。其为南非的立法首都。

开普半岛以北的沿海地带西面是大西洋,而东面是​​一排南北向的开普褶皱山脉。开普褶皱山脉位于南纬32度附近,而大陡崖则围绕着沿海平原。该海岸带最南端的部分称为斯瓦特兰和马姆斯伯里平原,是南非一个重要的小麦种植区域,其依靠冬季降雨。更北的地区称为纳马夸兰[200],随着接近奥兰治河而变得越来越干旱。小雨倾向在冬季降下,草原在春天(8月 - 9月)的花卉为世界上最壮观的花卉景色之一。

在印度洋,南非还拥有一个名为爱德华王子群岛的小型群岛,其与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省同名,由马里恩岛(290平方千米或110平方英里)和爱德华王子岛(45平方千米或17平方英里)组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