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列做得好,門檻要踩爆!讓你的銷量暴漲的終極陳列寶典!

前言

陳列做得好,門檻要踩爆

陳列做得好,店內好風景

陳列做得好,進貨進不停

陳列做得好,終端不愁賣

那麼究竟什麼是好陳列?

怎麼樣才能讓產品活起來?

陳列生動化!

想顧客之所想,憂顧客之不便!

這些陳列誤區,你中了幾個?

1.陳列一成不變

店鋪在陳列師陳列完成後,就一直保持著不變的狀態,促銷區域常年不變,總是陳列著同一個商品。員工每天最多拿出十幾分鐘的時間來做商品陳列的整理,不會去想著如何去做調整才能更加吸引顧客。


一成不變的陳列,也許會讓第一次進店的顧客有新鮮感,對那些老顧客就沒有那麼強的吸引力了。

2.為了陳列而陳列

商品相互遮擋,無法顯而易見。該平鋪的商品卻豎直陳列,忽略了商品特徵。商品根本沒有陳列,缺貨也沒有標誌。重點商品陳列在封閉櫃中,黃金位置沒有陳列與該位置匹配的商品。商品之間沒有連帶性。陳列的出發點是為了銷售商品,而絕非是追求陳列本身。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陳列就應該最大限度的將商品展示給顧客,給顧客創造一個易看,易選,易買的購物環境。

3.漂亮不是陳列

陳列並不是簡單的將店鋪商品如何變的更加漂亮。陳列的作用是:提升銷售,降低庫存!大多數的顧客到店鋪購買商品不僅僅是被吸引或喜歡就衝動性購買。

所以,我們在陳列時,要多注重從實際出發,從銷售量出發。

4.認為陳列是唯一重要的因素

陳列是一門促進商品銷售的技術,但千萬不要坐等陳列來幫你解決各種問題,我們實體店主要常常把自己放在消費者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消費者需要什麼樣的陳列,我們就做什麼樣的陳列,從眼前做起,從小事做起。

陳列並不深奧,只要抓住消費者需求和促進商品銷售兩個重要點,你的陳列就不會差。

手把手教你做好陳列

1.敢與不敢的區別

賣場管理人員怕損耗,怕庫存積壓,從而不敢陳列,商品陳列量小,地堆、端架商品陳列無量感。有人問把商品放在庫房裡與放在賣場裡有什麼區別:顧客不會到你庫房裡去選購,全把它堆在賣場裡有可能會賣出去,哪怕只有一個也比放在庫房裡一個賣不出去好吧。

2.分類標識

分類標識也是作為陳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達到顯而易見的效果。要點有:全、準確、規範。全是指各種分類標識要全。準確是指在合適的位置擺放合適的標識。陳列要規範達到整齊劃一。


陳列做得好,門檻要踩爆!讓你的銷量暴漲的終極陳列寶典!


3.陳列氛圍--如何感動顧客

感動顧客,讓你的顧客在你商場裡因為你的陳列,而不經意間買了很多其實他並不想買的東西,這才是我們做陳列的最終目的。

陳列氛圍主要涵蓋兩方面:正常商品的陳列、促銷商品的陳列。

正常陳列氛圍:講究簡單而不簡約。

陳列要“簡單”,意思是說讓你的陳列按照邏輯性。不要讓你的顧客在購物時感到累--選擇累、拿取累、諮詢累、走動累。

陳列要“不簡約”。這是比“簡單”即陳列要有邏輯性還要更高層次的昇華。同一個陳列地點,儘可能的讓顧客多停留、多觀望、多購買。


陳列“不簡約”可以理解為陳列的生動化

生動化是通過對關注購買場合和消費場合的POP(購買點)特定戰略及渠道戰略的制定和執行來完成的。優秀的生動化應該是:創新/創意;激起消費者/顧客的購物衝動;與消費者場合聯繫起來;奪目而不突兀;清楚準確的價格標識。

用此模型作為目標的主體框架▼


陳列做得好,門檻要踩爆!讓你的銷量暴漲的終極陳列寶典!



一些具體生動化操作要點


1.店內金三角--定位原則

它們在沿著三個要點的路徑上:入口,收銀臺,店內被最頻繁購買的商品周圍。

比如小型超市(見下圖):


陳列做得好,門檻要踩爆!讓你的銷量暴漲的終極陳列寶典!


2.顧客喜歡一個暢通的“購物通道”。

通道要直、要通。留住你顧客的不是我們想當然的設置的動線,而是我們更多的站在顧客角度出發去考慮的因素。

3.根據長期觀察得出如下結論:


陳列做得好,門檻要踩爆!讓你的銷量暴漲的終極陳列寶典!


陳列做得好,門檻要踩爆!讓你的銷量暴漲的終極陳列寶典!



所以說一組貨架真正最好的位置不是前端也不是後端(因為前後是相對的,前可變後,後也可變前),而是中間位置。

4、大的陳列產生大的銷量。(根據數據顯示如下圖):


陳列做得好,門檻要踩爆!讓你的銷量暴漲的終極陳列寶典!



結論:地堆越大,銷售越好;大陳列很重要。

5、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通過長期的經驗總結,得出太多標識比沒有標識更糟糕;它們使顧客感到迷惑;破壞購物場所應給人的良好感覺;使我們在新宣傳中的投入白白浪費;取下標識與放置標識同等重要;一個骯髒破舊的標識會如何影響商場形象?不如把它幹掉;商品選擇達到的效果是讓顧客來你商場一次還要來第二次、第三次;商品陳列達到的效果是讓顧客每次來你商場都會購買很多的商品。

陳列做得好,門檻要踩爆!讓你的銷量暴漲的終極陳列寶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