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院士經濟”引領區域發展見實效

浙江绍兴“院士经济”引领区域发展见实效

本網訊 4月28日,參加“新中國成立70週年百名社長總編走進浙江”大型媒體採風活動的社長總編們來到紹興,圍繞“集聚高端智力資源,助力區域創新發展”進行專題採風活動,集中考察浙江精工碳纖維有限公司、喜臨門傢俱股份有限公司2家院士專家工作站,並近距離感受魯迅故里的風土人情。

浙江紹興是人才輩出的“名士之鄉”,深厚的文化底蘊讓這裡走出了76位中外院士,其中包括趙忠堯、錢三強、竺可楨、陳建功這樣的科壇巨匠,院士人數在全國地級城市中居於前列。近年來,紹興精心耕耘院士資源,培育“院士文化”,弘揚“院士精神”,打造“院士經濟”,通過深入實施院士專家高端智力集聚工程,服務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為紹興經濟提檔升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原動力。

浙江绍兴“院士经济”引领区域发展见实效

企業的創新“發動機”

浙江绍兴“院士经济”引领区域发展见实效

這兩天,浙江精功碳纖維有限公司的生產線正在加足馬力生產,三天之後,這批產品即將發往河北、山東、廣東、福建的客戶。車間裡,除了工人之外,還有一位特殊的人物穿梭其中,他就是中科院楊玉良院士。“去年,我們的產量已達到1600多噸,產品被廣泛運用於航空航天、風力發電、高端體育器材等領域”,公司總經理向峰介紹,碳纖維產業成立五年就能成為國內第二大碳纖維生產製造基地,多虧了楊玉良院士的助力。

浙江绍兴“院士经济”引领区域发展见实效

過去,碳纖維生產中有個難題曾讓“精功碳纖維”飽受困擾:每生產15天左右,設備就會因為積炭等原因必須進行檢修,這不僅影響了生產進度,不同批次的產品也容易有質量上的偏差。

2017年,在科協的牽線下,“精功碳纖維”找到了國內碳纖維領域的領軍人物、復旦大學楊玉良院士進行合作,並正式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楊玉良院士團隊入駐後,在改進設備工藝上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幫助精功碳纖維把設備檢修週期從15天延長到了3個月,有力助推了產品質量和產量的提升。

這種“企業提需求,院士來攻關”的合作模式不僅僅存在於“精功碳纖維”,不少其他企業也在積極尋求合作,努力通過研發創新實現“彎道超車”。

喜臨門傢俱股份有限公司是紹興一家生產床墊和酒店傢俱的上市企業。2011年開始,隨著消費者對環保需求的提升,行業中的共性問題——甲醛、異味,逐漸成了企業發展壯大、打開海外市場時的掣肘。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公司管理層向中國環境專家侯立安院士發出了誠摯的邀請。侯立安院士感受到了企業的迫切感,當年便在喜臨門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

8年來,喜臨門院士專家工作站不僅把床墊中甲醛的釋放量降到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還幫助企業拿下了2項科技獎,授權國際發明專利8項,國內發明專利16項,制定各類技術標準8項,立項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

據紹興市科協統計,自紹興市開始建立院士工作站至今,全市已建站103家,其中19家成為了省級,7家成為了國家級,簽約建站院士92名,帶來直接經濟效益284.7億元。院士工作站,已成為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突破的“發動機”。

政府的決策“智囊團”

每年金秋時節,紹興都會舉辦“名士之鄉”人才峰會,其中最搶眼的一項活動是市科協連續舉辦了十一屆的“院士專家紹興行”。在2017年的人才峰會開幕式上,5位院士代表在臺上接過市長親手頒發的聘書,成為紹興市政府的“首席顧問”。這標誌著浙江省首個院士諮詢委員會正式成立,紹興市政府迎來了由30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組成的最豪華“智囊團”。

院士諮詢委員會成立以來,為紹興帶來了許多前瞻性的理論知識,同時圍繞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為紹興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高端戰略決策支持。

在院士諮詢委員會的支持下,市科協與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一起開闢了一季一次的“院士專家進黨校”專題活動,去年上半年分別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山和英國工程院院士馮長根作形勢分析報告;6月,邀請10位院士參加紹興發展大會,提出真知灼見,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8月,邀請中國工 程院院士、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金東寒在“紹興論壇”上作題為《為智能時代的到來做好準備》的主旨報告,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以及市級各部門、各單位副局級以上領導共500多名幹部聽得津津有味。

院士們還發揮自身優勢,結合紹興實際,為紹興產業轉型升級建言獻策,為有效引進創新要素資源提供新的渠道,建立創新平臺,幫助引進培養創新團隊等。

去年4月,經諮詢委成員孟執中院士牽線搭橋,上海航天專家團隊助力,國家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落戶紹興,令紹興碳纖維產業迎來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新契機。

此外,在紹興各區、縣(市)舉辦的技術研討會、產業交流會上,也時時能見到他們的身影。院士專家,已成為紹興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高層次產學研合作的強勁驅動力。

背後的隱形推手

從2010年到2019年,從無到103家院士工作站建成,院士資源之所以能在紹興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得益於紹興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也離不開科協等相關部門的落實落細。

近年來,紹興市先後出臺了《關於鼓勵和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關於加快推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和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關於加強高層次科技創業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意見》《高水平建設人才強市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並對紹興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一次性給予20萬元的啟動資金,對省級和國家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再分別給予50萬元和100萬元的資金支持,大大激勵了企業引進院士專家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與院士“拉家常”,打好“鄉情牌”,也是紹興柔性引進院士資源的“秘籍”。每年,紹興都會通過給院士寄送慰問信、訂閱《紹興日報》、製作專題郵冊等,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紹興的問候。紹興還向76位紹興籍院士及親屬徵集各類實物800餘件,用以建“名人檔案”,增強院士對家鄉的歸屬感。對於已經引進的院士,紹興探索建立了院士服務機制,定製“一對一”方案,提供“店小二”式服務,讓院士在紹興體驗到“賓至如歸”的感覺。

人才是第一資源,紹興對院士資源的挖掘永不止步。據紹興市科協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市計劃推動新建院士專家工作站30家,到2020年,將力爭在上市公司內實現院士專家工作站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