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会计来教你怎么做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这一块是在会计工作中公认的比较繁琐的内容,今天就和大家讨论一下成本核算的,核算方式,核算一般执行什么程序,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怎么做!

老会计来教你怎么做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方式:

1、原材料的购进

企业在购进原材料时应该填制材料入库单,将原材料入库。

单到货到:

借:原材料(购货发票)

贷:银行存款(支票根或电汇单)

在货到发票账单未到的情况下,月末应该按合同价格或者计划成本填制入库单暂估入账,到下月初用红字做与暂估入账相同的会计凭证冲回,发票账单到后按正常的材料入库处理。

货到单未到,月末时:

按合同价格或者计划成本暂估入账:

借:原材料(暂估入账)(入库单)

贷:应付账款――暂付应付账款

次月初:

借:原材料(红字)

贷:应付账款(红字)

单到后付款时

借:原材料(购货发票)

贷:银行存款(支票根或电汇单)

2、原材料的领用 领用原材料时填制材料出库单,根据材料的用途,按实际成本记入相应的会计科目。

领用材料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出库单)

贷:原材料

3、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生产成本包括:

(1)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费包括直接参加生产的人员的工资和计提的福利费。

(3)其他直接费用。

(4)制造费用是指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 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老会计来教你怎么做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

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定其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

4.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老会计来教你怎么做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错误造成查补税款处理方式:

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假如通过在账簿上多列支出的手段,造成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纳税人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会造成不缴或少缴企业所得税的结果.对于偷税行为,假如没有构成偷税罪,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以罚款.由于涉及损益,因此企业需要进行会计利润的调整.

【例】在2000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税务机关发现某企业于2000年6月将管理部门使用的一辆小轿车(1997年12月购买,原价400000元,企业对该轿车从未提取折旧)以120000元价格与某一客户抵账,差额全部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转入"营业外支出"科目,计入了当期损益.

企业的做法是:

  • ①借:固定资产清理 400000

贷:固定资产 400000

  • ②借:应付账款 12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20000

  • ③借:营业外支出 28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80000

企业在计算2000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时,没有对该笔业务进行纳税调整.

该企业对小轿车未计提折旧,属于会计核算错误,因小轿车与客户抵债,已经从账面转出,不再进行会计利润的调整,但该核算错误影响所得税的计算.依照税法的规定,280000元的营业外支出不能全额在税前扣除.因为企业在1998-1999年未计提折旧,属于企业应提未提的折旧,不得在2000年进行补扣,只能扣除2000年1--6月的折旧.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5年,净残值率为5%,则1998--1999年未计提折旧额=400000×(1-5%)÷5×2=152000(元);2000年1--6月的折旧额=400000×(1-5%)÷(5×12)×6=38000(元).故而企业应将已计入营业外支出的152000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假如该问题是在企业结账前发现的,会计做账方式是:

  • 借:所得税费用 50160
  •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160

假如该问题是在企业结账后发现的,会计做账方式:

  •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160
  •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160
  •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0160
  •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160

关于成本核算还有很多方式方法,比如每一个行业的成本核算都有或多或少的区别,今天就先和大家讲这么多,后续持续关注将会分享工作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