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併購累計商譽近39億元 當代明誠主業造血能力遭上交所問詢

在A股多家公司因為商譽減值業績爆雷的背景下,商譽高企的當代明誠(600136)2018年業績再現增長,其背後隱憂受到上交所關注。

高額商譽受關注

當代明誠2018年財報顯示,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68億元,同比增長192.61%;淨利潤1.78億元,同比增長38.91%。公司收入和淨利潤的大幅增長主要原因為合併範圍發生變化。

截至2018年末,當代明誠商譽金額為38.94億元,佔公司淨資產比重91.93%,佔淨利潤比重2187.64%。公司商譽主要因併購9家公司形成,其中,併購新英開曼、雙刃劍、Borg.B.V 和強視傳媒產生商譽分別為23.63億元、7.09億元、3.85億元和3.40億元,合計佔商譽比重達97.51%。

4月28日晚間,上交所對當代明誠下發年報問詢函,重點針對公司重要子公司新英開曼和強視傳媒的行業狀況、經營情況等進行問詢,並要求公司對歷年商譽減值測試情況進行復核。

上交所關注到,新英開曼2018年9-12月實現營業收入5.7億元、淨利潤3.08億元。要求當代明誠補充披露新英開曼2018年度收入、淨利潤金額;分版權列示2018年9-12月及2018年度新英開曼的收入、毛利構成;結合版權、人員等情況,說明新英開曼的可持續經營能力等。上交所表示,新英開曼作為公司重要子公司,其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但公司年報中對新英開曼的披露內容較為簡單,要求補充披露新英開曼所在行業情況、業務開展情況、客戶、供應商、競爭對手等信息。

此外年報顯示,強視傳媒2018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0.83億元、淨利潤1.43億元。其中,前五名影視劇項目合計實現營業收入9.97億元,占強視傳媒營業收入的比重達92.06%。上交所要求當代明誠補充披露收入確認的時點、依據並提供相關證據,並說明收入確認是否具備一致性;與前五名影視劇項目對應的收入實現情況和回款情況,並說明回款是否符合合同約定的回款政策。

年報顯示,當代明誠商譽減值準備期初金額為0,報告期內僅對漢為體育計提1010.71萬元商譽減值準備。因此上交所要求當代明誠補充披露各項標的資產並表以來歷年商譽減值測試的具體測算過程,同時結合前期收購時的盈利預測,以及收購以來歷年商譽減值測試中的預測情況,對比歷年業績的實際實現情況,說明是否存在差異,針對差異說明商譽確認和減值計提是否合理。此外,結合標的資產歷年業績承諾實現情況說明商譽減值測試合理性。

主業造血能力存疑

在近年來多次進行資產收購的同時,當代明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較差,導致公司負債規模不斷擴大,財務負擔較重。

年報顯示,當代明誠2016-2018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3.19億元、-8.27億元和2.17億元。2018年度公司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為10.47億元,同比增長642.28%,主要系支付外部單位往來款,原有業務經營性現金流“造血”能力存疑。

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末短期借款金額為13.14億元,同比增長122.06%,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4.5億元,同比增長79.86%,長期借款為16.21億元,同比增長710.55%,應付債券金額為5.98億元,同比增長50.59%,公司整體債務規模較高、增速較快。

在此背景下,上交所要求當代明誠補充披露有息負債的具體情況,包括負債金額、利率、借款期限、借款方、抵押、質押等情況,2019年預計到期借款的金額、償還資金的來源及償還計劃等。

同時,要求公司剔除新英開曼2018年9月並錶帶來的影響,說明2018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如為負,結合公司各業務板塊經營模式說明現金流持續為負的原因及合理性;同時說明公司支付外部單位往來款的明細,包括付款方、付款事由等。

此外上交所關注到,由於影視劇作品製作完成後,依然面臨作品審查、市場競爭以及未能及時完成銷售等因素帶來的風險,當代明誠影視板塊存貨、應收賬款科目金額較大。另外,影視行業下游電視臺渠道自身經營壓力較大,付款能力降低,公司應收賬款的回款情況存在較大風險。

因此,上交所要求公司結合存貨中項目暫停、中止、終止拍攝的情形,說明未進行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的原因和合理性,要求公司列示金額前五的影視劇項目對應的收入實現情況和回款情況等。

當代明誠體育板塊無形資產直接影響到成本和業務的整體毛利率情況,對財報關鍵指標具有重要影響,因此,上交所要求公司結合版權合同金額、有效期和攤銷政策,分賽事項目列示體育賽事版權明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