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閱讀更多軍旅美文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陽春三月,也是農曆的二月,如同小孩子的臉一樣變化無常,有時恨不得讓人穿上單衣還熱,有時穿上面包服抵擋風寒還冷。常言說:“二八月亂穿衣”講的就是這兩個月的天氣……

但是3月23日,一個吉祥的日子,天公作美,即不冷又不熱,翌日高照,春風和煦,天空湛藍,湖水盪漾,草木返青,桃李花開了,柳枝鑽出了嫩嫩的綠芽,迎春花舔著金黃色的小臉朝人們微笑,一片鳥語花香,生機盎然,讓人心神寧悅,心曠神怡,

一輛別克商務車,披著春風,踏著鋪滿陽光的大道,離開德州,奔馳在通往北京方向的高速公路上,……春節前幾個老兵策劃的探望戰友行動,今天開始了,六位退伍的老兵坐在車裡,七嘴八舌的說起當年部隊裡的事,滔滔不絕的,像瀑布傾瀉一直停不下來,戰友們懷念老班長的迫切心情,老是覺得車開得太慢。因為今天他們約好了,趕到河北的廊坊大廠回族自治縣,看望他們新兵連時的老班長劉世友,……時光雖然過去了四十七個春秋。但是新兵連裡戰友相處的點點滴滴,好像是昨天一樣,縈繞在他們的腦海裡,讓他們難以忘懷。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條條柳絲,泛著淡淡的綠色,好像也穿著綠色的軍裝,在走隊列一樣,迎風擺動。逐漸搖起了我們47年前的美好回憶。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1972年的冬天,我們入伍來到了炮兵68師634團新兵連。記得德州兵和壽光兵是新兵一連。二連是河南西平的。三連是河北行唐的,北京,天津的。

我被分在了新兵一連的八班,我們班的宿舍面對著新兵連的連部。新兵連的連長是634團一營副營長劉天金,1954年入伍的老兵。指導員馬恩全是運輸連的指導員,1965年入伍的老兵。副指導員好像是政治處劉翔會幹事,副連長我想不起來是誰了。三個排長有一營部的班長李景文,二連的排長劉英,指揮連的班長張德寶。新兵連的幾個班長,有七班長宋懷莊,宿曄是幾班長忘了,二班長呂廣思,楊連增是幾班長也忘了,六班長張小壽。我們的八班長劉世友。九個班長我記住了六個。其餘的記不太清楚了。

我們班的12名戰士有苑磊,韓吉慶,楊振海,孫盛建,宋濟生,陳鳳華,陸全喜,張文祥,李富榮,盧福勝,李世傑,班長劉世友,我是副班長。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我們班10個德州兵,一個壽光兵。最大的張文祥1951年生人,當兵時21歲。最小的是孫勝建,1957年生人,當兵時才15歲。苑磊,傅德才兩個人剛出學校門就進軍營,孫勝建,宋濟生二人是輟學幹臨時工進軍營,楊振海,韓吉慶,陸泉喜來自企業入伍,張文祥,陳鳳華,李富榮,盧福勝來自郊區廣闊的天地,李世傑來自壽光。

剛到新兵連,大家做事幹活兒都有眼力勁兒,也捨得賣力氣。可能我表現還突出一些。在班長的提拔下,我當了副班長。我們班裡外兩間小宿舍,12個人擠不下,只能擠十個人。通過向連裡彙報,班長進行調整,對我說:“副班長帶著宋濟生住到九班去吧”,就這樣我和宋濟生就住到了張連寶班長領導的九班裡。每天除了訓練和學習回到八班歸建,晚上睡覺就到九班住宿了。

在劉班長的領導下,我們八班成了一個團結的集體,和諧的集體,先進的集體,樣樣都不比別的班差。甚至有的地方還很強,出操訓練,緊急集合,大家都是奮勇當先,整齊隊列的。沒有一個人掉隊和出洋相。新兵連的黑板報由我們班來出,有時候我畫,苑磊寫,有時候我連畫帶寫。我們的黑板報辦得有聲有色的。受到了連首長的表揚,戰友們的好評。

70年代軍營裡的文化生活比較匱乏,星期天我到張家口的新華書店了,買了一本兒書叫《漁島怒潮》我抽時間看完以後,就把故事裡的有趣情節講給大家聽。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兒。剛到新兵連每個人少不了寫信,因為那時候科技沒有這麼發達,更沒有手機和微信,想和遠在千里的家取得聯繫只能靠寫信,軍營裡的點點滴滴趣事和進步情況,都被戰友們寫在信上,寄到家裡。讓同學和親人分享快樂。尤其是訓練的後期。發了領章帽徽以後,照著鏡子看著自己的英俊面容,心裡那個自豪勁兒啊,真是無法形容了。大部分戰友都跑到了照相館,留下了青春帥氣的影像。拿回來寄給家裡或者送給戰友留念。

再說新兵連的伙食,一個班裡兩個盆,一個打飯,一個盛菜。在70年代每家每戶都是憑糧證供應糧油,在部隊每天能吃上大米飯,二米飯和白麵饅頭,每週能吃上豬肉燉粉條兒,生活比家裡強太多了,那都是盼著過年時,才能吃上的好東西,也是多麼奢望的事呀。但是在部隊裡,在新兵連都實現了,……當時覺得大家的飯量好像很大,比著誰能吃幾個饅頭,吃幾碗米飯,特別有本事一樣,軍營裡能吃上飽飯,能穿上新軍裝,在那個年代也是一種幸福的事兒。

班長是少數民族,在吃菜上就受到了侷限性,好像連裡的伙食也給了少數民族照顧。吃飯時班長很少說話。

在新兵連班長教會了我們怎樣瞄準,怎樣打槍,教會了我們使用四零火箭筒。我記得新兵連訓練的後期考核,我用五發子彈打了37環,至今仍然難忘。

訓練結束了,我們班的12人,苑磊被分到了一營部作標圖兵,韓吉慶被分到指揮連當標圖兵,李世傑也被分到了指揮連當有線兵,我和陳風華被分到了二連,我當四炮手,陳風華當三炮手,楊振海,盧福勝被分到了一機槍連,楊當無線兵。盧當炮手,張文祥,陸全喜被分到了四連當炮手,宋濟生被分到了五連當五炮手,孫勝建分到六連當五炮手。李富榮好像是被分到了運輸連。我們班11個新兵,沒有一個分到我們班長的三連。新兵連訓練結束後。班長七五年退伍,我們再也沒有見到。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這裡我想重點說一說我的班長,劉世友班長是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人,六八年入伍,與共和國同齡。是參加過援越抗美的老兵,一雙大眼睛,濃眉毛,小夥子長得乾淨利索,舉手投足都顯示出過硬的軍事本領,良好的政治素質。成熟的處事經驗,平易近人的性格。

有空我們這幫新兵就纏著班長講援越抗美的故事,班長就給我們在越南戰場上的艱苦生活,打敵人飛機的時候,炮火連天震耳欲聾, 彈殼遍地叮噹作響。硝煙瀰漫碎石亂飛,無懼生死英勇頑強,我們聽得津津有味。也盼著早日下到連隊,到高炮上去體驗一把那種威武的感覺。

班長有時候請假回到連隊,我就帶著大家搞隊列訓練,大家都挺胸抬頭,步調一致,整齊劃一,每個人都精精神神的,一點也不比別的班落後。

懵懂青年進軍營,從零開始學硬功,

摸爬滾打起床號,整理內務正軍容。

整齊隊列平踢腿,讀書學習談幫紅。

爭做好事幫廚灶,集合隊伍身挺胸。

集訓倆月淚融血,鋼鑄友誼度秋冬。

告別營房兄念弟,今見班長變蒼容。

短短的幾十個字的總結和概括,遠遠的說明不了曾經的戰友情,班長教新兵所做的一切,都銘記在戰友們的心底。親如兄弟的友誼,時光荏苒,年輪翻轉,依然磨滅不了鐫刻在心中的那份感情豐碑。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追夢張垣

張垣追夢獻芳華,

疆域戍邊營作家。

高炮守穹藏勁旅,

金剛戰場顯英俠。

志堅無畏千辛苦,

翅闊何愁萬丈崖。

口令齊出天地動,

漫天彈雨散煙花。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說著念著汽車進入了大廠回族自治縣夏墊鎮北塢一村的鄉村小路,大家慢慢的收回了思緒,都雙眼張望著窗外,想望見老班長的身影。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順著村中小路到了村委會,看見一座二層小樓立在面前,這就是老班長當村支書的辦公地點,班長沒在裡面。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遠遠的看見了,站在衚衕口等著我們的老班長,見到汽車過來向我們招手。 汽車停到了班長的家門外,我馬上下車向老班長敬了一個軍禮,老班長向我還禮,並依次的與戰友們握手,趕快把我們讓進了家門。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今天是新兵八班全體集合的大喜日子,除了自然減員,(李富榮,盧福勝,陸全喜,張文祥四位戰友已經先後去世)和沒有聯繫到陳鳳華和壽光李世傑戰友外,全體都到了。老班長看著每一個戰友,大部分人已經叫不上名字來了。經過提醒,老班長就都想起來了,大家站在老班長的院子裡。來了一個新兵八班的全家福。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班長家的院子很寬敞,我和班長在家門外照了40年後的第一張相。班長的英俊瀟灑不在了,映入我們眼簾的是班長的穩重和豁達。

不巧的是嫂子住院了,班長為了迎接我們,之前也沒有給我們透露嫂子住院的消息,進了家我們打聽才知道是嫂子住院啊,班長為了陪著我們,安排孩子守護在嫂子身邊進行照顧。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苑磊和劉世友班長見了面,高興笑的合不攏嘴了。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劉班長與韓吉慶戰友合影。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與楊振海合影。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與孫勝建合影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與宋濟生合影。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劉班長的兒子和女兒女婿與大家一起合影。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七二年底的634團的新兵八班,在劉班長的領導下,軍事和政治雙突出,德州兵入伍的84個人,634團提幹三名。新兵八班就有兩名(苑磊,韓吉慶),除了去世的同志,其他的同志都發展不錯。沒有給老班長丟臉 ,沒有給634團丟臉。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退伍後的人生經歷。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劉班長給大家準備的午餐既簡單又實惠,一個大不鏽鋼鍋放在電磁爐上。準備了很多的肥牛肉片兒和蔬菜。大家一邊談論著軍旅時的戰友情,一邊就著熱氣騰騰的湯鍋涮著菜肉,蘸著調料,品味著曾經的人生,互相說的都是快樂的事兒,那些辛酸和苦辣,都深深地埋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戰友們誰也不樂意讓大家知道曾經的不順,這就是老兵們的心胸。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班長給每個人倒了一杯酒,祝賀大廠家中的戰友聚會。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席間,班長光怕大家吃不飽,吃不好,一個勁兒的給大家加菜,這時候老戰友李友旺來電話,關心的問我們到了嗎?班長告知正吃飯呢。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熱騰騰的蒸汽,好像戰友們腦海中曾經軍旅往事一樣,忽隱忽現的縈繞在大家的面前。

回憶新兵班(新韻)

豪情萬丈進軍營,懵懂單純赴遠戎。

班長精心教技巧,新兵熱血練旗紅。

野營路上流辛苦,就寢夢中登耀庭。

數載縈思飛舊雨,滴滴入酒有回聲。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老酒兵情濃

文傅德才

幾瓶老酒味仍濃,

換盞推杯染面紅。

無醉全因心快樂,

多言確係友高擎。

陳年舊事圍桌敘,

軍旅軼聞親氛融。

陣陣笑聲傳院外,

蕩起村中小旋風。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酒足飯飽,午餐結束。班長家的三個多小時裡,有多少戰友情沒有敘完,有多少知心話沒有說夠,但是,嫂子在醫院裡等著班長去守護,我們待不下去了,告別老班長,驅車去大廠縣城,拜訪我的老戰友李友旺大哥。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李有旺,1968年入伍的老兵,參加過援越抗美戰爭,634團政治處宣傳幹事,我曾經的副指導員,與劉世友班長既是戰友,又是老鄉,還是親戚,……在部隊時,我們連被上級炮兵機關樹立為學戶縣農民畫的典型,我在師裡畫畫兒時,李指導員把我叫回連裡修改戰士們畫的畫,李哥為連隊的建設立下了大功,我們哥倆也有了不竭的戰友緣。

2010年,我曾經和幾個戰友到大廠看望過李大哥,後來李大哥又到德州來看望過我們,雙方見過幾面,並結上了詩緣,在詩詞上面,李大哥對我的影響很大,經常給我發有關詩詞的教材,使我的詩詞略有長進。今天能寫點兒東西,與李大哥的幫助是分不開的。……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剛進入大廠縣城,李有旺大哥就來電話,告知我們的等候地點,他正帶著幾個戰友在小區門口,熱情的迎接我們。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70多歲的李大哥依然是精神矍鑠,英姿不減當年,說話做事仍然是那樣的和藹,穩重。給大家一種溫馨的感覺。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李大哥把我們讓進家門,嫂子已經擺好了果品和茶水等候我們的光臨,少不了又是一番寒暄。五點多,戰友給李大哥打來了電話,說飯店房間已經安排好了,讓我們過去赴宴。我們放下了汽車,和李大哥一塊兒往飯店走去。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老戰友們相見分外的激動,在飯店,我們見到了四連的指導員李全華大哥,還有張玉虎,李強戰友,特別是李永旺大哥,還請到了大廠詩社的社長宋廷嶽先生作陪,使我們這次戰友的相會,更加蓬蓽生輝。大家吃著,喝著,聊著都是與軍旅有關的事情。其中張玉虎戰友,還專門弄來了一箱戰友情的白酒助興。這次的晚宴充滿了濃濃的軍旅味。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李全華指導員聽說我們明天要去回德州,一再的挽留,並要求再安排一場。讓我們明天中午吃過飯再走,我們謝絕了李指導員的好意。並邀請李指導員和其他戰友到德州做客。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戰友們雖然都是六七十歲的人了,說起軍旅的事情一點兒都不含糊,每個人都是思路特別清晰,就好像是在部隊中,昨天才發生的事兒一樣,滔滔不絕地娓娓道來。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晚宴結束,大家在飯店留下了珍貴的合影。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然後以李有旺大哥為首的大廠戰友們,又給我們準備好了禮物,並把我們送到了賓館房間,繼續剛才的話題,熱情洋溢的聊到了很晚,很晚,此行使我們很受感動,考慮到老大哥們都是70多歲了,經我們多次的催促,他們才戀戀不捨地告別了我們回家休息。

第二天清晨,我們沒有再讓老戰友們相送,發微信告別了各位老戰友,踏上了返回山東的高速公路,返回了家鄉。……

難忘的戰友聚會,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左起:李強,宋廷嶽,李全華。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大廠會戰友(新韻)

芳華戍塞鬢白逢,

彈指四十七載冬。

昔日雄傑無軍旅,

赤情賢弟有仁兄。

夢中折柳千枝遞,

家裡碰杯三百興。

面熱酒酣多話語,

淚流笑聚醉儒翁。

新兵八班戰友們——47年後再相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