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阳春三月,也是农历的二月,如同小孩子的脸一样变化无常,有时恨不得让人穿上单衣还热,有时穿上面包服抵挡风寒还冷。常言说:“二八月乱穿衣”讲的就是这两个月的天气……

但是3月23日,一个吉祥的日子,天公作美,即不冷又不热,翌日高照,春风和煦,天空湛蓝,湖水荡漾,草木返青,桃李花开了,柳枝钻出了嫩嫩的绿芽,迎春花舔着金黄色的小脸朝人们微笑,一片鸟语花香,生机盎然,让人心神宁悦,心旷神怡,

一辆别克商务车,披着春风,踏着铺满阳光的大道,离开德州,奔驰在通往北京方向的高速公路上,……春节前几个老兵策划的探望战友行动,今天开始了,六位退伍的老兵坐在车里,七嘴八舌的说起当年部队里的事,滔滔不绝的,像瀑布倾泻一直停不下来,战友们怀念老班长的迫切心情,老是觉得车开得太慢。因为今天他们约好了,赶到河北的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看望他们新兵连时的老班长刘世友,……时光虽然过去了四十七个春秋。但是新兵连里战友相处的点点滴滴,好像是昨天一样,萦绕在他们的脑海里,让他们难以忘怀。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条条柳丝,泛着淡淡的绿色,好像也穿着绿色的军装,在走队列一样,迎风摆动。逐渐搖起了我们47年前的美好回忆。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1972年的冬天,我们入伍来到了炮兵68师634团新兵连。记得德州兵和寿光兵是新兵一连。二连是河南西平的。三连是河北行唐的,北京,天津的。

我被分在了新兵一连的八班,我们班的宿舍面对着新兵连的连部。新兵连的连长是634团一营副营长刘天金,1954年入伍的老兵。指导员马恩全是运输连的指导员,1965年入伍的老兵。副指导员好像是政治处刘翔会干事,副连长我想不起来是谁了。三个排长有一营部的班长李景文,二连的排长刘英,指挥连的班长张德宝。新兵连的几个班长,有七班长宋怀庄,宿晔是几班长忘了,二班长吕广思,杨连增是几班长也忘了,六班长张小寿。我们的八班长刘世友。九个班长我记住了六个。其余的记不太清楚了。

我们班的12名战士有苑磊,韩吉庆,杨振海,孙盛建,宋济生,陈凤华,陆全喜,张文祥,李富荣,卢福胜,李世杰,班长刘世友,我是副班长。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我们班10个德州兵,一个寿光兵。最大的张文祥1951年生人,当兵时21岁。最小的是孙胜建,1957年生人,当兵时才15岁。苑磊,傅德才两个人刚出学校门就进军营,孙胜建,宋济生二人是辍学干临时工进军营,杨振海,韩吉庆,陆泉喜来自企业入伍,张文祥,陈凤华,李富荣,卢福胜来自郊区广阔的天地,李世杰来自寿光。

刚到新兵连,大家做事干活儿都有眼力劲儿,也舍得卖力气。可能我表现还突出一些。在班长的提拔下,我当了副班长。我们班里外两间小宿舍,12个人挤不下,只能挤十个人。通过向连里汇报,班长进行调整,对我说:“副班长带着宋济生住到九班去吧”,就这样我和宋济生就住到了张连宝班长领导的九班里。每天除了训练和学习回到八班归建,晚上睡觉就到九班住宿了。

在刘班长的领导下,我们八班成了一个团结的集体,和谐的集体,先进的集体,样样都不比别的班差。甚至有的地方还很强,出操训练,紧急集合,大家都是奋勇当先,整齐队列的。没有一个人掉队和出洋相。新兵连的黑板报由我们班来出,有时候我画,苑磊写,有时候我连画带写。我们的黑板报办得有声有色的。受到了连首长的表扬,战友们的好评。

70年代军营里的文化生活比较匮乏,星期天我到张家口的新华书店了,买了一本儿书叫《渔岛怒潮》我抽时间看完以后,就把故事里的有趣情节讲给大家听。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儿。刚到新兵连每个人少不了写信,因为那时候科技没有这么发达,更没有手机和微信,想和远在千里的家取得联系只能靠写信,军营里的点点滴滴趣事和进步情况,都被战友们写在信上,寄到家里。让同学和亲人分享快乐。尤其是训练的后期。发了领章帽徽以后,照着镜子看着自己的英俊面容,心里那个自豪劲儿啊,真是无法形容了。大部分战友都跑到了照相馆,留下了青春帅气的影像。拿回来寄给家里或者送给战友留念。

再说新兵连的伙食,一个班里两个盆,一个打饭,一个盛菜。在70年代每家每户都是凭粮证供应粮油,在部队每天能吃上大米饭,二米饭和白面馒头,每周能吃上猪肉炖粉条儿,生活比家里强太多了,那都是盼着过年时,才能吃上的好东西,也是多么奢望的事呀。但是在部队里,在新兵连都实现了,……当时觉得大家的饭量好像很大,比着谁能吃几个馒头,吃几碗米饭,特别有本事一样,军营里能吃上饱饭,能穿上新军装,在那个年代也是一种幸福的事儿。

班长是少数民族,在吃菜上就受到了局限性,好像连里的伙食也给了少数民族照顾。吃饭时班长很少说话。

在新兵连班长教会了我们怎样瞄准,怎样打枪,教会了我们使用四零火箭筒。我记得新兵连训练的后期考核,我用五发子弹打了37环,至今仍然难忘。

训练结束了,我们班的12人,苑磊被分到了一营部作标图兵,韩吉庆被分到指挥连当标图兵,李世杰也被分到了指挥连当有线兵,我和陈风华被分到了二连,我当四炮手,陈风华当三炮手,杨振海,卢福胜被分到了一机枪连,杨当无线兵。卢当炮手,张文祥,陆全喜被分到了四连当炮手,宋济生被分到了五连当五炮手,孙胜建分到六连当五炮手。李富荣好像是被分到了运输连。我们班11个新兵,没有一个分到我们班长的三连。新兵连训练结束后。班长七五年退伍,我们再也没有见到。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这里我想重点说一说我的班长,刘世友班长是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人,六八年入伍,与共和国同龄。是参加过援越抗美的老兵,一双大眼睛,浓眉毛,小伙子长得干净利索,举手投足都显示出过硬的军事本领,良好的政治素质。成熟的处事经验,平易近人的性格。

有空我们这帮新兵就缠着班长讲援越抗美的故事,班长就给我们在越南战场上的艰苦生活,打敌人飞机的时候,炮火连天震耳欲聋, 弹壳遍地叮当作响。硝烟弥漫碎石乱飞,无惧生死英勇顽强,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也盼着早日下到连队,到高炮上去体验一把那种威武的感觉。

班长有时候请假回到连队,我就带着大家搞队列训练,大家都挺胸抬头,步调一致,整齐划一,每个人都精精神神的,一点也不比别的班落后。

懵懂青年进军营,从零开始学硬功,

摸爬滚打起床号,整理内务正军容。

整齐队列平踢腿,读书学习谈帮红。

争做好事帮厨灶,集合队伍身挺胸。

集训俩月泪融血,钢铸友谊度秋冬。

告别营房兄念弟,今见班长变苍容。

短短的几十个字的总结和概括,远远的说明不了曾经的战友情,班长教新兵所做的一切,都铭记在战友们的心底。亲如兄弟的友谊,时光荏苒,年轮翻转,依然磨灭不了镌刻在心中的那份感情丰碑。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追梦张垣

张垣追梦献芳华,

疆域戍边营作家。

高炮守穹藏劲旅,

金刚战场显英侠。

志坚无畏千辛苦,

翅阔何愁万丈崖。

口令齐出天地动,

漫天弹雨散烟花。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说着念着汽车进入了大厂回族自治县夏垫镇北坞一村的乡村小路,大家慢慢的收回了思绪,都双眼张望着窗外,想望见老班长的身影。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顺着村中小路到了村委会,看见一座二层小楼立在面前,这就是老班长当村支书的办公地点,班长没在里面。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远远的看见了,站在胡同口等着我们的老班长,见到汽车过来向我们招手。 汽车停到了班长的家门外,我马上下车向老班长敬了一个军礼,老班长向我还礼,并依次的与战友们握手,赶快把我们让进了家门。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今天是新兵八班全体集合的大喜日子,除了自然减员,(李富荣,卢福胜,陆全喜,张文祥四位战友已经先后去世)和没有联系到陈凤华和寿光李世杰战友外,全体都到了。老班长看着每一个战友,大部分人已经叫不上名字来了。经过提醒,老班长就都想起来了,大家站在老班长的院子里。来了一个新兵八班的全家福。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班长家的院子很宽敞,我和班长在家门外照了40年后的第一张相。班长的英俊潇洒不在了,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班长的稳重和豁达。

不巧的是嫂子住院了,班长为了迎接我们,之前也没有给我们透露嫂子住院的消息,进了家我们打听才知道是嫂子住院啊,班长为了陪着我们,安排孩子守护在嫂子身边进行照顾。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苑磊和刘世友班长见了面,高兴笑的合不拢嘴了。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刘班长与韩吉庆战友合影。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与杨振海合影。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与孙胜建合影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与宋济生合影。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刘班长的儿子和女儿女婿与大家一起合影。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七二年底的634团的新兵八班,在刘班长的领导下,军事和政治双突出,德州兵入伍的84个人,634团提干三名。新兵八班就有两名(苑磊,韩吉庆),除了去世的同志,其他的同志都发展不错。没有给老班长丢脸 ,没有给634团丢脸。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退伍后的人生经历。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刘班长给大家准备的午餐既简单又实惠,一个大不锈钢锅放在电磁炉上。准备了很多的肥牛肉片儿和蔬菜。大家一边谈论着军旅时的战友情,一边就着热气腾腾的汤锅涮着菜肉,蘸着调料,品味着曾经的人生,互相说的都是快乐的事儿,那些辛酸和苦辣,都深深地埋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底,战友们谁也不乐意让大家知道曾经的不顺,这就是老兵们的心胸。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班长给每个人倒了一杯酒,祝贺大厂家中的战友聚会。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席间,班长光怕大家吃不饱,吃不好,一个劲儿的给大家加菜,这时候老战友李友旺来电话,关心的问我们到了吗?班长告知正吃饭呢。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热腾腾的蒸汽,好像战友们脑海中曾经军旅往事一样,忽隐忽现的萦绕在大家的面前。

回忆新兵班(新韵)

豪情万丈进军营,懵懂单纯赴远戎。

班长精心教技巧,新兵热血练旗红。

野营路上流辛苦,就寝梦中登耀庭。

数载萦思飞旧雨,滴滴入酒有回声。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老酒兵情浓

文傅德才

几瓶老酒味仍浓,

换盏推杯染面红。

无醉全因心快乐,

多言确系友高擎。

陈年旧事围桌叙,

军旅轶闻亲氛融。

阵阵笑声传院外,

荡起村中小旋风。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酒足饭饱,午餐结束。班长家的三个多小时里,有多少战友情没有叙完,有多少知心话没有说够,但是,嫂子在医院里等着班长去守护,我们待不下去了,告别老班长,驱车去大厂县城,拜访我的老战友李友旺大哥。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李有旺,1968年入伍的老兵,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634团政治处宣传干事,我曾经的副指导员,与刘世友班长既是战友,又是老乡,还是亲戚,……在部队时,我们连被上级炮兵机关树立为学户县农民画的典型,我在师里画画儿时,李指导员把我叫回连里修改战士们画的画,李哥为连队的建设立下了大功,我们哥俩也有了不竭的战友缘。

2010年,我曾经和几个战友到大厂看望过李大哥,后来李大哥又到德州来看望过我们,双方见过几面,并结上了诗缘,在诗词上面,李大哥对我的影响很大,经常给我发有关诗词的教材,使我的诗词略有长进。今天能写点儿东西,与李大哥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刚进入大厂县城,李有旺大哥就来电话,告知我们的等候地点,他正带着几个战友在小区门口,热情的迎接我们。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70多岁的李大哥依然是精神矍铄,英姿不减当年,说话做事仍然是那样的和蔼,稳重。给大家一种温馨的感觉。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李大哥把我们让进家门,嫂子已经摆好了果品和茶水等候我们的光临,少不了又是一番寒暄。五点多,战友给李大哥打来了电话,说饭店房间已经安排好了,让我们过去赴宴。我们放下了汽车,和李大哥一块儿往饭店走去。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老战友们相见分外的激动,在饭店,我们见到了四连的指导员李全华大哥,还有张玉虎,李强战友,特别是李永旺大哥,还请到了大厂诗社的社长宋廷岳先生作陪,使我们这次战友的相会,更加蓬荜生辉。大家吃着,喝着,聊着都是与军旅有关的事情。其中张玉虎战友,还专门弄来了一箱战友情的白酒助兴。这次的晚宴充满了浓浓的军旅味。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李全华指导员听说我们明天要去回德州,一再的挽留,并要求再安排一场。让我们明天中午吃过饭再走,我们谢绝了李指导员的好意。并邀请李指导员和其他战友到德州做客。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战友们虽然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说起军旅的事情一点儿都不含糊,每个人都是思路特别清晰,就好像是在部队中,昨天才发生的事儿一样,滔滔不绝地娓娓道来。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晚宴结束,大家在饭店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然后以李有旺大哥为首的大厂战友们,又给我们准备好了礼物,并把我们送到了宾馆房间,继续刚才的话题,热情洋溢的聊到了很晚,很晚,此行使我们很受感动,考虑到老大哥们都是70多岁了,经我们多次的催促,他们才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我们回家休息。

第二天清晨,我们没有再让老战友们相送,发微信告别了各位老战友,踏上了返回山东的高速公路,返回了家乡。……

难忘的战友聚会,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左起:李强,宋廷岳,李全华。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大厂会战友(新韵)

芳华戍塞鬓白逢,

弹指四十七载冬。

昔日雄杰无军旅,

赤情贤弟有仁兄。

梦中折柳千枝递,

家里碰杯三百兴。

面热酒酣多话语,

泪流笑聚醉儒翁。

新兵八班战友们——47年后再相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