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上海之春閉幕:新老經典從這裡啟航

今年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60週年,28日晚上,由上海音樂學院管弦樂團帶來的《紀念〈梁祝〉60週年音樂會》在東方藝術中心上演,也為第36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畫上句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慧琳出席閉幕式並觀看了演出。為期21天的音樂節期間,37臺新老佳作接連上演,也讓上海之春這個中國最悠久的音樂節品牌,煥發出新的生機。請聽上海電臺記者曹夢雅發來的報道。

【听】上海之春闭幕:新老经典从这里启航

”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有請著名作曲家何佔豪、陳鋼先生,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女士登臺。“

在觀眾的掌聲中,何佔豪、陳鋼、俞麗拿代表六十年前《梁祝》首演創作及演出團隊,領取了由上海之春組委會特別頒發的“《梁祝》首演60週年特別榮譽獎”。

時光荏苒,1959年5月27日,作為上海之春開幕式演出的劇目,《梁祝》在蘭心大戲院首演,彼時的俞麗拿僅僅19歲。60年後,俞麗娜的學生、20歲出頭的陳家怡,又在上海之春奏出翩躚樂章。不少觀眾專程趕來,共赴青春的旋律。

”因為是我們那個年代我們70歲的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年輕人也喜歡,很想看看俞麗拿老師再拉個小片段。經典的東西確實是代代流傳,永遠不會失色的。“

經典是新人新作經由時間的打磨釀造而來的。作為上海之春的傳統,本屆推出的37部作品中,新人新作佔比超過40%。在長三角舞蹈展演上,上戲附屬舞蹈學校推出的中國舞蹈荷花獎金獎作品,由一位僅學了4年舞蹈的孩子擔綱主演。市舞協副主席陳家年說:

”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就把學生推上推向舞臺了。那麼她再沒過兩年,可能就成為芭蕾舞團主要演員了,很多年輕人進了歌舞團要使用,使用過程中就不會生鏽,他就會成長。它是推動了我們的教學工作。“

【听】上海之春闭幕:新老经典从这里启航

陳家怡演繹《梁祝》

經典的誕生,還需互融互通,海納百川。自去年長三角文藝發展聯盟在滬成立後,滬蘇浙皖斯蒂建立健全了文藝資源共享的新格局,其成果在本屆上海之春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比如,“海上新夢”委約作品《“大江入海流”原創管絃樂作品音樂會》中,由滬蘇浙3地的6位藝術家攜手描繪海派文化特有風貌,這樣的作品視野便更為開闊。江蘇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崔新:

”我很認真的攻讀了王安憶女士的長恨歌,音樂裡用了一個非常典型的滬劇的曲牌,紫竹調,還有評彈,江南絲竹把他們融合在交響樂的作品裡面,又要從中能折射出當代上海人的一種城市精神,這個是我這次覺得特別有收穫的。“

【听】上海之春闭幕:新老经典从这里启航

攝影:祖忠人、蔡晴

經典是常演常新,不分國界的。在去年“上海之春”首演的《中華創世神話原創作品音樂會》,今年特別邀請了南歐老牌樂團塞爾維亞廣播交響樂團進行再演繹。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許舒亞說,未來希望更多外國樂團在上海之春演繹中國新作,並帶向世界。

“一個好的作品,如果作品本身是優秀的,那就一定會爭取到更多的機會,在未來再演,也有可能把它推到國外去,在整個中國的音樂方面能夠起到一些推動甚至創新的作用,使得上海之春既是一個最古老的音樂節,同時也煥發新的活力。”

【听】上海之春闭幕:新老经典从这里启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