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司馬懿沒有識破空城計?

兩棵樹219


我是生活問道。

《三國演義》中有兩個可以改變歷史走向的疑案,一是華容道放曹操,二是孔明空城計退仲達。

假作真時真亦假

諸葛亮一出祁山原本順風順水,使用馬謖的辦法計間司馬懿,智取南安,天水,安定三城,罵死王朗,收姜維,孟達也表示了願意重回蜀漢的願望。

魏主曹睿無奈之下只有重新啟用司馬懿,而司馬懿的復出,瞬間扭轉戰場的不利局面。首先兵貴神速,斬殺了沒有聽從諸葛亮建議的孟達,緊接著直奔咽喉要道街亭而來。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計間司馬懿是馬謖出的主意,由於諸葛亮用人不當,街亭要地也被馬謖丟失。街亭的重要性從司馬懿的安排中可以看出,拿下街亭“竟取斜谷,由西城而進。西城雖山僻小縣,乃蜀兵屯糧之所,又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總路。若得此城,三郡可復矣。”

可以說,街亭的丟失,接下來的事已經不單單是戰爭範疇了。

諸葛亮立刻對自己的失誤做了如下補救措施:

一,命令關興、張苞各領三千精兵,沿武功山小路前進。遇見魏兵,鼓譟吶喊,嚇退對方後前往陽平關。

二,命令張翼去修理劍閣,準備回去的路暢通無阻。

三,命令馬岱,姜維負責斷後,埋伏在山谷中,等所有部隊都安全撤退了,才能撤離。

四,命令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所有軍民全部撤離到漢中,給司馬懿留三座空城。

五,命令心腹之人到冀縣負責將姜維家人護送到漢中。

六,最後的五千兵馬全部去西城搬運糧草。

到目前為止,諸葛亮身邊一個能征善戰的將領也沒有,只有一班文官和兩千五百名士兵(另外兩千五百人去搬運糧草)。

當時的情況有多危急,可以從這段描述感覺到“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往西城蜂擁而來。”

面對魏兵分兩路向西城縣殺來,諸葛亮做了破釜沉舟的最後冒險:

“蔣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並且命令“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又信心十足的表示“吾自有計。”

司馬懿率前軍哨先到了城下,見到了這番情形,立刻報告司馬懿。司馬懿太瞭解諸葛亮,諸葛一生唯謹慎,這不是他的風格。

這裡有個細節,司馬懿止住了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這就能看出來,司馬懿這個時候是和大部隊脫離的,最多也就帶了幾個隨從。

此時的諸葛亮坐於城頭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兩邊只有兩個童子陪伴。

司馬懿沒多久就回軍陣,不聽任何人勸阻,執意退軍,甚至連最基本的小部隊試探性進攻都沒有。而諸葛亮對眾官的解釋也是含糊其辭,只說司馬懿知道我不弄險,所以不敢進攻。

司馬懿的退軍是以潰敗完成的,一路上被諸葛亮做出的埋伏挨個打了個遍,損兵折將,更加坐實了諸葛亮有埋伏的事實。

司馬懿再次回到西城後才發出感嘆“吾不如孔明也!”

那司馬懿真的是沒有看穿諸葛亮的空城計嗎?答案顯而易見,諸葛亮的空城計自然是瞞不過司馬懿的。

以司馬懿的智謀,即使蜀軍把全部兵力都埋伏在城裡,一個小小的西城縣能埋伏多少兵馬?司馬懿可是有十五萬大軍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司馬懿在畢其功於一役的緊要關頭撤軍呢?簡單一句話:高手過招,功夫在棋外。

司馬懿自然不會忘記近在眼前的事,蜀軍的一個簡單的離間計就差點讓他的家族遭遇滅門之禍,難道真是曹睿看不出來嗎?即使曹睿看不出來,為什麼在曹真力保之下,還輕易相信了離間之計?

這一點從太尉華歆和王朗的奏章中看出端倪:

華歆:“司馬懿要求守雍州,涼州,就是圖謀不軌。以前太祖武皇(曹操)就對我說過:司馬懿不能給他兵權,否則一定是國家的隱患。最好現在就剷除他。”

王朗:“司馬懿雄才大略,時間久了,肯定會有禍事的。”

於是曹睿安排了安邑的形成,藉機罷免了司馬懿。之所以沒有殺掉司馬懿,其實就是因為蜀漢的威脅,而蜀漢最大的威脅就是諸葛亮。

如果此時殺了諸葛亮,大魏最大的威脅消除了,司馬懿在沒有利用價值,自然難以逃脫兔死狗烹的悲慘結局。而此時司馬懿家族的勢力還遠遠不夠強大,根本無法與曹睿為首的大魏抗衡。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與當年曹操在華容道上的遭遇很相似。

歷史上沒有空城計的演出,如果有,我們不妨想象一下諸葛亮會彈那首曲子呢?《十面埋伏》是一定不可能的,如此挑釁的曲子只會激發司馬懿除之而後快的決心。我倒是覺得,諸葛亮一定會彈曹操當年赤壁的《短歌行》,畢竟,那是決定了三分天下的歷史時刻。

江湖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留了一線的司馬懿憑著自己熬人的本領,終於熬到了諸葛亮的死,熬到了曹魏勢微,熬到了司馬家族的崛起!“三國歸晉”是對空城計的最好詮釋了。

謝謝大家閱讀!


生活問道


實話跟你說吧,當時司馬懿並非完全沒有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而是另有其因。

諸葛亮將城門大開,讓司馬懿心存顧慮不敢上前,最終領兵撤退,失去了大破蜀國的最好機會。


當時整個城裡總共不到2000多人,諸葛亮在城頭上面彈琴,身邊還有一對童男童女。而司馬懿雖有15萬大軍,看著城頭上面彈琴的諸葛亮,司馬懿聽完一曲後才下令部隊撤退。

期間甚至司馬懿的兒子曾要求進去試探一下,也是被司馬懿阻止了。他兒子雖感無奈,但是軍令難違啊。

多年之後,司馬懿的兒子向父親問起當年諸葛亮耍空城計時,為何不讓兒臣領兵攻進城去。司馬懿說:“司馬家族之所以被曹操重用,就是因為諸葛亮的存在,如果諸葛亮死了,我們司馬家族最大的敵人就變成曹魏政權了。界時,司馬家族必將遭遇滅頂之災。”


事實上也確是如此,曹操曾對自己的後人說過:“司馬懿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殺。”

司馬懿只是曹操用來對付諸葛亮的一枚棋子。

由此可知,曹操從來不大信任司馬懿。這就是司馬懿假裝自己中計的緣由,不裝不行啊。他如果真的攻進城去抓了諸葛亮,那就自己也離死期不遠了。

當初,司馬懿看到城頭上面的諸葛亮時,就已經想到了這問題,他在城下其實並不是在聽諸葛亮彈琴,而是正在思索假如真的活捉或者打死諸葛亮後,結果會怎麼樣。


最後司馬懿認為,假如沒有了諸葛亮,那麼自己對曹操來說,也就失去了作用,因此決定,堅決撤軍!

所以諸葛亮佈置好的空城計疑陣,司馬懿只有選擇中計,這也是兩位頂尖謀士之間的生死較量。


史裡淘聲


嚴格來說是沒有識破,但司馬懿一生用兵謹慎,不做沒把握的事情。

雖然在心理他有點猜疑,他看見諸葛亮在城樓上神情自若比彈琴,試問誰敢拿自己的性命來做賭注,畢竟生死攸關 ,而諸葛亮也是用兵謹慎,這一點司馬懿再清楚不過。

不過事已至此,諸葛亮只有孤注一擲賭一把,而司馬懿卻有更多選擇性,他可不願冒這個險,哪怕是萬分之一的機率都划不來。

當然司馬懿的心思根本不在伐蜀,而是扳倒曹氏集團。


知足常樂6144539457


中國有句話叫做“養寇自重”。

如果真有諸葛亮設空城計,試問司馬懿會看不出嗎?當然不會的,戰爭不只打的是兵力配置,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情報戰,自從有戰爭開始吧,情報戰也就應運而生了。最多的解釋就是,你諸葛亮活著,我司馬懿才能安然無恙,對於魏國來說,司馬懿存在的最大價值就是諸葛亮。正如後來大明的李成梁對努爾哈赤。





沂蒙阿亮


狡兔死走狗烹 司馬懿作用就是和諸葛亮作戰 當時司馬懿兒子說一個小山寨該有多少伏兵 身後幾十萬大軍 可以先派幾千人試探 諸葛亮就在上面彈琴 司馬懿聽彈琴沉思大聲說城寨有伏兵 撤軍 這是政治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