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抱歉,我不曾記得我愛過父母


王朔:抱歉,我不曾記得我愛過父母


2007年王朔曾帶著母親參加了一檔《心理訪談》的節目。

在訪談中,王朔反覆地問媽媽一個問題:“我是殺人犯你還愛我嗎?”

媽媽的回答是“我會舉報你”。


王朔:抱歉,我不曾記得我愛過父母

有心理學家分析,王朔之所以問這個問題其實是在渴望一種母親對自己的無條件的愛,是王朔最初信賴感缺失所急於尋求的心理補償。

但顯然,母親的回答並沒有讓王朔達成心理上的圓滿,所以,在接下來的節目中,王朔像賭氣似的孩子一樣,和母親“作對”。

當母子倆人在節目中面對同一張老照片時,媽媽試圖證明自己與王朔的親近,而王朔卻用同樣的照片來證明他們的疏遠。

當心理學家讓王朔在孫悟空、皮諾曹和哪吒三個動畫形象中選擇一個最符合自己的形象時,王朔選擇的是哪吒,並激動地說出了自己的理由:“我選哪吒是他父親不問青紅皂白讓他死,他說你不就是生我嗎?我把我的生命還給你。我喜歡這個。我不欠你行嗎?你們對我有什麼權力呀?”

縱橫江湖,所向披靡的朔爺,一直困在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上而無法和解。

王朔:抱歉,我不曾記得我愛過父母

在寫給女兒的《致女兒書》這本書裡,王朔寫了這樣一段話: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短短几句話,既道出了自己對父母的複雜感情,也道出了中國式家庭的一個普遍現象:父母與子女漸漸成了陌路人,心裡有情,嘴上無話。

王朔:抱歉,我不曾記得我愛過父母


1、過早分離和孩子的被拋棄感

王朔一歲半就被送進保育院,從小就過著集體生活,過兩三個個禮拜才回一次家,直到到十歲才離開保育院。

“我是在群宿環境中長大的,很長時間,我不知道人是爸爸媽媽生的,以為是國家生的,有個工廠,專門生小孩,生下來放在保育院一起養著。”

與父母過早的分離,讓王朔在最初的成長中失去了家庭這樣一個心靈的棲息地,尤其是母愛的缺失,構成了王朔一生最初的信賴感的缺失,讓他在心理層面上早已流放了母親。

埃裡克森認為母親與孩子的親密關係構成了孩子對所生存世界最初的信任感。

而王朔從一開始就失去了這一切,這直接導致了王朔與母親之間的惡劣關係:“她(王朔的母親)是特別能激起我惡的一面的那種人,我對別人,周圍的朋友包括半熟臉從來不這樣,再瞧不上忍無可忍,也至多是一副眼睛朝天的操性。可能因為是媽,不怕得罪。可能是吵了半輩子,形成了一模式,好話也不會好說。”

同樣的,王朔的媽媽也痛苦,她不是不愛兒子,她在自傳《一家人》這本中就寫到:在這裡,我想對兒子說:“媽媽永遠愛你。”

可惜,幼年時候的鏈接斷裂了,就很難再修復,她的各種關切,都被兒子拒之門外。

王朔的母親給王朔買了襯衫,王朔其實很高興,卻非要拿起來塞給哥哥:“這是她給你買的!”

母子倆之間似乎總是表錯情,明明關心對方,開口變成了責怪,明明是擔心對方,一說話又變成了質問。

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早年與母親過早分離的孩子會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會深深地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並感到沮喪,在成年後會無法形成健康的情感關係。

這一點,在王朔身上有跡可循,他對親情是極度懷疑的,在《看上去很美》中,他用質問的口氣說道:“人際關係中真的有天然存在,任什麼也改變不了的情感嗎?”

王朔:抱歉,我不曾記得我愛過父母


2、母子連接比你想象中更重要


一個嬰兒從從降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尋找母親的聲音。

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哄孩子睡著後,悄悄把他放下,放在另一個人懷裡,有的孩子可能馬上張開嘴巴大哭起來。

眼睛都沒睜開,她就知道換人了,因為他熟悉母親的味道和氣味,所以是不是母親,嬰兒都非常清楚。

聽過一句話,很難聽,我個人很不喜歡,叫“寧死當官的爹,不死討飯的娘” ,一個孩子失去父親是失去了世界的完整,而要失去母親,則是失去了整個世界,可以說母親和孩子之間這種天然的生物性連接是無法更改的。

小可一歲半時被送回老家由奶奶來撫養,直到4歲才再次見到父母,別人讓她喊爸爸媽媽,她很想喊,可是喊不出來,那時,父母在她眼裡完全是陌生人。

兩年後,父母準備把她接到身邊,當她知道這件事時,恐懼大於興奮。

為了見到父母能叫出“爸爸”、“媽媽”,一個6歲的孩子,居然獨自藏到一個沒人的地方悄悄練習這兩個發音,尤其是“媽媽”這個音,她練習了很久很久,小可說父母是有文化很善良的人,他們也想努力愛她,彼此都做了最大的努力,她後來克服心理障礙,終於學會了喊媽媽,但和父母的隔閡卻一生也不能消除。

小可說:“我和父母之間永遠也不可能有弟弟妹妹和父母間那種貼心貼肺的感覺,我永遠覺得自己是個孤兒。”

作家陳嵐說:一個孩子在嬰兒時期,對母親的愛非常痴迷。

而小可正是在特別渴求母愛的階段,卻被迫分離,斬斷了和母親的連接,所以,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心的這個空洞都無法被填滿。

王朔:抱歉,我不曾記得我愛過父母

3、母愛需要訓練,更需要父親的支持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所謂母親的技巧,我們指的是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無法用教條來傳授的。

聞名世界的蘋果CEO喬布斯從小成長在一個收養他的家庭裡。儘管收養他的養父母對他很好,脾氣都很溫和,儘可能地抱持著他的情感,也他們盡力供他讀大學。

但是,喬布斯一生的許多行為,依然充滿了破碎感、流浪感。

他人際關係始終非常糟糕。親密關係也很糟糕。合作伙伴即使尊敬他的才華,也無一例外地認為他是個人渣。

他對完美主義的超出正常的苛求,當然給這個世界帶來了美妙無比的電子產品。但對個人而言,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心理上的孤獨、無助和絕望。

那是很典型的被拋棄的孩子的絕望:“是不是我更好一點,我更完美一點,你就不會拋棄我?”

除此之外,他還拋棄了自己的長女,不承認她是自己的孩子,詆譭她的生母。拒絕法庭要求的血緣關係鑑定——儘管實際上毫無疑問,她就是他的女兒。

就算後來接納她住進自己的家庭(甚至是強迫長女必須和他同住),也通過忽視、苛刻、冷淡來不停地心理虐待這個孩子。

他富甲天下,卻拒絕給自己女兒買一臺人人都有的電腦;他開剩下的車,女兒卑微地問她,是否可以把他不要的車,給她開。(美國孩子成年時通常會得到父母贈送的一輛二手車)他沒給,同時還諷刺地對女兒說:“麗薩,你永遠別想從我這得到任何東西。”

很明顯,他在他的長女身上,重複宣洩著自己被拋棄的憤怒。

他在其他孩子面前正常,把攻擊性、把惡劣的一面、把被拋棄被傷害的絕望,都傾倒在長女這個容器裡。

如果你濃縮他一生的心理軌跡,就會發現,偉大強大如喬布斯,終其一生,就是個不安的、孤獨的孩子。


王朔:抱歉,我不曾記得我愛過父母

都說孩子要屎一把尿一把地親自拉扯才會親,這是很有道理的。

血緣固然是一條紐帶,但僅靠血緣溝通親情,恐怕不夠,如果和孩子早期相處不足,彼此間的情感聯結就會比較稀疏,而這種聯結是有時間段的,錯過了就很難再建立新的聯結。

母親對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這並不意味著父親就不重要,

父親最重要的地方在於給予母親足夠的支持和理解,這樣母親才能全心全意的把愛投入到孩子身上,一個自我破碎的母親和一個過早離開孩子的母親,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同樣巨大。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句話:“母愛不應建立在抽象的理性認識上,應建立在情感基礎之上。”

也就是說一個母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每天都會產生新的情境,其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應用她對孩子的領悟和了解,她只有真正對孩子有興趣,而且一心一意要贏取他的情感,並保護他的利益時,才會有這種技巧。

從這點上來看,王朔和喬布斯的幼年時期的確缺失這種來自母親的最原始,最本真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