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這個慢行業,也要進入下半場了嗎?

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由i黑馬、火柴盒主辦的“教育產業未來峰會”上,達晨創投合夥人何士祥、ATA總裁黃威、愛學堂創始人汪建宏、兄弟連創始人李超圍繞“教育的下半場”主題展開的圓桌對話,創業家主編王根旺擔任主持人。


教育這個慢行業,也要進入下半場了嗎?


對於教育下半場這個說法,ATA總裁黃威和兄弟連創始人李超都不認同。黃威表示,未來一段時間裡,職業教育會是一個非常大的發展機會,是嶄新的發展機會。所以這不是下半場,而是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李超指出,在這個全新階段,更重要的是對客戶的服務,在公司管理方面要更精細化,提高整個的品質。

談到K12這個市場,愛學堂創始人汪建宏預測,也許它在未來會進入一個越來越無邊界的競爭。“K12在未來不是怎麼從別人佔領的山頭打下去,也許是從另一個山頭攻上去,我覺得彎道超車不如換道超車。比如能不能通過人工智能把新內容通過新技術的手段,適配給需要的小朋友,把老師大幅度的減少,這是很好的機會。”他建議創業者,要找到自己最擅長的點,不一定要學頭部公司,因為它已經積累了太多資源,打它不好打了。

作為投資人,達晨創投合夥人何士祥表示,今年資本會有比較大的壓力,錢比較緊張,但資本還是很喜歡教育這個領域,除了基金外,上市公司也在加大併購和整合的力度。所以他建議創業者融資的時候要在上市公司和頭部品牌機構這兩方面下功夫。

以下為對話實錄:(經創客貓編輯,有所刪減)


教育這個慢行業,也要進入下半場了嗎?


現在是否進入教育的下半場?

主持人:有人認為現在是教育的下半場,大家對這個觀點怎麼看呢?

何士祥:有幾個方面,第一,2018年以後技術變化不太多了。原來講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到人工智能,包括去年的直播。

第二,2018年出了很多新政策。還有一點,2018年有很多公司去美國、香港上市,說明美元資金投的項目都要退出了。包括2018年的人民幣基金,也面臨很大的壓力,募資也比較難。所以一個是技術層面,一個是政策層面。

不光是我們這個產業,我原來做的文化產業比這個更慘,也進入到下半場,實際上邏輯是一樣的。投資人看投資地圖,每一個行業是密密麻麻,對於整個行業也是一個浪費。

不管怎麼樣,在任何一個行業裡面,(對於)好的企業、好的產品,包括好的資本,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期。

黃威:我個人很不認同下半場的提法,下半場已經談了很多年。

從發展階段來講教育和科技、社會的變革,跟政策結合得越來越緊密了,沒有辦法獨立存在,特別是受科技的影響。所以大的科技變革前沿會對教育產生影響,會產生危機感。教育政策經過一系列變化之後,進入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節點。從經營者的角度來講,未來一段時間有相對比較平穩的經營環境,競爭會加劇,所以會有這樣的一些焦慮和提法,我個人是認同的。

談一下我的個人感受。現在有兩個層面的改革非常重要,一個是K12的改革,核心就是高考改革,高考改革產生了很多機會,也帶動了素質教育。因為校內和校外融合,從家庭角度來講,家庭消費包括校內和校外,前年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規範教育培訓。

第二個層面的改革就是職業教育改革,重點是放在了中職。現在由於城市化進程、農民工,所以中職被重視了,還有高職、本科。這樣的大背景下形成了很多利好政策,形成了一些好的商業機會,比如校企合作,這方面非常重要。

我覺得未來一段時間裡面,職業教育會是一個非常大的發展機會,是嶄新的發展機會。這不是下半場,而是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趨勢的話,一個是在K12應試、素質教育的結合越來越重要。在高等教育也一樣,高等教育的改革重點,要能更好地促進就業。線上線下的結合更加重要,校內和校外的結合更加重要。

汪建宏:上半場大家更多找根據地,不管是做校內還是校外,大家在探索在哪個根據地穩了。下半場應該探索邊界,可以在你的根據地做什麼。

好未來探索公立教育,而且投入非常大。VIPkid在探索數學,往多學科發展。對於我們來說,我們上半場在把自己的根據地打得更牢,所以我們的定義把公立學校服務好,公立學校的效率是偏低的。偏低的原因,除了技術之外,還有就是缺少教育的資源。

我們通過互聯網,要把好的教育資源分享出去。但是發達地區不缺少優質資源,它有很多好的資源,它要的是創新,怎麼用好的技術和內容,把它原本的教育再升級。所以它倆的追求是不一樣的。

我們也在探索自己的邊界,比如校內到校外的探索,是不是可以往校外延伸,這是我們對下半場的思考。

李超:我比較同意黃總講的,不叫下半場,應該是一個升級階段吧。

我是做IT類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比較細分的。先說一下國家政策,這個領域是絕對的利好,總理前一段時間做的政府工作報告直接說高職要擴張100萬,我們和高職類院校的合作肯定前景非常好,包括本科。政策方面是不斷的利好,包括這兩天有非常多的高職院校在擴張壓力下,主動找到我們合作,異地辦學方面都有鬆動。

和K12相比,我們跑出來的頭部企業非常少,主要還是企業管理偏初級,就是IT領域。我們自身融了不少錢,踩過很多坑,深感企業的問題,一是企業管理,二是這個領域的師資問題。有的從業者代碼能力非常強,但是講課有問題,造成這個領域的公司目前來講還是一個初級階段。但是有向線上線下結合,利用新的技術把它快速變大,或者不叫快速,叫健康變大的趨勢。另外我們的客戶也在變化。

所以不應該是下半場,上半場才那麼短。應該是一個新的階段,在下半場更重要的是對客戶的服務,在公司管理方面要更精細化,提高整個的品質。


教育這個慢行業,也要進入下半場了嗎?


教育下半場的核心是什麼?

主持人:在你們看來下半場的核心是什麼,是技術、獲客還是牌照呢?

李超:我這個領域的頭部大公司,更注重的是在技術層面上怎麼能把受眾服務的標準統一化。因為你越來越大了,學生越來越多,反襯到內部的管理要更精細化。對於小公司可以線上化,我們垂直領域在騰訊課堂已經出現了幾個人、幾千萬一年的營收。

我判斷未來三五年,會出現幾十個人的團隊,達到10億的營收,也是可能的。我們這個領域錄播大家已經比較接受了。

第三個判斷,還是企業內功,要以現金流,包括淨利潤、更精細化的管理、績效考核要做實。

主持人:獲客方式會有大的變化嗎?

李超:大家講流量貴了,因為渠道變了。在我看來獲客越來越容易,只需要你把人際關係,包括某些你在後面展示的東西放在前面。比如我們先把書送給他,看似前端多花點錢,實際上在後端花得更多了,還是有一些技巧的。通過微信和很多方式我覺得連接更多了,

其實獲客並不難,渠道和方法的升級是更重要的

汪建宏:看這個市場(K12)的時候,我們要有一個不同的思維,也許它在未來會進入一個越來越無邊界的競爭

校內最早的這波只做校內的培訓,一個是負責把校內做好,一個是負責把質量做好。也許未來校內很多老師會把很多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向課外引進。同時從海淀來看,政府也在購買很多校外服務。它把校外一些優質的教育服務購買到體制內,所以邊界之間越來越不明顯了。

K12最貴的是兩個事,一個是獲客成本,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獲客成本非常高。如果做一對一,要將近1萬人民幣了。如果在體制內獲客成本是很低的,但是校內的轉化率沒有校外轉化率高。但是它倆如果平衡一下,我覺得是一個新機會。

所以K12在未來不是怎麼從別人佔領的山頭打下去,也許是從另一個山頭攻上去。我覺得彎道超車不如換道超車。在新的賽道找到新的機會突圍出來,也是一個新的機會。K12進來是師資,能不能通過人工智能把新內容通過新技術的手段,適配給需要的小朋友,把老師大幅度的減少,這是很好的機會。

黃威:未來新的發展階段,有幾個大事比較重要。

第一,政策。過去一段時間教訓大家吸收得很多了。每一個從業者無論是從早教到職教到教師的政策,依舊要考察一下,你做的事情要從政策角度來判斷髮展的趨勢。

第二,科技這些變革的影響,要回歸核心。你做這件事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真正能夠實現教學目的和目標,教學效果的提升,解決學生和家長面臨的問題。誰解決得更好,誰解決得更高效,解決的方式更好,誰就能在這個市場上勝出。未來會出現人工智能會往非人工智能方向走,非智能會向人工智能走,目的還是在於各有所處。教育應該解決本質的問題,學生的成長、培養的問題等等。

主持人:你覺得人工智能在可以看見的這幾年,能給教育帶來什麼變化呢?

黃威:首先是大幅度地強化技術,教育是個慢行業,這個行業對一些創新型的技術引用,它的趨勢是不一樣的,不像交通等等其他行業。

教育的決策是個非常重的事情,我很敬佩前沿科技的探索者,當然他們各個都遇到了很多問題,撞得頭破血流。這件事情最重要的一點,要考慮教育教學最根本的規律,以學生的學習效果來講,你要向家長證明,我做這件事情比競爭對手更高效,並且能實現更好的效果。你能用更少的錢,來實現以往想達到的學習效果。無論是用線下的方式、科技的方式還是傳統方式,只要做到了就一定能勝出。

這個市場的這個性質,不會有變化。K12是以升學為目的,現在形成了一種和應試能力相融合的趨勢。大的市場趨勢還是以應試、升學為導向的市場。到了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主,解決三個核心問題,成長、升學和就業,教育就是解決這三個問題。

我認為人工智能就是階段性的手段,這個手段很重要。就像以前用互聯網,可以起到它的作用。但另外一方面不要誇大它對於教育的影響。

何士祥:我們從投資角度來看,技術有大的變革,對這個行業有比較大的影響。

以目前的現狀來看,今年的資本會有比較大的壓力。2018年私募市場的融資,比2017年跌了百分之七八十。對於未來來說,錢都會比較緊張。資本在往頭部的基金進行集中。

還有一種,現金流比較好的,很多上市公司拋媚眼。資本還是喜歡這個行業,包括國家的政策,包括技術的變革雖然目前看不太清楚,但是資本還是很喜歡這個行當。所以像上市公司,也加大了併購和整合的力度。

融資的時候,一定要向上市公司的多下點功夫。再者是頭部的品牌機構,他們還是很有錢的。

未上市的公司,品牌架構要加大融資的力度,不要太看中估值。再者上市了的公司,也要整合這個產業,這是比較大的機會。

我認為資本里面2019年會有比較大的作用,因為宏觀和技術這兩點大家都有預測。資本今年整合的力度也會比較大

主持人:您認為對於教育行業的從業者2019年比2018年來講,資本會變好還是變壞?

何士祥:我認為資本市場會變得比較好。

(以上為創客貓現場報道,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