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正了解赛博朋克吗?把“赛博朋克”剖开来,能够看到什么?

我们真正了解赛博朋克吗?把“赛博朋克”剖开来,能够看到什么?

你真正了解“赛博朋克”吗?把“赛博朋克”剖开来,我们能够看到什么?

题记:没有cyber(赛博),也就无所谓punk(朋克)。

近些年,赛博朋克的风潮又有重新崛起的态势。

2017年4月,《攻壳机动队》上映;2017年10月,《银翼杀手2049》上映;2018年2月,奈飞推出科幻美剧《碳变》;2018年5月,游戏《底特律:变人》上线;不久后,酝酿多年、誓将全面呈现赛博朋克经典要素的游戏《赛博朋克 2077》发布预告......

时间进入2019年,先是有卡梅隆筹备了近二十年的《阿丽塔》上映,而后奈飞推出了动画剧集《爱,死亡和机器人》,不到一个月便获得了9.2分,至今依然保持着这一高分。

面对这些赛博朋克作品里光怪陆离的世界,大家感慨不已。但是,真正了解“赛博朋克”的朋友其实并不多。毕竟,这不像科幻、玄幻、悬疑那样,可以顾名思义或望文生义。“赛博朋克”这四个字,对于不了解的朋友来说,几乎就是一片乱码。

我们真正了解赛博朋克吗?把“赛博朋克”剖开来,能够看到什么?

而现如今,“赛博朋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已经越来越近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赛博朋克”早已不再是科幻。它所描述的世界,几乎就是我们当下的生活。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真正认识“赛博朋克”。

因此,【大象看戏】接下来将写一组关于“赛博朋克”的系列文章,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赛博朋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真正了解赛博朋克吗?把“赛博朋克”剖开来,能够看到什么?


“赛博朋克”一词,是对“cyberpunk”的音译。而cyberpunk,有时又被翻译为数字朋克、电脑朋客、网络朋客,或者电脑叛客、网络叛客。

cyberpunk这个词,是由cyber和punk两部分合成的。创造出“cyberpunk”这个词的人,叫Bruce Bethke(布鲁斯·贝斯克)。本文为“大象看戏”原创发布。他处所见,必为偷窃。敬请举报!

布鲁斯·贝斯克是一位科幻作家。他之所以“杜撰”出这么一个原本不存在的词,当时只是为了让自己的新作能够有一个令人过目难忘的标题。“我这么做完全出自于个人利益,百分之百的营销驱动。”

我们真正了解赛博朋克吗?把“赛博朋克”剖开来,能够看到什么?

布鲁斯·贝斯克(1955-)

如此说来,科幻作家布鲁斯·贝斯克的做法,和我们当前像【大象看戏】一样的自媒体人所干的“勾当”一样一样的:挖空心思,取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看来,“标题党”们的祖师爷应该就是布鲁斯·贝斯克无疑了。

那么,贝斯克为什么会想到将cyber和punk组合到一起呢,而不是选择其他另外的两个词?这就需要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究竟“cyber”是什么东东?“punk”又是什么西西?


先说“cyber”(赛博)。并不是因为它摆在前头,而是因为大家对punk(朋克)一词的了解,相对来说要多一些。而不少朋友因为对cyber(赛博)一词却知之甚少,从而对“赛博朋克”生发了诸多误读。

更重要的原因是,尽管punk(朋克)是赛博朋克最关键的源头和最核心的内涵,但如果不理解cyber(赛博),那么对“赛博朋克”的认识只会流于表面。毕竟,【大象看戏】觉得,没有cyber(赛博),也就无所谓punk(朋克)了。

我们真正了解赛博朋克吗?把“赛博朋克”剖开来,能够看到什么?

Cyber一词源自希腊语Kubernetes,最初的意思是“舵手”。1948年,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发表了著名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书。在书中,他首次创造了cybernetics(控制论)这一新词。

十四年后的1962年,美国自动控制专家唐纳德·迈克尔也以cyber为前缀,创造了新词cybemation(电脑化,自动控制)。于是,cyber就与电脑和网络搭上了线,常被用作前缀来表示与电脑或Internet相关的事物。

我们真正了解赛博朋克吗?把“赛博朋克”剖开来,能够看到什么?

而作为前缀的“cyber”,依然保持着诺伯特·维纳所赋予它的内涵,只是转变为采用电子或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控制”。

“赛博朋克”中的“cyber”(赛博),指的就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掌握了技术、资源和信息的企业巨头(企业Zhengzhi聚合体)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地“控制”着整个社会,普通人和贫困者无依无靠却又无处可逃。

我们真正了解赛博朋克吗?把“赛博朋克”剖开来,能够看到什么?


再说“punk”(朋克)。前面提到,punk(朋克)是赛博朋克最关键的源头,和最核心的内涵。要理解这一点,【大象看戏】认为,我们需要一起来上一堂“历史文化课”。

朋克(Punk)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当时是英国人对“失足妇女”的蔑称。经过了两个世纪的演变后,这个词的含义扩展为“小人、胆小鬼、业余”等等,但依然带有明显的贬低性质。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战后现实主义(Post-war Realism)和自由主义(Liberalism)的意识形态爆发开来。在惨烈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试图要打破身边的一切条条框框。

我们真正了解赛博朋克吗?把“赛博朋克”剖开来,能够看到什么?

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年轻人,开始有了想要表达自我意识和宣泄社会不公的欲望。这种欲望,最先通过摇滚乐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而对于那些高居楼阁的上流社会群体来说,这些奇装异服、满嘴脏话、性格暴躁的“小混混”,无非就是一帮只会在点燃的垃圾桶边弹着贝斯,kè yào kè HIGH了的LOSER(失败者)而已。

于是乎,“punk”(朋克)一词与这些“小混混”“失败者”联系到了一起。

我们真正了解赛博朋克吗?把“赛博朋克”剖开来,能够看到什么?


1975年,SEX PISTOLS乐队发表了专辑《GOD SAVE THE QUEEN》。该唱片以英国国旗和女王的肖像作为封套,并大胆地将印有专辑名和乐队名的封条,分别封住了女王肖像的眼睛和嘴巴。

这一前无古人的大胆举动,极度宣泄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满腔愤恨,强烈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公和前途无望的控诉。一时之间,这种狂躁不安、悲愤而叛逆的PUNK文化,在英美两国流行开来。

不久之后,PUNK文化便席卷全球,在全世界刮起了一阵文化狂潮。“punk”(朋克)一词的意义也因此得以重生:从愤怒、宣泄、自嘲到悲哀、颓废、绝望,从抗争到希望,成为了它的应有之义。

我们真正了解赛博朋克吗?把“赛博朋克”剖开来,能够看到什么?

《GOD SAVE THE QUEEN》封套


这种愤懑、叛逆的PUNK文化,随之也影响到了文学创作,尤其是对科幻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最为直接的影响。本文为“大象看戏”原创发布。他处所见,必为偷窃。敬请举报!

科幻作家布鲁斯·贝斯克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将“cyber”和“punk”组合到了一起,作为自己新作品的标题。

贝斯克的新作品,其实是一篇讲述青少年黑客故事的短篇小说。“我试图找到一个结合了朋克态度和高科技的词汇,作为作品的标题。我希望将核心理念压缩到几个音节里,让编辑过目难忘,然后愿意把我的作品登载到杂志上。”

我们真正了解赛博朋克吗?把“赛博朋克”剖开来,能够看到什么?

1983年11月,贝斯克的短篇小说《Cyberpunk》如愿以偿地在科幻杂志《Amazing》上发表了。

一年以后的1984年,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发表了长篇小说《神经漫游者》。在小说中,威廉·吉布森创造了一个新词:cyberspace(赛博空间,也译作网络空间)。

而《神经漫游者》最大的成就,则是预示了20世纪90年代的电脑网络世界。这部小说一举夺得了"雨果奖"(Hugo Award)、"星云奖"(Nebula Award)和"菲利普·狄克奖"(Philip K. Dick Award),成为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同时获得三大科幻小说大奖的著作。

我们真正了解赛博朋克吗?把“赛博朋克”剖开来,能够看到什么?

威廉·吉布森和他的《神经漫游者》


随后,科幻小说界涌现出了一大批描绘被社会孤立的主人公,如何在一个科技高速发展但文化、社会发展趋于停滞的未来地球苦苦挣扎的作品。

代表性的作品有斯特林的《镜军》(1986)、谢伯德的《战时生活》(1987)、施恩特的《废弃的心城》(1988)、卢索的《地下走廊》(1989)、彼尔茜的《他、她、它》(1991)等。

后来,获得过15次雨果奖“最佳编辑奖”的作家兼编辑德纳·多佐伊斯,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回顾性文章《新的热点作家》。

我们真正了解赛博朋克吗?把“赛博朋克”剖开来,能够看到什么?

文章中,他借用了贝斯克所创造的“cyberpunk”一词,来概括1980年代以来所出现的,以电脑化自动控制的社会为背景的科幻小说。从此,这一类文学作品正式以“赛博朋克”的名称,成为了科幻小说大家族里的一个分支。

【大象看戏】关于“赛博朋克”的系列文章继续更新中...敬请关注下一篇!欢迎大家讨论交流有关“赛博朋克”的方方面面!!本文为“大象看戏”原创发布。他处所见,必为偷窃。敬请举报!【大象看戏】让娱乐更有价值*.*一起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