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特色农业—云南核桃的“兴衰史”

上周我们说了高原特色农业之一的云南咖啡( ),这周呢,我们就来说说同属高原特色农业的云南核桃。

说到核桃,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由于中国由来已久的“以形补形”的养生概念,酷似人脑结构的核桃深得人们的喜爱,也被称为世界“四大干果”之一(另外三种是扁桃、腰果和榛子)。


高原特色农业—云南核桃的“兴衰史”


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每百克含蛋白质15~20克,脂肪较多,碳水化合物10克,并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维生素。对人体有益。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坚果类食品之一。


我国核桃的起源谜团


核桃,又称胡桃,羌桃,为胡桃科植物,据说其原产于亚洲西部的伊朗,后由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带回中国。

这种说法均源于西晋时张华所著《博物志》中“张骞使西域还,乃得核桃种”的记载。相传当初从西亚的伊朗、印度带回时,先栽植到京都长安御花园,由于气候不适,后移植至秦巴山区,随后逐渐扩展到北方广大地区。据此,后来的本草、农史书、历史书籍以及现代有关林业果树等方面的志书或教材,亦多以此照抄入书,广为流传。

高原特色农业—云南核桃的“兴衰史”


但其实你知道吗?我国其实是世界核桃的发源地之一(下文会有讲述),而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核桃的传闻可能是个误会,理由有四:

1、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9年—126年,共13年),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115年,共4年),由于道路遥远,交通不便,仅靠骑马行走,历尽坎坷,且无其它保存设备,带回核桃的可能性极小。

2、汉朝所说的“西域”如今大都在我国版图范围内,西域”一名始于西汉,广义为亚洲西部及欧州东部一带,狭义指我国玉门以西及葱岭以东,包括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广大地区。上述地区西汉时未统一归属在大汉版图,现今绝大部分在我国境内,且距京都长安较近,极可能是从此处带回。

高原特色农业—云南核桃的“兴衰史”


3、张骞从西域带回核桃种”为后人补记,可能为误传。《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记转史书,比较权威。司马迁所著《史记》为公元前108年,张骞死于公元前114年,两者相距仅6年,在此书中只有蒲陶和苜蓿的记载,而无核桃及其植物的记述。离张骞出使西域后300年西晋的张华,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一书中,未讲任何依据而说张骞带回胡桃种,是无史实依据而贸然加给张骞的,从而讹传至今。

4、我国考古和古生物研究表明核桃原产于我国。1980年河北文物考古队在河北省武安县磁窑遗址考古挖掘出土了遗存的炭化核桃坚果壳,据中科院C14实验室鉴定,认为距今7335±100年;2002年在云南大理州漾濞县雪山河,一块发现于河滩的核桃古木,经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确定为2.6万年前的产物。上述研究都充分说明我国的核桃起源可追溯至数万年前。


云南核桃的发展历程


上周咱们说咖啡的时候说过,云南咖啡占据了全国98%的种植区和产区,和咖啡相比,云南核桃也不遑多让。云南漾濞是世界核桃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南方核桃的起源地。上面咱们说了,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早在2.6万年前,漾濞就已有核桃分布。也就是说,当公元112年,张骞从西域大漠驼马嘶鸣带回胡桃种的时候,西南漾濞江流域,大片的核桃林已经在阳光下生长经年。

高原特色农业—云南核桃的“兴衰史”


漾濞县苍山崖画,一幅核桃采摘图,被视为苍洱文明的源头。

仿佛大自然篆刻在历史巍巍崖壁上的生命密码,核桃树绿荫舒展过千万年,今天,在世界深纹核桃起源的地方,在高原云南,一棵生命之树枝繁叶茂。

《南诏通记》记载,宋代大理国主段思平在发动统一云南的战争前,“获商人遗以核桃一笼”用以占卜吉凶,可知远在1000多年前的大理一带已将泡核桃作为商品。康熙《云南通志》卷十记载“核桃大理漾濞者佳”。《滇海虞衡志》记载“核桃以漾濞江为上,壳薄可捏而破之。”说明早在清朝以前,漾濞江流域已培育出闻名遐迩的漾濞大泡核桃。


高原特色农业—云南核桃的“兴衰史”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光明村村民在树上打核桃(2017年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漾濞县地域辽阔,雨量充沛,气候适中,土壤肥沃,保水力强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9~16℃以上,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刚好适合核桃喜光果的特性。

优良的森林资源,绝佳的气候、土壤、水环境为漾濞核桃生长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千百年来,大自然赐予漾濞人民最宝贵的礼物,无数核桃品种中的王者——漾濞核桃,凭其优良的特性,不断发展壮大,为漾濞成为“世界‘核’心、中国‘桃’源”提供了有力支撑。在1995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国核桃之乡”,并载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公布为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2002年,被国家外国专家局确定为“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示范推广基地”;2004年,被国家检验检疫总局认证为“漾濞核桃原产地”。

近些年来,云南省先后被国家命名的“核桃之乡”还有昌宁县、大姚县和南华县。


高原特色农业—云南核桃的“兴衰史”


漾濞核桃不但质量高、产量大、品种多,还以其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仁率高而享誉天下,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了解地理标志产品的童鞋可以了解下:什么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经过20多年的潜心培育,云南,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核桃主产区。全省129个县(市、区),90%以上种植核桃,贫困县几乎都在发展核桃,全省核桃种植面积达到4280万亩,2016年核桃总产量达102万吨,产值达305亿元,主产区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超过1500元。云南核桃,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之首。

而核桃分布区可按水系来划分,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怒江、红河及金沙江流域。野生核桃主要分布在箐边、江边和河边。

云南核桃分布一览表

高原特色农业—云南核桃的“兴衰史”


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并发布了《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在方案中定下目标:

到2020年,全省核桃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基本建成具有我省优势和特色鲜明的核桃产业体系、组织经营体系和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实现产业发展由传统数量增长型向现代质量效益型转变。———核桃产业综合产值达65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530亿元 (干果产值430亿元,林下经济产值100亿元),二产产值110亿元,三产 (服务业)产值10亿元.主产区农民年人均从核桃产业中获得现金收入超过3000元. ———核桃基地面积稳定在4200万亩左右,投产面积3000万亩以上;核桃干果产量170万吨以上,核桃油产量6万吨,核桃乳产量25万吨,核桃粉产量2万吨,核桃快销 (旅游)食品1万吨.《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作为云南绿色食品牌八大重点产业之一,以核桃和澳洲坚果为主的坚果产业的发展也对云南实施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绿色食品等工程以及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云南核桃产业的发展痛点


虽然核桃产业在云南甚至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产业发展中带来的一些现状和问题也不可忽视。

高原特色农业—云南核桃的“兴衰史”


1、产业发展存在薄弱环节。2017年云南全省核桃种植面积己达4300万亩,产量116万吨,产值318亿元。核桃产业对云南实施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绿色食品等工程以及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也存在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三产融合发展程度低、质量发展意识不够、支撑服务体系不健全、创新驱动不足等问题。

2、销售网络和体系不够健全。“目前,从管理水平、种植水平,从技术的专业角度和经验上来说问题不大,例如大理这些地方,种植核桃已经十多年了,因此技术方面不是很欠缺,最欠缺的就是销售、推广等一系列的问题。” 云南省核桃加工流通行业协会、昆明市核桃林下经济产业协会秘书长蒋兵先说。蒋兵先认为,市场销售是目前云南核桃产业面临的核心问题,销售网络和体系的健全非常重要。

3、缺乏统一的标准化体系。云南核桃主要是深纹核桃,该品种有别于其他地区的产品,深纹核桃品种好、品质优良,但是后期的处理环节一直是云南核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清洗、脱青皮、烘干等环节,标准化程度偏低,导致核桃产品的稳定性、均一性比较差,最终影响了市场的接受度。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种植、采摘、初加工、到深加工建立一系列的标准。

这三个问题能解决的话,我想云南核桃产业厚积薄发的时候也就到了。

最后,我们照例给大家准备了三份核桃和坚果产业的分析报告,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核桃和坚果产业的发展:


( 《核桃产业数据分析》)

( 《2018坚果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 2018年中国坚果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唯恒说

作为中国和世界的核桃发源地之一,云南核桃产业虽然问题多多,但是在云南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只要在采后处理环节、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力度,并大力推动云南核桃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坚信,云南核桃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一个热爱农业,学习种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更多专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唯恒农业」,

也可进入农小蜂服务平台—涉农报告、政策、行业动态一站智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