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安龙班”助贫困学生圆梦

再过两个月,18岁的罗大胜将完成在宁波技师学院3年中职教育的全部课程。他打算先就业,然后考高级技工资格证和技师资格证。

罗大胜家是安龙县钱相乡者京村下坝弄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宁波技师学院的帮助下,在当地一家汽修公司谋到了一份差事,毕业后正式签订用工合同,月薪7000元以上。

罗大胜是宁波市对口帮扶安龙县而组建的“安龙班”的一员,像他这样的学生还有34人。

2018年9月,经宁波市和安龙县两地人社部门积极推动和多次对接,以宁波技师学院与黔西南州安龙县技工学校、得力集团有限公司校企三方合作办学模式,在安龙县选拔了35名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进入宁波技师学院“对口协作安龙班”,未来3年至6年,35名学生可结合原有专业和个人发展意愿,分别进入电气、机器人应用、模具、电子商务、汽车维修等专业正常教学班,最终达到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水平。

“学校环境很好,实训设备先进,住宿条件也很好,老师指导有方。我们会努力学习,学到真本事。”罗大胜说,自己到宁波前已经在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完成了中职1到2年级的课程。

“安龙县借宁波帮扶的契机,对县中职学生给予‘定向培训+提升技能+对口就业’一条龙服务。”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高武国告诉记者,自去年6月以来,宁波的帮扶为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带来了深层次变化。今年,慈溪市又落实资助资金60万元,将选拔15名学生到慈溪学习。

对教师的培训也是宁波帮扶安龙的重点工作之一。过去一年,宁波共组织了6场名师专家对安龙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有效提升了该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让高武国感触最深的,是宁波市解决学生就业的做法。宁波市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提前介入,学生以半工半读的模式,经历学生、学员、准员工到员工四个阶段,让学生实现一毕业便能就业的良好格局。

“我们每年招收的1000多名学生中,贫困学子占比达60%以上。让这些贫困家庭通过教育改变贫困现状,通过职教培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一技之长,有能够承担起改变家庭现状的能力。”高武国说,对中职学生进行助学+就业一站式帮扶,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

受宁波办学模式的启发,安龙县中职学校转变“以学校为主体,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本职”的传统办学思想,确立了“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同时,转变招生、教学和就业方式,以企业为主体,用招工的方式运作生源市场,做到招工招生同步;采取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方式,理论实践相结合,培养适合现代企业需求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转变传统封闭式教学;定岗招生,定向就业,转变传统临时找就业出路。

据高武国介绍,通过培训助就业、就业促脱贫,近三年来,安龙县中职学校有效带动了1600多户贫困户脱贫摘帽。(袁航)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