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警鐘祕傳渾元一氣功之吞吐功,能鐵尺排肋、貫頂開石

“渾元一氣功”,又名“一氣渾元功”,此功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羅漢護體渾元一氣功”。渾元一氣功乃嵩山少林寺秘傳硬氣功,由妙興大師首次外傳。

妙興功力深厚,人送綽號“金羅漢”,勇冠少林。妙興學自恆林,恆林和尚也是少林功夫一代高人,大成拳宗師王薌齋老先生當年曾專程與之切磋共研,足見其功夫非凡。

妙師得意高徒金警鐘先生,自1926年始三次前往嵩山求學,得妙師親授,功力超群,人送綽號“金鐘罩”,名馳武林,《國術名人錄》上譽其“拳腳器械,無一不精。尤足貴者,則為‘渾元一氣功’,先生之於此也,能鐵尺排肋、貫頂開石,蓋已登峰造極,而入化境矣”。

金大師是當時張學良東北邊防軍武術總教官,因而使渾元一氣功得以在軍隊中大力推廣,影響深遠。金警鐘徒弟中優秀者有張志華、張國棟、黃無恙、劉文敏、趙天午、甄誠、龍飛等,皆是武林俊秀,威震一時。

何謂渾元一氣功?“功出嵩山,護體真傳;直養橫練,抗打排堅;一氣貫通,內外渾元”,故名。渾元一氣功屬武功動功範疇,靜練極少,重在動練,共分五大功法。①吞吐功:呼吸吐納,丹田貫注,積氣聚勁。②散氣功:運意導引,周身貫通,布力齊勁。③排打功:自打自挨,堅實全身,不畏拳腳。④操硬功:貫勁抗硬,不畏重擊,身如鐵石。⑤調和功:理氣順息,祛火散淤,清滯除疾。

筆者應《少林與太極》之約,參照金師珍本,結合練教體驗,把此功系統整理出來,供有興趣者操作習練。但硬氣功夫內秘細膩,內景微妙,文字難能盡言,練者若有不明之處可聯繫本人,筆者必盡所能幫助同好。為了明白易學,筆者把每式多動練法分解開來加以細述,並配以圖片,其實每式動靜都是連貫完整的,學者練習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對照。

吞吐功是渾元一氣功的初步功夫,不可或缺。此功不成,餘功必打折扣。吞吐即“呼吸”、“吐納”之意。吞吐功通過“口吞鼻吐”,配合“閉口沉氣”,注重練習丹田腹式呼吸,再以外動加力引導,能夠增強呼吸力,增大肺活量,激活內元氣,增加體能量,鍛鍊腰腹勁,提高四梢功,為氣勁貫通打下根基。

一、養氣數息式

養氣式既是吞吐功的準備功,也是整套功的準備功,不可等閒視之。

1.身軀正立;兩膝自然伸直不必用力,兩腳左右離開寬約同肩,腳尖自然外斜;兩臂自然伸開,五指自然分開(自然若常,伸而不挺,伸卻有彎,名為自然掌。學者要注意這個掌形,以後會經常用到,可順延參照),兩腕略挺,虎口向前,掌心距股約有一拳寬;胸開張,肩後收,頸宜直,顎略收;兩眼垂簾,目光下潛;舌輕上卷,微觸上顎,閉口合齒,呼吸用鼻(圖1)。

姿勢做好後,外形不動,即可開始練習“數息”。漸漸排除其他念頭,漸漸把心意收歸丹田(位在下腹),腦中默記呼吸息數。從“1”開始,可少記,如到10、到50,反覆默數;也可多記,如到600,一次完成。數息時不要忘記,不要死記,朦朧腦府即可,不要因此擾亂心神、破壞氣機。

數息不是單純地數呼吸次數,而是用此法養心養氣,所以數息時要求“數動丹田”,即數一下,丹田感一下、應一下、動一下,吸氣時自然舒腹,呼氣時自然涵腹。這樣練習下去,意念和呼吸相合了,呼吸和丹田相合了,就會形成渾元一氣功所要求的“氣隨意注”、“丹田呼吸(腹式呼吸)”、“氣貫丹田”,長期練習,則內氣充盈,體能大增,意氣合體,內外渾元,自有妙用。

養氣顧名思義,重在滋養溫養,因而不能使用“武火”,要用“文火”,即意念和呼吸都要柔和淡然。刻意和猛烈,必傷內氣,必出偏差。

數息有利於入靜,入靜有利於數息,兩者相互作用,練久了意念自趨安定,自然專注,數息更易進行,功效更加顯著。所以初學者即使雜念叢生(這是練靜功時常見的現象),也不要太在意,更不能因此急躁,否則遇亂再亂不可收拾,只需漸數漸進,以“數”代之,以“漸”制之,日久自平。習練者若感意念太亂,實在無法堅持,則可乾脆停練,或改練下式動功。

數息初練時要採用自然呼吸法,即呼吸的頻率同平常一樣。有基礎後,呼吸速度會漸漸慢下來,呼吸長度會漸漸增上去。練久了,呼吸氣息自然變得緩慢、悠長、均勻,這是漸漸適應的結果,不是刻意調節的結果。如此練法可避免偏差,可養臟腑、祛諸病,尤對初學者、體弱者、有病者更為重要。

初學者一般總練一二百數即可,有基礎後可以加至五六百數,以六百為度。而功夫深者每次練功又變多為少,以一站心平、氣息順遂、丹田充盈、底氣篤實、身上生勁即可,不必多練。如專為健身者對此大下功夫,另當別論。

2.練到息數,即正睜兩眼,炯目前視,用嘴長呼。用嘴長呼時,牙關輕合,舌尖放平,嘴唇微微張開一條縫,氣從牙尖縫間悠勻呼出。意念上有將體內濁氣全部呼淨之感更佳,身心感覺輕快舒適。意念注重呼氣,吸氣時用鼻長吸配合。呼吸三四次後接練下式(圖2)。

“數息”、“養氣”好懂、好學、好練,通過呼吸數數可“以一念代百念”,達到心意入靜、丹田呼吸、蓄養內氣的功用,收效非常迅速,不易出偏,不易出亂。

二、舉掌下按式

1.承上式(也可直接從本式開始練習),身體其他各部不動,只將兩手翻轉,使掌心朝向前方;用嘴吸氣;肩後收,胸開張,眼平視(圖3)。

金警鐘秘傳渾元一氣功之吞吐功,能鐵尺排肋、貫頂開石

用鼻吸氣,叫作“文吸”,也叫“文吞”,俗稱“聞氣”。相對而言,用嘴吸氣,叫作“武吸”,也叫“武吞”,俗稱“吃氣”、“喝氣”。文吸較為平和,武吸較為強烈。本吞吐功注重武吸,息法獨特,別開生面。

武吸方法:嘴唇微微張開,舌尖微抵上顎,牙齒輕開微縫,氣從牙尖中縫(上下牙中間縫隙,而不是每個牙齒間的細縫)緩慢均勻吸入。

武吸要點:吸氣不能過鬆,過鬆則無力;不可張嘴過大,過大則氣粗,氣粗力無根;不可吸氣過快,過快則氣猝,氣猝力必斷;不可用力過猛,過猛則氣傷,氣傷則力傷,重致傷身;也不可咬牙過緊(牙齒要雖開似合),過緊氣息從牙齒細縫進入,吸氣必細,太細則力滯。學者必須好好體會並學好這一“武吸秘法”,總以緩慢均勻、氣充力蓄為要則。

2.嘴吸不停;同時兩腳跟隨吸氣之勢輕緩提起,離地約一拳高度(不必過拘,不要因此自亂心神、擾亂氣機)。腳跟上提到位時,氣也正好吸好(圖4)。

吸好是多少?吸少吸多都不算好,只有適度為好。吸少了,底氣不足,蓄力不全;吸多了,過猶不及,丹田不靈,力反拘滯。各人根據個人適應程度可自行控制、自行把握,當然功夫深了自然氣長量多。

3.氣吸好,閉嘴合唇,停止吸氣,閉氣;動作不停,身體隨即下落,兩腳跟借上身沉勁著地,兩膝稍曲,兩肩下沉;同時順勢向下沉氣,使氣貫注丹田,下腹向前適度舒展,丹田有力(圖5)。

丹田是自然前舒,自然向前迎合,不是腹部腰部一齊前挺,也不是用勁硬鼓,更不能因此顯形。沉氣要適度,度小則感受不到丹田內氣活力,度大則身體死氣僵力,要保持“丹田靈性”。

4.氣貫丹田,不呼不吸,氣要暫閉;此時再向上、向裡緩舉兩掌,剛開始時掌心相對,兩掌舉至頭頂變成掌心向下,雙掌適度離身,不要緊貼身體,掌指微接(稍稍離點也無妨,不必太過死板,但也不宜相距太遠);兩膝也漸漸伸開(隨著手動,順勢自然伸開);閉氣結束,緊接下動(圖6、7)。 閉氣要自然,嘴鼻要自然,身體要自然,神意要自然。不要強力憋氣,保持住閉氣前原有力度、意識即可,身體運動也不必因此加力使勁、妄加亂念。

初練閉氣時,初學者往往不適應,或有氣短、胸悶、頭暈、頭漲等不適,可以通過加快動作、減少力度、練短呼吸、閉少氣息等方法解決,功夫深了自然適應。

5.隨即向下用力緩按兩掌,掌心向下不變;同時開始用鼻呼氣,呼氣要緩慢、均勻、適力,呼氣與按掌力量、速度相合一致,丹田貫力(即下腹隨按掌之形、呼氣之勢逐漸內合、收緊、生勁、通力)(圖8、9)。

6.鼻呼不停,下按不停,臂腕漸漸加力,丹田貫力漸漸增強,待雙掌按至下腹前(雙臂適曲)停止呼氣。此時呼氣度、雙掌下按力、下腹內合力共同達到峰值(圖10)。

停止呼氣後,喉間立即嚥氣一下(喉頭向下翻動,適度用力,舌牙嘴配合,如咽東西,意念覺得氣嚥到丹田,短促自然)。嚥氣後不可隨意再行呼吸,要待練習下式時方可開口吸氣。

初習者不必全力,健身者不必用力。練習者要自行掌握強度,以自感適應為度。但須韌性使力,緩慢加力,漸漸加力,不可過急,不可過猛。學者要多加體悟“丹田韌性”的妙用和使力方法。

初習本式,兩臂骨節不見響動,且痠痛異常;習久功深,則骨節啪啪作響,氣隨意注,頓覺腹堅如石,手勁臂力加增。

注意:用嘴吸氣時雙掌不用力,用鼻呼氣時雙掌用力。“不用力”,是指不必再刻意加力,但也不是無力,還得有一定的力度;“用力”,就是在一定基本力的基礎上,再適度加大用力,目的是通過用力鍛鍊來增強功力。

吞吐功以下幾式裡有與本式類同的練法及要求,不再細述,不明白處自可相參。

金警鐘秘傳渾元一氣功之吞吐功,能鐵尺排肋、貫頂開石

三、合掌提爪式

1.緊接上式。身體其他姿勢不動,待喉間嚥氣一口後,即用嘴吸氣(方法同上);嘴吸同時,兩腳腳跟輕緩提起(圖11)。

吸氣時要適當緩一下意、勁,即丹田、掌臂適度減勁,不宜始終用力,但也不能喪失彈勁,這樣利於氣息吸入與再次貫力。吞吐功以下凡兩式連接時吸氣要點皆同此,不再一一提醒。練者多加體驗,自可明白。

用嘴吸氣和提腳跟的方法和要點同上式“舉掌下按式”,自請參照,不再細述。

2.氣吸好後,兩腳腳跟借上身之沉勁落地;同時兩膝稍曲,兩肩下沉;閉嘴沉氣,貫注丹田(圖12)。

3.閉氣;兩臂向外轉腕,下伸雙掌,掌尖向下,雙掌相合,位高同襠(圖13)。

4.然後雙掌變爪,爪心向裡,虎口向前,用力上提,緩慢韌勁(不可過快,如提重物);兩臂漸漸彎曲,雙膝隨爪動漸漸上起;同時鼻中呼氣,頂頭開胸,丹田貫力(圖14、15)。

5.呼氣不停;待兩爪提至小腹前時暗用分勁,向左右分提,兩爪爪心漸漸向上轉起(虎口漸轉向外);雙膝也隨著爪動漸漸伸開;肩愈下沉,胸愈開張,下腹愈有力(圖16、17)。

6.呼氣不停;待提至兩爪心向上、虎口斜向後、兩大臂貼肋、兩小臂外分如八字時,停止呼氣;此時雙膝已經伸開(圖18)。

喉間嚥氣一口,不可再隨意呼吸。要待練習下式時,再行用嘴吸氣。

四、變掌下按式

1.緊接上式。待喉間嚥氣一口後,即用嘴吸氣;嘴吸同時,腳跟輕緩提起(圖19)。

2.腳跟落地,兩膝稍曲;閉口沉氣,氣貫丹田(圖20)。

3.不呼不吸,氣要暫閉;爪變為掌,向上、向裡緩舉;雙膝也隨著掌動漸漸上起(圖21、22)。

4.動作不停。仍然閉氣;兩掌漸向內合,待兩掌指節微接於頭頂上時掌心向下;兩膝漸漸伸開(圖23)。

5.用力緩按兩掌,漸漸加勁;同時鼻中呼氣,丹田貫力;待兩掌按至下腹前時,停止呼氣,並嚥氣一口(圖24)。

金警鐘秘傳渾元一氣功之吞吐功,能鐵尺排肋、貫頂開石

五、提轉分掌式

1.緊接上式。待嚥氣一口後,用嘴吸氣;嘴吸同時,腳跟輕緩提起(圖25)。

2.腳跟借上身之沉勁著地,兩膝稍曲;閉嘴沉氣,氣貫丹田(圖26)。

3.兩臂向裡翻腕,掌心向前,指端相對,兩掌從胸前上提外轉;沉肩,落肘,頭上頂;雙膝也隨著掌動漸漸上起;同時鼻中呼氣,丹田貫力(圖27)。

4.待轉至肩位時,兩掌再向左右平直伸開(肩須鬆開,兩手掌心向下,指端向左右極力伸開);雙膝也漸漸伸開,呼氣不停。臂、掌、膝全部伸開後,停止呼氣,並嚥氣一口(圖28)。

六、雙手翻掌式

1.緊接上式。待嚥氣一口後,用嘴吸氣;嘴吸同時,腳跟輕緩提起(圖29)。

2.腳跟著地,兩膝稍曲;閉嘴沉氣,氣貫丹田(圖30)。

3.兩腕裡屈漸漸外轉,兩掌指端也漸漸向前下方轉動,兩手掌心由下轉向裡、再向前、再向上,兩臂微收配合;雙膝也隨著掌動漸漸上起;同時鼻中呼氣,丹田貫力(圖31、32、33)。

4.待轉至兩腕平正、兩臂伸直、掌心向上與雙膝伸開時,停止呼氣,並嚥氣一口(圖34)。

七、收舉按掌式

1.緊接上式。待嚥氣一口後,用嘴吸氣;嘴吸同時,腳跟輕緩提起(圖35)。

2.腳跟著地,兩膝稍曲;閉嘴沉氣,氣貫丹田(圖36)。

3.仍然閉氣;兩手向上舉,掌心向內;雙膝也漸漸上起(圖37)。

4.兩掌舉至頭頂,兩手指端輕接,掌心向下;雙膝已經伸開(圖38)。

5.兩掌漸漸加力下按;同時鼻中呼氣,丹田貫力。兩掌按至下腹前時,停止呼氣,並嚥氣一口(圖39)。

金警鐘秘傳渾元一氣功之吞吐功,能鐵尺排肋、貫頂開石

八、提掌下分式

1.緊接上式。嚥氣一口後,用嘴吸氣;嘴吸同時,腳跟輕緩提起(圖40)。

2.腳跟著地,兩膝稍曲;閉嘴沉氣,氣貫丹田(圖41)。

3.兩掌從下腹前向上提起,掌心向前稍向下;兩膝漸起,同時鼻中呼氣(圖42)。

4.呼氣不停;兩掌提至頭位時再向左右分開落下,分別落向兩股外;兩膝漸開(圖43、44)。

5.兩掌分至兩股外側(避免兩掌緊貼兩股,但也不宜相距過遠,同“舉掌下按式”開始姿勢),掌心向前,五指伸開,虎口向外;膝已伸開;同時停止呼氣,並嚥氣一口(圖45)。

九、雙爪按腹式

1.承接上式。左腿向前稍跨一步;兩手掌心變為向下,掌指向外,虎口向前;同時用嘴吸氣(圖46)。

2.兩膝稍曲;閉嘴沉氣,氣貫丹田,下腹前擁(圖47)。

3.兩手變爪,爪心向裡,強按下腹,下腹也用力向前迎合,兩下相抵,漸漸加力;同時鼻中呼氣(圖48)。

4.上為左式,右式與左式方向相反,其他相同(圖49、50、51)。

金警鐘秘傳渾元一氣功之吞吐功,能鐵尺排肋、貫頂開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