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良機,婦人之仁的李建成,最後為何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謝謹輝


發動玄武門之變的不是太子建成,而是秦王世民,這個要首先明確呀!玄武門之變作為歷史上著名的奪位之戰而留名青史,整個過程非常血腥。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悉數被殺,兩人的家眷也絕大多數未能倖免,基本算被斬草除根;而作為父皇的李淵,也在充分認識現實的情況下,無奈退位了。其實李淵當時的身體很好,退位是被逼無奈,所以在後來的歲月裡,李淵和李世民的關係不怎麼親密,隔閡還是很深的。直到李淵去世,也沒有原諒自己這個最出色的兒子。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場骨肉相殘的血腥大戲呢?最直接的原因是爭奪皇位。太子是李建成,而為大唐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是秦王李世民。作為父皇,李淵的態度又很曖昧。允許李世民設立天策府,招攬天下能士與太子分庭抗禮。這也是後來李世民敢於拼死一搏的本錢和底氣。

隨著後來皇位之爭越來越白熱化,雙方逐漸的撕破臉。太子靠後宮的枕邊風,讓李淵越來越厭惡自己的二兒子,甚至懷疑他和楊廣是一路人,早晚會謀反!後來太子和齊王又把主意打在了天策府一干文臣武將身上,企圖逐步分化瓦解秦王的勢力。這些部下願意歸順太子的,自然會得到重用,不願意的,就有可能被清算!

而秦王這邊自然也沒閒著,暗地裡收買了不少太子的人,而其中一人將在後面的玄武門之變起到決定性作用!秦王這邊更絕的是直接忽悠太子的親信大將謀反,這簡直就是把屎盆子往太子腦袋上扣,而且是死罪!但李淵畢竟是政壇老妖怪,很快便發現其中的問題,並懷疑是李世民嫁禍給了李建成。

雙方你來我往,鬥爭不斷。但勝利的天平已經倒向了太子。因為李淵終於下定決心,要讓太子繼位了。作為太子繼位最大的絆腳石,李世民自然要被李淵拿下。在玄武門之變的前一天,李世民被召進宮,李淵當面嚴厲的斥責了李世民的野心,並認定他有謀反的嫌疑。李世民跪在李淵面前請罪,汗如雨下。如果沒有意外,等待自己的最好結果,也不過是做個閒散王爺,更可能是一生的幽禁!“父皇下定決心要除掉我了!怎麼辦?一定還有路可以走!”李世民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可怎麼應對眼前的危機呢?看著父皇智珠在握的神情,李世民突然想到了辦法!“想要擊敗你的敵人,首先要讓他亂了心智,對方心亂了,才有機會!”這不正是我在戰場上與敵軍交鋒中,慣用的方法嗎?看來今天要用在父皇身上了!”突然之間,李世民不在理會自己為什麼被扣上謀反的帽子,而是向李淵爆了一個大料:太子和齊王與後宮有染!他有確實的證據,可以和他們當面對峙!李淵這時候不淡定了,自己的後宮和自己的兒子有姦情?這可不得了,這不是正是楊廣曾經幹過的事情嗎?自己一直以來都覺得二兒子是楊廣,結果突然發現,太子同樣可能是第二個楊廣!君父,先是君王,後是父親!誰都不能在自己活著的時候,打皇位的主意!自己的兒子也不行!太子當真把觸手伸到了後宮嗎?似乎不是沒可能,聯想起自己為什麼如此厭惡世民,不正是那些嬪妃吹的枕邊風嗎?!李淵的心理防線被擊潰了,世民謀反不過是自己廢掉他的藉口;太子染指後宮這件事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李淵的心亂了,做出了一個讓他抱憾終身的決定,他同意明天讓太子和齊王進宮,當面與秦王對峙!

李世民終於有驚無險的回到了天策府。一直以來,李世民都很猶豫。面對父皇的步步緊逼,自己手下的這群人不止一次勸自己動手。但他還是有些下不去手,畢竟都是骨肉父兄啊。而且東宮的長林軍實力強悍,一個不留神,也許自己也將陷入萬劫不復。不到逼不得已,誰會去鋌而走險呢?但今天發生的一切告訴李世民,他已經回不了頭了。自己作為親王,與太子爭位,這件事沒有回頭路,回頭便是死!好吧,既然回不了頭,那就拼死一搏吧!“把長孫無忌、尉遲敬德都叫來!去請房玄齡和杜如晦!”一聲聲命令從李世民口中傳出,此刻他再度恢復自信,恢復了秦王的英雄本色!

玄武門,進宮的必經之路,守門官名叫“常何”,是太子一系的,但實際上已經被秦王收買了。從收買人心這方面看,太子與秦王的手段差太多了。太子一般都是收買核心人物,比如尉遲敬德,結果被打臉;秦王一般都收買對方團隊中的邊緣人物。比如常何同志,因為官職低微,就是個看門的,根本不受重視,算不上太子死黨。但這個職位,在今天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秦王伏擊太子的時候,常何把大門關閉了,等於關門打狗。太子的長林軍很強悍,甚至超過天策府的兵馬,但是沒用,根本沒法救援太子,最終太子和齊王都被秦王殺掉了。

此刻的李淵還在泛舟遊湖,左擁右抱,好不快哉,對外面發生的一切,居然絲毫不知。隨後尉遲敬德一身戎裝,殺氣騰騰的直接出現在了李淵面前。此刻李淵才知道大勢已去,兩個兒子都死了。為什麼自己對玄武門發生的事情沒有察覺呢?為什麼尉遲敬德能夠拿著武器出現在自己面前呢?李淵作為馬上征伐天下的統帥,馬下治理國家的皇帝,不會連這個都看不出來。他身邊的太監都被自己的好兒子收買了!他再也見不到自己的文武百官了,至少在世民得到天下之前,他誰也別想看見了,身邊只有好友裴寂。換句話說,李淵被軟禁了,雖然天下還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但自己已經在別人掌握之中了。

“不虧是我最優秀的兒子,居然連我身邊的侍衛和太監都買通了。兵行險招,出奇制勝,我輸的心服口服!”。從此李淵傳位給李世民,不再過問政史,專心造小人。和李世民的關係也很疏遠,印象裡,只有李世民大破突厥,活捉頡利可汗的時候,兩人才能開懷暢飲。

李世民登基後,廣開言路,虛心納言,對外征戰無往不利,大唐迎來了盛世,李世民被各國各族尊成為“天可汗”,並流芳百世,成為世代稱頌的千古一帝。


途牛山小旋風


玄武門之變的直接原因是為了皇帝寶座,事情發展到了發動政變的地步,可見形勢對李世民非常不利,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造成政變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

1、李世民功高蓋主,李唐從晉陽起兵開始,李世民就是積極策劃者和推動者。在起兵後的一系列關鍵戰役中擔任軍事統帥,為李唐的建立和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培養了自己的私人勢力,將許多的牛人收歸麾下。文有房玄齡、杜如晦,武有尉遲恭、秦瓊。這樣的功勞、威望、勢力對身為太子的李建成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對於老爹李淵同樣是威脅。

2、高祖李淵的曖昧態度,其實對於兒子們的爭鬥高祖心理非常清楚。但是作為皇帝,首要的就是要維持政治的平衡。因此一方面需要利用李世民平定天下,同時又扶持李建成和李元吉進行制衡。高祖李淵曾對李世民說:“若二郎平定王世充,朕便立你為太子。”當然事後就不認賬了。為了安撫李世民,又想出了天策上將的主意,地位崇高還能開府,等同於小朝廷。我們知道,玩平衡的想法很好,但是容易翻車特別是兒子之間。高祖李淵沒想到李世民會走極端,按照他的想法,兩派維持平衡就好。誰出頭就打一下,誰不行了就拉一下。

3、李建成也絕非等閒之輩,在李唐建立的過程中,李建成、李元吉都有功勞,李建成隨父征戰,李元吉則留守晉陽大本營。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我們後人看到的往往都是修改版。正是這樣,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組合,加上太子名分,在形勢上李世民已經處於下風。只要李建成的太子身份不變,天下早晚是他的,李世民完蛋是早晚的。因此李世民要想翻身,只能孤注一擲,鋌而走險了!


潛水的酸棗


唐朝開元皇帝李淵的三個兒子分別是老大李健成,老二李世民,老四李元吉,老三早逝。李世民陪著老爹東征西討立下細數不來的汗馬功勞。李淵按照古代習俗封長子李建成為皇太子,但是當時的李世民各方面都超過哥哥李建成,所以李建成特別害怕李世民奪取他太子之位,便想方設法的陷害李世民,貶低他在李淵心中的位置。

太子李建成是李淵嫡長子,能力是不及李世民的,和李世民相比也沒有太多的建樹,但並不能表李建成不配當這個太子。在李世民南征北戰的過程中,李建成輔佐父親李淵治國,為李世民戰爭提供所需,這也就是說李建成“文”方面是不會太差的。魏徵曾任太子洗馬,為李建成服務,要知道這位老哥直言上諫能力李世民都受不了,好幾次發火想收拾他,但是魏徵卻從未被太子李建成趕出太子府,可見李建成還是禮賢下士的。另外李建成性格仁厚,在河東廣交豪傑,給起兵拉圈子。在後面的玄武門之變中,不少部將在看見李建成的人頭後仍肯為之死難,河北更是立馬大亂,可見李建成還是深得人心。

那麼,誰要為玄武門之變負責呢?答案就是他們的老爹-李淵。李淵從未將李世民當做接班人培養,因為在之後的統一江南,二平劉黑闥,李世民都未立功勞;平定楊文幹叛亂,李淵許諾李世民只要平定叛亂,太子之位就給李世民,尷尬的就是後面叛亂平定了,但是太子還是李建成。這樣一來,兩兄弟的矛盾越發放大,不可開交,互相殘殺已成必然。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最危險,也是最後一步棋了,不是到了絕境,李世民也不想走這一步。因為李世民失去了和平奪儲的可能性,最終的結果就是玄武門之變的發生。


紙上音


玄武門之變,也不是李建成發動的。是李世民發動的政變。

至於李建成是不是婦人之仁,不太重要。

李世民意在奪取皇位,廢掉父皇。因為,等著接班,輪不到他。


雲飛揚31190


不是太子心軟而是秦王心狠


萬歲1148858845


政治鬥爭,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


蘭州軟件開發工程師


李建成已經是正牌太子了啊!沒有必要去做那些事!


月亮上的兔子7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發動的啊,不是李建成發動的。


不一樣的板凳


政治鬥爭就是非常殘酷的不存在誰狠誰有婦人之仁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你好我好大家好那不是政治。如果李建成贏了那李建成的結局就是李世民的結局


江山壹統


沒辦法 沒有退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