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該如何在原生家庭中共同健康成長?

陳嗣謙


①維護好個人形象

父母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成就讓孩子崇拜自己,並非是威嚴。嚴肅和兇狠不是父母該給孩子的態度,如果父母想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定要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的厲害,讓小寶貝從內心覺得你厲害,覺得我的爸爸媽媽好厲害,我以後也想成為他們這樣的人。

②尊重和平等

一家三口一定要做到平等。平等是溝通的基礎,是合作的基礎,是構建幸福家庭的基礎。沒有男強女弱,也沒有女強男弱,職業無尊卑無貴賤,家庭也是,爸爸媽媽和寶貝的地位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發言權,每個人也應該充分尊重其他人。爸爸尊重媽媽,媽媽尊重爸爸,父母尊重孩子,孩子也尊重父母。

③溝通

教育的方式最最最最主要都是溝通。不要每次告訴孩子是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要告訴她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不能那樣做。在成長的路上要學習換位思考、基本的法律規則等之類的。包括夫妻之間也是溝通,交流自己的想法,不是脅迫對方聽從自己。

④計劃和儀式感

任何事情都要有所計劃。每天的日子要怎麼過,要怎麼努力,怎麼安排時間。

除此之外,多舉辦家庭活動。例如讀書分享,可以培養每個人的總結和表達能力,得到家庭成員的鼓勵使人自信。

過節,比如過春節,新年新氣象大家一起拍照留念,寫下自己的美好願望。

過生日,靜心的為壽星準備禮物,讓愛充滿家庭。

一起去旅行,在旅行中互幫互助,互相關心,學習團隊合作。

最最最最重要的是,想要構建幸福的家庭,一定要用心。用心也許會走彎路,但一定能達成目標





情感故事顏棋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這裡的“父”指的是父母雙方,並非單指父親,這是做為稱職父母的顯著標志。在家庭中父母跟孩子要一同成長,前提是~父母首先得經常跟孩子進行感情上的交流,隨時掌握或瞭解孩子的心理動態,做到有的放矢。同時,父母跟孩子溝通時,彼此心靈的契合度以及孩子的表達能力都會逐步提高。一個從不關注孩子不同成長期的心理特點,只知道向孩子強行灌輸自己意願的父親或母親,往往是造成當今社會所謂“代溝”的主要原因,這時的“共同成長”只是個笑話。其二是~對孩子成長期的疑惑不但能解答還能隨時化解,這就需要父母對綜合知識的積累必須要全面,這也會促使父母不斷的學習或充實自己,說得確切一點,在此過程中父母本身也在成長。當今社會不應僅僅注重孩子知識的掌握,更應重視良好興趣追求的培養。眼下,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到處充滿著低俗的誘惑。如何把握好孩子的人生導向,是擺在父母面前嚴肅的課題。令人感嘆的是,有的父母本身面對誘惑都守不住底線,讓一個抑制力本來就弱的孩子潔身自好,談何容易啊!“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就要求身為父母,做人做事必須得講規距,知進退,懂取捨,不斷強化自身的道德修養。否則,面對孩子的不良追求或嗜好,如何說得通,道得明,令他心悅誠服接受和改正呢?更談不上什麼共同成長了。


用戶自淨其意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給了我太多的愛,雖然家庭條件一般,吃什麼要什麼還是都能滿足我的,父母對我管教也算嚴厲,父母自認為我是個特別幸福的孩子,我也這麼被灌輸著,可是我卻十分缺少安全感,我在強制自己感受父母的愛,不斷的回報,但是還是有種感受就是心靈無比的空虛,不是在責怪什麼,那是父母年代賦予她們的思想,在我現在看來,他們的愛存在太多的封閉和強勢,我愛父母但是卻又怪父母在我性格缺陷的關注太少,引導的方向存在誤區!當我自己成為一名母親,我會特別注重孩子的內心想法,我想去引導孩子走向一個更好的未來,可是我才意識到教育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需要不斷探索學習選擇和掙扎,孩子需要父母的塑造,但父母真的是孩子未來的雛形,引導孩子的同時必須充實,強大自身,我始終堅信父母是孩子未來的方向,做好自己做好榜樣才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