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在昆明楊家地有這樣一家小吃:生意好到365天330天都在排隊,因為春節一個月是休息的,但卻從來不設加盟;從外婆開始就賣起米線,然後是今年已經76歲的媽媽一手打理,現在交由兄妹三人經營;從最開始的豆腐營賣了10多年,再到前衛營做了5年左右,也曾擺攤擺到螺螄灣,輾轉來到楊家地也已經6年之久了。兄妹幾人,從中學畢業15歲時,就一直做到現在,從小姑娘、小夥子做到現在的阿姨嬢嬢、大叔;有的人從兩三歲的毛孩子就吃到現在自己都有了娃娃。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從楊家地一直走進來,就能看到這家以老家地名而命名的小吃店:“玉溪小吃”;招牌就是一碗滷麵,在昆明算是很有名氣的了;一個簡易搭制的小房子,裡面坐滿了客人,門口停滿了電動車、摩托車、三輪車,周邊送水的大哥也熟知他家的味道,每天干活前都要早早的來甩上一碗,開始忙碌美好的一天。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用的是那種老式的飯票,小碗大碗顯而易見,還有一張張用紙菸殼剪出來,橡皮筋紮起來的。每年春節,他家都會放上一年到頭唯一的一次假期,休息一個月,很多客人經常抱怨說,怎麼不早點開門,隔三差五吃不到就會心心念唸的想著來吃。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就連裝衛生紙的鐵盒子也是滿滿的歷史感。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面前的舊舊的木櫃子和鐵盒子,就像是他們一家不可或缺的傳家寶,走到哪裡就帶到哪裡。上面鐵皮的漆面都被磨出了印記。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在這裡,排隊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大家都井然有序的等候著。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小小的廚房內,人人各忙各的、分工明確,都是自己一大家子的人,洗碗的、調料的、煮麵條的、切肉的。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拿著飯票就可以依次上前來取餐了。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大姐下料的手法相當嫻熟,幾十年如一日的操作經驗可不是鬧著玩的,如果沒有什麼特殊的需求,她所搭配出來的調料看著都是一模一樣的。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因為實在太忙了,桌子上面得早早準備好合適分量的米線、麵條、卷粉,為客人節約等候的時限。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各種簡單常見的調料,都是用大瓷盆裝著的;和其他家不同的是他家的油辣子,不像大部分是那種粗粗的,他家是濃濃細細的辣子面,自己手工秘製出來的,多年來常常被人津津樂道。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小蔥、酸菜都很常見。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這口鍋是每天都要很早就工作的,凌晨5點就要開始熬製新鮮的豬肉。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煮出來的肉片很香醇,就是豬肉最純的香味,絲絲入扣、口感絕佳。而且分量和厚度也算是挺實在的了。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他家最有名、最好吃的就是這碗滷麵,標配就是一碗滷麵加上一碗清湯;滷麵用料很足,炸醬和肉片兩種肉帽相得益彰,清湯是用大骨慢慢熬製出來的,喝起來又香又營養。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一碗簡單的滷麵,看起來食慾大增,自己炒制的炸醬,配上幾片香香厚厚的白肉片,再加上醬油、油辣子、豆腐皮等等。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吃滷麵一定要趁熱時候攪拌均勻,保證所有調料和油脂均勻的融入到整碗麵條之中,攪拌之後不幹不燥,水分剛剛好,碗底剩餘一小彎濃郁的湯汁。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用筷子一拌一裹,感覺麵條都不想從上面下來了。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攪拌的時候就能感受到麵條的勁道厚實,質感超級好,麵條的香味加上雙帽的肉香味,瞬間撲鼻而來,實在難忍。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從碗底撈起一柱來,伴隨濃郁的汁水和香醇的肉帽,讓人大呼過癮,把肉醬裹在麵條之中,各種香味在整個口腔之中開始爆發,好吃到會不自然的用舌頭舔嘴唇。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滷麵香辣滑爽,微微帶有一些甜味,這種口感是昆明人最容易迷戀的味道。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裡面的白肉片是最珍貴的了,我習慣性都是分著吃,一塊肉片下著好幾嘴麵條,但是最後吃完麵條,一定要留上一片肉片最後慢慢咀嚼,香味會不停在口中迴盪。確實驗證了那句“物以稀為貴”。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雜醬米線,配料大同小異,上面飄著一層薄薄的油脂,如果吃上一碗他家的滷麵還是不能滿足你的話,再來一碗雜醬米線吧!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同樣Q彈勁道的米線也很不錯,上面的油辣子是整碗米線的靈魂所在,連湯汁喝起來都很舒服。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這個婆婆就是那位76歲的母親,每天天色漸亮以前,就要過來店裡親手炒制雜醬,火候和用料都是多年慢慢積累下來的經驗;年紀大了,做完以後就回家休息,其他的就交給孩子們忙活了。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他家的名氣不是一年兩年得來的,而是長年累月、品質如一所堅持下來的,周邊老小區的住戶、附近上班工作的,就算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對他家的味道也是始終認可的。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從早上到中午,一直不停的忙活,時刻人進人出,每天都是忙到下午兩點就不賣了,大家可不要撲空哦!


​昆明家傳三代的小吃,有人追著吃了30年,76歲老人每天親自炒料


在哪:昆明楊家地滇池泊屋小區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